射频热疗对膝骨关节炎实验兔血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wermil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射频热疗对兔膝骨关节炎形成过程中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

方法

选取雄性家兔54只,采用改良Hulth造模法将其右后肢制成实验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待造模成功后,将上述实验兔随机分为模型组、鹿瓜多肽组及射频热疗组。鹿瓜多肽组于制模后给予鹿瓜多肽肌肉注射,射频热疗组于制模后给予射频热疗干预,模型组制模后未给予特殊处理。于治疗7 d、13 d及19 d时每组分别取6只实验兔处死,取右侧股骨内侧髁软骨,采用改良Mankins标准对其进行形态学评分,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实验兔血清中IL-1β及TNF-α含量。

结果

经相同时间治疗后,发现模型组、鹿瓜多肽组及射频热疗组右侧股骨内侧髁软骨Mankins评分及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均依次降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热疗组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其右侧股骨内侧髁软骨Mankins评分及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均逐渐降低,各观察时间点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射频热疗治疗兔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明显优于鹿瓜多肽,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调控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TBI)患者发生神经源性异位骨化(NHO)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颅脑损伤康复科收治的病程≤6个月的TBI患者33例,根据是否发生NHO分为NHO组(n=12)和非NHO组(n=21)。对两组患者的昏迷时长、机械通气时长、康复介入时间、病程中是否出现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炎症症状,肌张力、白细胞计数、血沉(ESR)、
目的观察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32例,均经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确诊为环咽肌失弛缓,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16例,对照组16例。对照组仅行吞咽功能训练及电刺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以普通导尿管为扩张工具,对其进行环咽肌扩张治疗。于治疗前和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达6周后(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的经口进食人数、吞咽障碍
期刊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mall fiber neuropathy (SF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ysfunction of small-caliber sensory and/or autonomic nerve fibers. As small fibers can be affected in several pathological
期刊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Recently, some have suggested a toxic effect of long-term opioid use o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his animal study was designed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is association.METHO
期刊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平衡功能评定与训练对初发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及对照组(25例)。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干预,同时辅以平衡功能评定与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疗法。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平衡功能及ADL能力评定。平衡功能评定项目包括重心摇动偏
目的观察对比不同手术入路(如小关节内侧缘入路或侧方入路)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其手术入路方式及腰椎间盘突出类型共分为4组,包括A组(小关节内侧缘入路治疗中央型突出)、B组(小关节内侧缘入路治疗后外型突出)、C组(侧方入路治疗中央型突出)及D组(侧方入路治疗后外型突出),每组50例患者。于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时分别采用
期刊
目的观察膈神经电刺激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躯干稳定性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及肢体综合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膈神经电刺激及呼吸训练,每天治疗1次。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呼气峰流速(PEF)评估患者肺功能,采用She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