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城市环境日益为人们重视。绿化美化环境成为城市居民的共同愿望。而园林植物是城市生态和文化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而在园林绿化中,常绿植物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尤其是在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 常绿植物的配置在整个园林设计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
【关键词】:常绿植物;北方;园林绿化;生态环境
1、 常绿植物在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作用
1.1绿化美化城市的功能
由于北方地区气候不同于南方地区,冬季以及春初非常绿树都处在休眠期,会显得万物凋零,用常绿树作为绿化材料则正好可以填补这一时期植物景观贫乏的空白。而在初春时节,常绿新叶与老叶结合,能够成为春季先花后叶植物的背景,如榆叶梅、连翘组合,能够调剂春季物景观颜色较浅、较干涩的视觉感受。
1.2城市环境建设中的生态功能
我国北方常用的常绿树多为松、杉、柏等针叶树,能够分泌大量的树脂,粘附大灰尘,从而减轻和有效防止大气污染。调节空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常常因人口密集和工业排污的关系而超常的含量,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如高到一定程度能引起呼吸窒息。绿色植物是靠吸收二氧化碳并利用太阳光制造养分,释放出供人所需的氧气。
1.3组合空间,控制风景视线
植物可以起到组织空间的作用。植物有疏密、高矮之别,利用植物所形成的空间同样具有“界定感”。由于植物的千差万别,故不同的乔、灌、草相互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类型和不同感受的空间形式。
通过不同植物高低、疏密的灵活配置,可以阻挡视线、透漏视线,变幻风景视线的透景形式,从而限制和改变景色的观赏效果。加强了园林的层次和整体性。
封顶开平:高大乔木所组成的空间,其上部覆盖封顶视线不可透,但水平视线可透。人在其中可远观山水、树下纳凉(树冠交织构成天棚)。
相对全封闭空间:植物空间的六合方向全部封闭,视线均不可透。如密林空间。
1.4表现季相的更替,是植物所特有的作用:
植物的枯荣变化强调了季节的更替,使人感到自然界的变化。特别是落叶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结果,秋叶的变化,使人明显地感到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植物是自然活体,植物的生长引致等带来的景色变化是其他素材所不能替代的(雪枝露华、蝉鸣蝶舞、鸟踪兽迹、荫浓生凉、反光、生姿、发声)
2、 常绿植物的选择
2.1常绿树种的规划设计
树种选择是城市园林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化的主要材料是花草、乔、灌木、竹类以及藤本植物。在这些植物种类中,有些树木的生长相对较慢,要经过多年的培育生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规划设计上要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生理学特性,合理规划树种。
常绿植物的选择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在考虑生态优先的原则下,要规划设计好植物种类,合理选择常绿植物,利用常绿植物叶片生长时间较长,落叶后即可生长出新叶的特点,来弥补西安冬季景色的单一,来丰富城市景观,创造生机,改善人居环境,使常绿植物在秋、冬落叶季节为城市增添色彩。
2.2常绿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
适应本地自然环境生长的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地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乡土树种具有地方特色,对土壤、气候等立地条件适应性强,在所在区域植物自然群落中占有较大比例,发挥着生态平衡的作用。通过在园林绿化中的合理应用,一方面由于这些常绿树木具有树冠大或针叶密集、抗病虫能力强或耐干旱、寒冷或寿命长、深根性或没有飞絮等特点,可以给人们创造四季长青的美丽景象;另一方面,在绿化系统中这些常绿植物能够保护其它植物生长, 免受恶劣自然灾害的侵袭。
3、 常绿植物的应用
3.1乔木
