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互联网等新媒介正迅速进入我们的生活,传统报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一度被认为会被淘汰“出局”。勿庸置疑,报媒与网媒以及日益强大的电视媒体相比存在着诸多局限,而这些局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报媒未来的发展。今天,笔者重点谈谈报媒与受众互动的局限,并通过笔者创办“新安百姓讲堂”这一品牌栏目的几点体会,来分析在新时期下如何克服报媒劣势,打造百姓可以参与互动的品牌活动,并逐步完善新的新闻报道形式——讲座报道。
“新安百姓讲堂”创立于2006年3月4日,已经热火朝天持续开展了两年多,如今已经成为《新安晚报》的一大品牌栏目。听众人数与日俱增,人群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群体,这些听众每周都会定时关注《新安晚报》民生版登载的讲座信息预报,并根据自已的需求前来听讲。截止目前,“新安百姓讲堂”已经推出各种类型的精彩讲座两百多期,听众人数累计达到5万多人次。2007年11月,“新安百姓讲堂”荣获了中国社会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
一直以来,报媒与网媒、电视媒体相比,在与受众互动上存在着先天的缺陷。根据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传播学教程》第3页,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也就是说,双向的社会互动,是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但现在传媒界尤其是报业面临的一大困惑,恰恰是传播过程中这种“互动行为”的极端匮乏。而“新安百姓讲堂”的打造过程,正是基于在这一点上的积极探索。笔者在这一传媒品牌的创立过程中获取了一些心得,总结该栏目比较
成功的具体做法:
一是主打民生,以策划带活动。一个好的活动,尤其是长期开展的活动,必须有一个好的“中心思想”,这就需要在创办前进行精心的策划。策划的高度,也就是活动的高度;策划的定位,决定了活动的成败。这一活动是否为受众所需要,则是进行活动策划前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积极带动下,在全国各家电视台迅速掀起了举办专家讲堂的热潮,充分反映出在这个“知识创造财富,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终身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众多普通市民都有着迫切的充电渴望。但是,当时在安徽却还缺乏一个完全公益并针对普通百姓的全民学习平台,缺乏一所针对老百姓而办的没有围墙的“学堂”。在这之前,省图书馆也会不定期举办一些讲座,但是几乎无人知道,听讲人也是寥寥无几。笔者在采访中发现了这一情况,新安晚报社新闻中心的负责人很敏感地从中发现了“新闻眼”,决定携手省图书馆,利用各自的独特优势,共同打造全省首个以公益讲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品牌。
以前,讲座都是在电视媒体上举办,可是如今如何将讲座这一形式与报纸媒体进行有效结合?这一属于报媒的讲座品牌究竟该如何定位?在策划时,经过充分考虑,力求为社会做一件实事,因此,对“新安百姓讲堂”进行了有目标性的系统定位,将讲座所举办的每一次活动的重心和特色定位于三大关键词:百姓、民生、普及。也就是,针对人群:以普通市民为主;讲座主题:以民生为主,立求每期讲座都能给百姓生活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讲座特色:避免“高端”,深入浅出,注重普及,从而在“润物细无声中”提高百姓素质。
二是精心包装,以活动造新闻。这两年多来,“新安百姓讲堂”先后举办了“迎战高考”、“合肥历史名人”、“收藏文化”、“安徽经典剧种”、“医学专家话健康”、“名家说法”、“幸福家庭”和“投资理财”等三十多个系列共两百多场讲座,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凸显。
