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绿植物在北方园林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绿色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g1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城市环境日益为人们重视。绿化美化环境成为城市居民的共同愿望。而园林植物是城市生态和文化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而在园林绿化中,常绿植物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尤其是在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 常绿植物的配置在整个园林设计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
  【关键词】:常绿植物;北方;园林绿化;生态环境
  1、 常绿植物在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作用
  1.1绿化美化城市的功能
  由于北方地区气候不同于南方地区,冬季以及春初非常绿树都处在休眠期,会显得万物凋零,用常绿树作为绿化材料则正好可以填补这一时期植物景观贫乏的空白。而在初春时节,常绿新叶与老叶结合,能够成为春季先花后叶植物的背景,如榆叶梅、连翘组合,能够调剂春季物景观颜色较浅、较干涩的视觉感受。
  1.2城市环境建设中的生态功能
  我国北方常用的常绿树多为松、杉、柏等针叶树,能够分泌大量的树脂,粘附大灰尘,从而减轻和有效防止大气污染。调节空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常常因人口密集和工业排污的关系而超常的含量,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如高到一定程度能引起呼吸窒息。绿色植物是靠吸收二氧化碳并利用太阳光制造养分,释放出供人所需的氧气。
  1.3组合空间,控制风景视线
  植物可以起到组织空间的作用。植物有疏密、高矮之别,利用植物所形成的空间同样具有“界定感”。由于植物的千差万别,故不同的乔、灌、草相互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类型和不同感受的空间形式。
  通过不同植物高低、疏密的灵活配置,可以阻挡视线、透漏视线,变幻风景视线的透景形式,从而限制和改变景色的观赏效果。加强了园林的层次和整体性。
  封顶开平:高大乔木所组成的空间,其上部覆盖封顶视线不可透,但水平视线可透。人在其中可远观山水、树下纳凉(树冠交织构成天棚)。
  相对全封闭空间:植物空间的六合方向全部封闭,视线均不可透。如密林空间。
  1.4表现季相的更替,是植物所特有的作用:
  植物的枯荣变化强调了季节的更替,使人感到自然界的变化。特别是落叶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结果,秋叶的变化,使人明显地感到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植物是自然活体,植物的生长引致等带来的景色变化是其他素材所不能替代的(雪枝露华、蝉鸣蝶舞、鸟踪兽迹、荫浓生凉、反光、生姿、发声)
  2、 常绿植物的选择
  2.1常绿树种的规划设计
  树种选择是城市园林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化的主要材料是花草、乔、灌木、竹类以及藤本植物。在这些植物种类中,有些树木的生长相对较慢,要经过多年的培育生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规划设计上要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生理学特性,合理规划树种。
  常绿植物的选择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在考虑生态优先的原则下,要规划设计好植物种类,合理选择常绿植物,利用常绿植物叶片生长时间较长,落叶后即可生长出新叶的特点,来弥补西安冬季景色的单一,来丰富城市景观,创造生机,改善人居环境,使常绿植物在秋、冬落叶季节为城市增添色彩。
  2.2常绿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
  适应本地自然环境生长的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地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乡土树种具有地方特色,对土壤、气候等立地条件适应性强,在所在区域植物自然群落中占有较大比例,发挥着生态平衡的作用。通过在园林绿化中的合理应用,一方面由于这些常绿树木具有树冠大或针叶密集、抗病虫能力强或耐干旱、寒冷或寿命长、深根性或没有飞絮等特点,可以给人们创造四季长青的美丽景象;另一方面,在绿化系统中这些常绿植物能够保护其它植物生长, 免受恶劣自然灾害的侵袭。
  3、 常绿植物的应用
  3.1乔木
  孤植一些常绿乔木形体美而较大,枝叶茂密,树冠开阔,较适合于孤植,如木槿、五角枫、法桐、国槐等,在城市绿化中考虑到一年四季都有景观,在孤植树种的选择上首选国槐。在行道树林前的小片绿地上将一株圆柏用孤植的方法进行栽植,很好的丰富了道路的形式;丛植由二、三株至一、二十株树木较紧密的种植在一起,其树冠线彼此紧密连接而形成一个整体的外围轮廓,丛植的树木在高度、姿态、色彩上相互衬托或对比,这样的栽植方式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生态小气候,同时产生很好的景观效果。对植在一些建筑物门前或大门的入口处,常见采用两株树形整齐美观的树种,左右相对的配植方法,这种方法称为对植。龙柏、白皮松等的应用较多;列植多用于行道绿化防护林带以及整体形式的园林之中。在整齐的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建筑物的周围栽植直线形的成排的树木除改善环境以外,还有划分空间、勾勒轮廓、显示导向的作用。在园林中列植树木首选国槐、刺柏。林植是指在较大面积上成片的林状栽植,这种栽植方式将自然风景区和城市绿化建设有机自然的融合起来。在林植中,常绿树产生的生态效益如降低风速、阻滞尘埃等方面明显大于落叶树。在一些公园内由侧柏构成的片状林地,会使所在环境的层次感更加丰富,尺度更大,这样成片的常绿树的林地在生态效益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也可以在大的空间内应用,作为绿地的远景或背景也是很好的。
  3.2灌木
  大街上则用冬青卫矛与小叶黄杨搭配,其乔木搭配了合欢和木槿,在秋季到来时合欢的花丝与木槿的花朵遥相呼应,再配上金黄与碧绿,与湛蓝的天空形成了一幅很好的秋景图。而在公园和街头绿地中也常见黄杨和冬青植成小灌木的形式,也可以用大叶黄杨配植上四季玫瑰和景天组成了小片绿地上的景观。 许多常绿灌木还被用来组成绿篱种植在单位或学校等地方。
  在以后的绿化应用中可以多考虑并注重屋顶绿化,不仅仅通风好、光照好,而且,夏季的晚间比地面降温快,昼夜温差大则土壤中的肥料容易分解,土壤的理化性能好,喜肥、喜阳光照射的植物更适应在屋顶上生长。
  4、 常绿植物在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从生态环境自然和谐,保护植物群落出发,避免常绿植物选择单一化,实现植物景色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在突出主要常綠树木的同时要根据不同的环境突出城市特点。利用常绿植物不同的造景特点,使其功能性和观赏性相结合。
  常绿植物经济适用与美观相结合,从经济美观,适地适树的设计原则出发, 常绿植物的选择、引种要防止跟形式一刀切。北方大多常绿植物,特别是常绿乔木,相对于阔叶树生长周期长、经济投入高,在园林绿地建设中要防止盲目引进,切忌随意配置,造成资金浪费和贻误工程实施时间。