孤植一些常绿乔木形体美而较大,枝叶茂密,树冠开阔,较适合于孤植,如木槿、五角枫、法桐、国槐等,在城市绿化中考虑到一年四季都有景观,在孤植树种的选择上首选国槐。在行道树林前的小片绿地上将一株圆柏用孤植的方法进行栽植,很好的丰富了道路的形式;丛植由二、三株至一、二十株树木较紧密的种植在一起,其树冠线彼此紧密连接而形成一个整体的外围轮廓,丛植的树木在高度、姿态、色彩上相互衬托或对比,这样的栽植方式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生态小气候,同时产生很好的景观效果。对植在一些建筑物门前或大门的入口处,常见采用两株树形整齐美观的树种,左右相对的配植方法,这种方法称为对植。龙柏、白皮松等的应用较多;列植多用于行道绿化防护林带以及整体形式的园林之中。在整齐的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建筑物的周围栽植直线形的成排的树木除改善环境以外,还有划分空间、勾勒轮廓、显示导向的作用。在园林中列植树木首选国槐、刺柏。林植是指在较大面积上成片的林状栽植,这种栽植方式将自然风景区和城市绿化建设有机自然的融合起来。在林植中,常绿树产生的生态效益如降低风速、阻滞尘埃等方面明显大于落叶树。在一些公园内由侧柏构成的片状林地,会使所在环境的层次感更加丰富,尺度更大,这样成片的常绿树的林地在生态效益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也可以在大的空间内应用,作为绿地的远景或背景也是很好的。
3.2灌木
大街上则用冬青卫矛与小叶黄杨搭配,其乔木搭配了合欢和木槿,在秋季到来时合欢的花丝与木槿的花朵遥相呼应,再配上金黄与碧绿,与湛蓝的天空形成了一幅很好的秋景图。而在公园和街头绿地中也常见黄杨和冬青植成小灌木的形式,也可以用大叶黄杨配植上四季玫瑰和景天组成了小片绿地上的景观。 许多常绿灌木还被用来组成绿篱种植在单位或学校等地方。
在以后的绿化应用中可以多考虑并注重屋顶绿化,不仅仅通风好、光照好,而且,夏季的晚间比地面降温快,昼夜温差大则土壤中的肥料容易分解,土壤的理化性能好,喜肥、喜阳光照射的植物更适应在屋顶上生长。
4、 常绿植物在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从生态环境自然和谐,保护植物群落出发,避免常绿植物选择单一化,实现植物景色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在突出主要常綠树木的同时要根据不同的环境突出城市特点。利用常绿植物不同的造景特点,使其功能性和观赏性相结合。
常绿植物经济适用与美观相结合,从经济美观,适地适树的设计原则出发, 常绿植物的选择、引种要防止跟形式一刀切。北方大多常绿植物,特别是常绿乔木,相对于阔叶树生长周期长、经济投入高,在园林绿地建设中要防止盲目引进,切忌随意配置,造成资金浪费和贻误工程实施时间。
加强常绿树的养护管理,提倡科学的养护方法,做到事半功倍。在设计绿色植物时要考虑植物生长习性,适当引进新品种。
【关键词】:常绿植物;北方;园林绿化;生态环境
1、 常绿植物在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作用
1.1绿化美化城市的功能
由于北方地区气候不同于南方地区,冬季以及春初非常绿树都处在休眠期,会显得万物凋零,用常绿树作为绿化材料则正好可以填补这一时期植物景观贫乏的空白。而在初春时节,常绿新叶与老叶结合,能够成为春季先花后叶植物的背景,如榆叶梅、连翘组合,能够调剂春季物景观颜色较浅、较干涩的视觉感受。
1.2城市环境建设中的生态功能
我国北方常用的常绿树多为松、杉、柏等针叶树,能够分泌大量的树脂,粘附大灰尘,从而减轻和有效防止大气污染。调节空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常常因人口密集和工业排污的关系而超常的含量,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如高到一定程度能引起呼吸窒息。绿色植物是靠吸收二氧化碳并利用太阳光制造养分,释放出供人所需的氧气。
1.3组合空间,控制风景视线
植物可以起到组织空间的作用。植物有疏密、高矮之别,利用植物所形成的空间同样具有“界定感”。由于植物的千差万别,故不同的乔、灌、草相互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类型和不同感受的空间形式。
通过不同植物高低、疏密的灵活配置,可以阻挡视线、透漏视线,变幻风景视线的透景形式,从而限制和改变景色的观赏效果。加强了园林的层次和整体性。
封顶开平:高大乔木所组成的空间,其上部覆盖封顶视线不可透,但水平视线可透。人在其中可远观山水、树下纳凉(树冠交织构成天棚)。
相对全封闭空间:植物空间的六合方向全部封闭,视线均不可透。如密林空间。
1.4表现季相的更替,是植物所特有的作用:
植物的枯荣变化强调了季节的更替,使人感到自然界的变化。特别是落叶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结果,秋叶的变化,使人明显地感到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植物是自然活体,植物的生长引致等带来的景色变化是其他素材所不能替代的(雪枝露华、蝉鸣蝶舞、鸟踪兽迹、荫浓生凉、反光、生姿、发声)