笔者在讲题的组织上一直努力做到契合群众需求、关注社会热点、不断推陈出新。所以,每月讲座都会根据时事推出一些契合社会热点的讲座,如在季节交替时,推出当季的养生讲座;在地震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时,推出如何有效逃生的讲座;在“合肥大建设”这一备受关注的大主题下,邀请合肥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开讲“合肥新时期发展战略解读和思考”讲座,内容涉及到省城市民关心的诸多合肥发展的话题,并通过理性分析和讲解,让百姓了解政府工作,知晓城市发展方向等等。
更为重要的是,笔者认为单个讲座不能形成强烈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关注面,所以,坚持定期组织与讲座相关的大型公益活动,并坚持一定要包装活动,力求让每一次大型活动都能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成为新闻话题和新闻由头,并让活动具有更为广泛的百姓参与性。如在高考期间举办“迎战高考”系列讲座,这一系列包括邀请省教育厅副厅长开讲“解读当年高考政策”,邀请知名高中校长谈高考最后备考的方法,并邀请心理、营养专家开讲如何应考。这一系列讲座盛况空前,众多家长、学生将报告厅挤得水泄不通,甚至有外地老师受学校委托专程赶来听讲,“新安百姓讲堂”将最新的高考资讯通过报纸送到了千家万户,也为家长、学生、老师和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和咨询的平台。“新安百姓讲堂”不定期举办的“诗歌盛会”,更是成为百姓积极参与的品牌栏目中的品牌活动。每次活动,喜爱诗歌和朗诵的市民均会把报名热线打爆。专家在每届“诗歌盛会”中所起的作用是解释诗歌的含义和艺术价值,而市民会成为“诗歌盛会”的主角,他们可以根据主题选择自己喜爱的诗歌,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诵,而每一位前来听讲座的听众则能在诗歌的魅力中陶冶艺术的情操。
三是持续强化,以新闻创品牌。在整整两年多的“新安百姓讲堂”栏目打造过程中,笔者一直认为要不断强化品牌的塑造。“新安百姓讲堂”是大型公益性活动,成立以来就无任何资金的支持,所有来开讲的专家均是义务为市民开讲。仅仅两年多时间,在“新安百姓讲堂”长长的主讲人名单上,众多安徽名人名家、学者专家都位列其中。同时,“新安百姓讲堂”还为政府部门、重要的服务机构与普通市民之间建立了一个良好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品牌塑造过程中,笔者一直坚持每推出一个系列讲座均能成为一个亮点,强调讲题多样化,要涉及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省立医院合作推出“医学专家话健康”,该医院将本院一些学术造诣很深的专家组织起来推上了新安百姓讲堂的“讲坛”,该院宣传部陈孝谋副主任表示,“过去很多病人到医院就诊,受到时间限制,不能得到很多的保健信息,而新安百姓讲堂架起了医院和市民交流之‘桥’。”与省妇联权益部合作,成立了一个由专家组成的普及家庭和谐知识的宣讲队,推出“幸福家庭”系列讲座,内容包括家庭生活的不同方面,从而起到提高社会个体处理家庭问题的技巧。如今,“新安百姓讲堂”已经与近十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通过不同的系列讲座把不同领域的安徽专家组织了起来,从而也让“新安百姓讲堂”拥有了源源不断的讲座人力资源,可以长期良性的持续壮大。
“新安百姓讲堂”还非常重视树立一批以专家个人名字命名的系列讲座,并在报道中通过策划和不断强化报道,将这些讲座变成属于“新安百姓讲堂”的讲座品牌。比如,2007年3月,在新安百姓讲堂诞生一周年之际,隆重推出了首位以专家个人命名的系列讲座——“戴光强话保健”,每月一讲,以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保健讲座为主题,立刻受到听众的热捧,场场座无虚席。2008年4月,戴光强教授将一年内主讲的12期讲座整理出书,《戴光强说保健》成为“新安百姓讲堂”推出的第一部力作。以中国科技大学知名教授刘仲林名字命名的“刘仲林感悟中华文化”,系列讲述了中华文化中的代表流派:儒家、道家、禅家、易家和创家,刘仲林教授以通俗易懂的讲课方式在普通市民中进行了有益大众的文化宣讲和普及,受了广泛的好评。“新安百姓讲堂”通过一个个品牌系列讲座,从而在百姓中获得了巨大的支持,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被市民们亲切地称为“属于老百姓自己的讲堂”,从而打造出了“新安百姓讲堂”这一文化品牌的社会效应。