  加强常绿树的养护管理,提倡科学的养护方法,做到事半功倍。在设计绿色植物时要考虑植物生长习性,适当引进新品种。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详细叙述了几种诱变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如EMS诱变技术、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技术、空间诱变育种技术、激光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同时也详细阐述了各种诱变育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历程,对其使用方法以及作用原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深入探究了各项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诱变技术;植物育种;应用发展;  在植物正常的生长状态下,植物发生变异的概率还是非常低的,而植物的进化就是一种植物对自身变异
期刊
【摘要】:本文对肃南县现存古树名木资源,在历史文化中的作用和价值进行了论述和评价,,对肃南县古树名木的资源现状,生存现状进行了分析。而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保护工作建议,建议相关部门建立制度,增加投入,依靠科技。通过对肃南县古树名木的现状与保护分析,对肃南县古树名木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古树名木; 现状; 保护; 分析  根据《城市古树名木
期刊
【摘 要】:森林防火工作为我国林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如今,各方面原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而森林火灾的起火原因和过火面积与气候变化之间又具有连带性关系。所以本文基于我国当前的气候变化,简要分析了森联防火工作的形势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气候变化;森林防火;形势;措施  【引言】:林业作为一个横跨多产业的产业链,不但具有相应的经济利用价值,而且对于生态环境也有较大的影响。森林火灾的防治工作能够
期刊
【摘要】:近年来大同市城区部分道路以国槐为主的行道树,每年春季部分树木出现死亡现象,个别年份发生死亡的比例还比较大。不仅影响城市的绿化美化效果,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带着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考察,从五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树木死亡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行道树;国槐;死亡;发生原因;预防措施。  国槐为落叶乔木,树冠圆形。
期刊
【摘要】:林业在区域经济、生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促进林业的发展,就需要重视现代林业的规划管理工作,加强对现有林业的保护,并开发新的林业资源,以促进生态的平衡发展。本文对现代林业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其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现代林业规划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加强对现代林业的规划管理,能够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在林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林业管理体系,并借助网络信息平台,更新林业信息数据库,使林业具有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特点,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林业资源,实现林业信息化的目标,从而推动林业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林业信息化;发展趋势;现代化  【前言】:现阶段林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创新了以往的发展思路,运用信息化资源逐步完善
期刊
【摘要】: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渐渐提高,开始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对自身生活环境的需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对居住环境绿化程度的要求提高。因此,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园林工程技术不断开发研究新的技术和工艺,而原来传统的园林技术和工艺已经较为落后,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大多选择采用新的工艺技术,更好的绿化环境来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这种新的工艺技术也是园林绿化发展中的一大进步,
期刊
【摘要】:在城市建设中城市公园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建设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化,在城市公园的管理上也逐渐实现了现代化管理,但就当前的实际管理现状而言,则是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改善。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对城市公园现代化管理与体制进行了简单介绍,继而对现阶段在城市公园现代化管理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针对于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城市公园;
期刊
【摘要】:湿地公园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湿地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湿地公园能够通过湿地功能性涵养水源,还能够作为城市绿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当前人们对湿地的认识非常片面,对湿地景观设计水平与当下的科学理论水平有着明显的脱节,至今为止仍未构成系统性的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理论。在湿地中可以利用马尾松作为庇荫树,马尾松不仅具有较强的涵养水土功能,还能够抗风沙、扛烟尘,对于湿地水土的保护作用显著,但马尾松抗腐能力弱,
期刊
【摘要】:本文以“生态复绿”为切入点,探讨“CS混合纤维法喷灌技术”在山体复绿应用中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具有保持水土,增强山体边坡稳定性,同时又可起到快速复绿,美化环境的作用。结合厦门狐尾山边坡生态防护工程实例,分析“CS混合纤维法喷灌技术”的施工工艺、见效时间及其施工后各阶段的实际表现效果。为今后山体、边坡复绿提供更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破损山体;边坡修复;生态复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