2、 常绿植物的选择
2.1常绿树种的规划设计
树种选择是城市园林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化的主要材料是花草、乔、灌木、竹类以及藤本植物。在这些植物种类中,有些树木的生长相对较慢,要经过多年的培育生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规划设计上要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生理学特性,合理规划树种。
常绿植物的选择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在考虑生态优先的原则下,要规划设计好植物种类,合理选择常绿植物,利用常绿植物叶片生长时间较长,落叶后即可生长出新叶的特点,来弥补西安冬季景色的单一,来丰富城市景观,创造生机,改善人居环境,使常绿植物在秋、冬落叶季节为城市增添色彩。
2.2常绿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
适应本地自然环境生长的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地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乡土树种具有地方特色,对土壤、气候等立地条件适应性强,在所在区域植物自然群落中占有较大比例,发挥着生态平衡的作用。通过在园林绿化中的合理应用,一方面由于这些常绿树木具有树冠大或针叶密集、抗病虫能力强或耐干旱、寒冷或寿命长、深根性或没有飞絮等特点,可以给人们创造四季长青的美丽景象;另一方面,在绿化系统中这些常绿植物能够保护其它植物生长, 免受恶劣自然灾害的侵袭。
3、 常绿植物的应用
3.1乔木
孤植一些常绿乔木形体美而较大,枝叶茂密,树冠开阔,较适合于孤植,如木槿、五角枫、法桐、国槐等,在城市绿化中考虑到一年四季都有景观,在孤植树种的选择上首选国槐。在行道树林前的小片绿地上将一株圆柏用孤植的方法进行栽植,很好的丰富了道路的形式;丛植由二、三株至一、二十株树木较紧密的种植在一起,其树冠线彼此紧密连接而形成一个整体的外围轮廓,丛植的树木在高度、姿态、色彩上相互衬托或对比,这样的栽植方式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生态小气候,同时产生很好的景观效果。对植在一些建筑物门前或大门的入口处,常见采用两株树形整齐美观的树种,左右相对的配植方法,这种方法称为对植。龙柏、白皮松等的应用较多;列植多用于行道绿化防护林带以及整体形式的园林之中。在整齐的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建筑物的周围栽植直线形的成排的树木除改善环境以外,还有划分空间、勾勒轮廓、显示导向的作用。在园林中列植树木首选国槐、刺柏。林植是指在较大面积上成片的林状栽植,这种栽植方式将自然风景区和城市绿化建设有机自然的融合起来。在林植中,常绿树产生的生态效益如降低风速、阻滞尘埃等方面明显大于落叶树。在一些公园内由侧柏构成的片状林地,会使所在环境的层次感更加丰富,尺度更大,这样成片的常绿树的林地在生态效益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也可以在大的空间内应用,作为绿地的远景或背景也是很好的。
3.2灌木
大街上则用冬青卫矛与小叶黄杨搭配,其乔木搭配了合欢和木槿,在秋季到来时合欢的花丝与木槿的花朵遥相呼应,再配上金黄与碧绿,与湛蓝的天空形成了一幅很好的秋景图。而在公园和街头绿地中也常见黄杨和冬青植成小灌木的形式,也可以用大叶黄杨配植上四季玫瑰和景天组成了小片绿地上的景观。 许多常绿灌木还被用来组成绿篱种植在单位或学校等地方。
在以后的绿化应用中可以多考虑并注重屋顶绿化,不仅仅通风好、光照好,而且,夏季的晚间比地面降温快,昼夜温差大则土壤中的肥料容易分解,土壤的理化性能好,喜肥、喜阳光照射的植物更适应在屋顶上生长。
4、 常绿植物在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从生态环境自然和谐,保护植物群落出发,避免常绿植物选择单一化,实现植物景色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在突出主要常綠树木的同时要根据不同的环境突出城市特点。利用常绿植物不同的造景特点,使其功能性和观赏性相结合。
常绿植物经济适用与美观相结合,从经济美观,适地适树的设计原则出发, 常绿植物的选择、引种要防止跟形式一刀切。北方大多常绿植物,特别是常绿乔木,相对于阔叶树生长周期长、经济投入高,在园林绿地建设中要防止盲目引进,切忌随意配置,造成资金浪费和贻误工程实施时间。
加强常绿树的养护管理,提倡科学的养护方法,做到事半功倍。在设计绿色植物时要考虑植物生长习性,适当引进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