四是壮大声势,以品牌出影响。“新安百姓讲堂”一直在持续强化与受众的互动,不仅在每一个讲座的推出中,还在于一系列的创新中,从而力求要将市民的“参与性”变成了这一讲堂的亮点和特色,从而让讲堂更具有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首先“新安百姓讲堂”建立了网站,其次开通了“百姓讲堂新安晚报读者社区”,听众和读者可以自由上社区发表听讲见解和学习感受,同时还建立了新安百姓讲堂QQ群,所有听众可以通过QQ这一新鲜的交流形式,共同分享和提高。
不断强化宣传“新安百姓讲堂”公益品牌的社会效应,每年均会在年底举办一次大型的市民评选活动,选出本年度的“最受市民欢迎的公益主讲人”和十期“年度最佳讲题”,不断推出一批不计酬劳前来义务开讲的专家,从而歌颂这种无私奉献的品格,在安徽专家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于是,更多的专家加入了讲堂主讲人的队伍,让可望不可及的“高端”知识进入平常百姓中,也演绎了更多让人感动的故事。更让人感到可喜的是,一些学有所长的听众,也从忠实听众变成了乐于向大家讲授自己研究所得的“传授者”。武警合肥指挥学院的英语老师杨静就是其中一位,多年以来,她一直利用业余时间研究“茶文化”,她精心准备的这堂讲座竟被听众评为了2007年度十大最受欢迎的讲座主题之一。
“新安百姓讲堂”在今年的9月又推出了新的举措,建立了“新安百姓讲堂”俱乐部。每一位愿意加入俱乐部的听众均可以填写一份个人信息,这当中包括自己喜爱听讲的讲座主题和乐于参加的讲座活动等,俱乐部将由成员自行挑选该组织机构的负责人,所有活动均须是公益性的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从而让“新安百姓讲堂”的讲座具有更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也为所有听众建立一个可以面对面交流和沟通的交友和学习平台,从而让这一群体越来越壮大,并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作者单位:新安晚报社)
“新安百姓讲堂”创立于2006年3月4日,已经热火朝天持续开展了两年多,如今已经成为《新安晚报》的一大品牌栏目。听众人数与日俱增,人群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群体,这些听众每周都会定时关注《新安晚报》民生版登载的讲座信息预报,并根据自已的需求前来听讲。截止目前,“新安百姓讲堂”已经推出各种类型的精彩讲座两百多期,听众人数累计达到5万多人次。2007年11月,“新安百姓讲堂”荣获了中国社会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
一直以来,报媒与网媒、电视媒体相比,在与受众互动上存在着先天的缺陷。根据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传播学教程》第3页,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也就是说,双向的社会互动,是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但现在传媒界尤其是报业面临的一大困惑,恰恰是传播过程中这种“互动行为”的极端匮乏。而“新安百姓讲堂”的打造过程,正是基于在这一点上的积极探索。笔者在这一传媒品牌的创立过程中获取了一些心得,总结该栏目比较
成功的具体做法:
一是主打民生,以策划带活动。一个好的活动,尤其是长期开展的活动,必须有一个好的“中心思想”,这就需要在创办前进行精心的策划。策划的高度,也就是活动的高度;策划的定位,决定了活动的成败。这一活动是否为受众所需要,则是进行活动策划前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积极带动下,在全国各家电视台迅速掀起了举办专家讲堂的热潮,充分反映出在这个“知识创造财富,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终身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众多普通市民都有着迫切的充电渴望。但是,当时在安徽却还缺乏一个完全公益并针对普通百姓的全民学习平台,缺乏一所针对老百姓而办的没有围墙的“学堂”。在这之前,省图书馆也会不定期举办一些讲座,但是几乎无人知道,听讲人也是寥寥无几。笔者在采访中发现了这一情况,新安晚报社新闻中心的负责人很敏感地从中发现了“新闻眼”,决定携手省图书馆,利用各自的独特优势,共同打造全省首个以公益讲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品牌。
以前,讲座都是在电视媒体上举办,可是如今如何将讲座这一形式与报纸媒体进行有效结合?这一属于报媒的讲座品牌究竟该如何定位?在策划时,经过充分考虑,力求为社会做一件实事,因此,对“新安百姓讲堂”进行了有目标性的系统定位,将讲座所举办的每一次活动的重心和特色定位于三大关键词:百姓、民生、普及。也就是,针对人群:以普通市民为主;讲座主题:以民生为主,立求每期讲座都能给百姓生活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讲座特色:避免“高端”,深入浅出,注重普及,从而在“润物细无声中”提高百姓素质。
二是精心包装,以活动造新闻。这两年多来,“新安百姓讲堂”先后举办了“迎战高考”、“合肥历史名人”、“收藏文化”、“安徽经典剧种”、“医学专家话健康”、“名家说法”、“幸福家庭”和“投资理财”等三十多个系列共两百多场讲座,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凸显。
笔者在讲题的组织上一直努力做到契合群众需求、关注社会热点、不断推陈出新。所以,每月讲座都会根据时事推出一些契合社会热点的讲座,如在季节交替时,推出当季的养生讲座;在地震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时,推出如何有效逃生的讲座;在“合肥大建设”这一备受关注的大主题下,邀请合肥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开讲“合肥新时期发展战略解读和思考”讲座,内容涉及到省城市民关心的诸多合肥发展的话题,并通过理性分析和讲解,让百姓了解政府工作,知晓城市发展方向等等。
更为重要的是,笔者认为单个讲座不能形成强烈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关注面,所以,坚持定期组织与讲座相关的大型公益活动,并坚持一定要包装活动,力求让每一次大型活动都能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成为新闻话题和新闻由头,并让活动具有更为广泛的百姓参与性。如在高考期间举办“迎战高考”系列讲座,这一系列包括邀请省教育厅副厅长开讲“解读当年高考政策”,邀请知名高中校长谈高考最后备考的方法,并邀请心理、营养专家开讲如何应考。这一系列讲座盛况空前,众多家长、学生将报告厅挤得水泄不通,甚至有外地老师受学校委托专程赶来听讲,“新安百姓讲堂”将最新的高考资讯通过报纸送到了千家万户,也为家长、学生、老师和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和咨询的平台。“新安百姓讲堂”不定期举办的“诗歌盛会”,更是成为百姓积极参与的品牌栏目中的品牌活动。每次活动,喜爱诗歌和朗诵的市民均会把报名热线打爆。专家在每届“诗歌盛会”中所起的作用是解释诗歌的含义和艺术价值,而市民会成为“诗歌盛会”的主角,他们可以根据主题选择自己喜爱的诗歌,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诵,而每一位前来听讲座的听众则能在诗歌的魅力中陶冶艺术的情操。
三是持续强化,以新闻创品牌。在整整两年多的“新安百姓讲堂”栏目打造过程中,笔者一直认为要不断强化品牌的塑造。“新安百姓讲堂”是大型公益性活动,成立以来就无任何资金的支持,所有来开讲的专家均是义务为市民开讲。仅仅两年多时间,在“新安百姓讲堂”长长的主讲人名单上,众多安徽名人名家、学者专家都位列其中。同时,“新安百姓讲堂”还为政府部门、重要的服务机构与普通市民之间建立了一个良好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品牌塑造过程中,笔者一直坚持每推出一个系列讲座均能成为一个亮点,强调讲题多样化,要涉及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省立医院合作推出“医学专家话健康”,该医院将本院一些学术造诣很深的专家组织起来推上了新安百姓讲堂的“讲坛”,该院宣传部陈孝谋副主任表示,“过去很多病人到医院就诊,受到时间限制,不能得到很多的保健信息,而新安百姓讲堂架起了医院和市民交流之‘桥’。”与省妇联权益部合作,成立了一个由专家组成的普及家庭和谐知识的宣讲队,推出“幸福家庭”系列讲座,内容包括家庭生活的不同方面,从而起到提高社会个体处理家庭问题的技巧。如今,“新安百姓讲堂”已经与近十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通过不同的系列讲座把不同领域的安徽专家组织了起来,从而也让“新安百姓讲堂”拥有了源源不断的讲座人力资源,可以长期良性的持续壮大。
“新安百姓讲堂”还非常重视树立一批以专家个人名字命名的系列讲座,并在报道中通过策划和不断强化报道,将这些讲座变成属于“新安百姓讲堂”的讲座品牌。比如,2007年3月,在新安百姓讲堂诞生一周年之际,隆重推出了首位以专家个人命名的系列讲座——“戴光强话保健”,每月一讲,以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保健讲座为主题,立刻受到听众的热捧,场场座无虚席。2008年4月,戴光强教授将一年内主讲的12期讲座整理出书,《戴光强说保健》成为“新安百姓讲堂”推出的第一部力作。以中国科技大学知名教授刘仲林名字命名的“刘仲林感悟中华文化”,系列讲述了中华文化中的代表流派:儒家、道家、禅家、易家和创家,刘仲林教授以通俗易懂的讲课方式在普通市民中进行了有益大众的文化宣讲和普及,受了广泛的好评。“新安百姓讲堂”通过一个个品牌系列讲座,从而在百姓中获得了巨大的支持,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被市民们亲切地称为“属于老百姓自己的讲堂”,从而打造出了“新安百姓讲堂”这一文化品牌的社会效应。
四是壮大声势,以品牌出影响。“新安百姓讲堂”一直在持续强化与受众的互动,不仅在每一个讲座的推出中,还在于一系列的创新中,从而力求要将市民的“参与性”变成了这一讲堂的亮点和特色,从而让讲堂更具有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首先“新安百姓讲堂”建立了网站,其次开通了“百姓讲堂新安晚报读者社区”,听众和读者可以自由上社区发表听讲见解和学习感受,同时还建立了新安百姓讲堂QQ群,所有听众可以通过QQ这一新鲜的交流形式,共同分享和提高。
不断强化宣传“新安百姓讲堂”公益品牌的社会效应,每年均会在年底举办一次大型的市民评选活动,选出本年度的“最受市民欢迎的公益主讲人”和十期“年度最佳讲题”,不断推出一批不计酬劳前来义务开讲的专家,从而歌颂这种无私奉献的品格,在安徽专家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于是,更多的专家加入了讲堂主讲人的队伍,让可望不可及的“高端”知识进入平常百姓中,也演绎了更多让人感动的故事。更让人感到可喜的是,一些学有所长的听众,也从忠实听众变成了乐于向大家讲授自己研究所得的“传授者”。武警合肥指挥学院的英语老师杨静就是其中一位,多年以来,她一直利用业余时间研究“茶文化”,她精心准备的这堂讲座竟被听众评为了2007年度十大最受欢迎的讲座主题之一。
“新安百姓讲堂”在今年的9月又推出了新的举措,建立了“新安百姓讲堂”俱乐部。每一位愿意加入俱乐部的听众均可以填写一份个人信息,这当中包括自己喜爱听讲的讲座主题和乐于参加的讲座活动等,俱乐部将由成员自行挑选该组织机构的负责人,所有活动均须是公益性的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从而让“新安百姓讲堂”的讲座具有更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也为所有听众建立一个可以面对面交流和沟通的交友和学习平台,从而让这一群体越来越壮大,并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作者单位:新安晚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