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静:家庭教育的关键是父母以身作则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16830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档案:
  徐国静,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先后在中国少年报社、中国中学生报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工作。1994年开始探索和研究教育,撰写多部著作,并深入全国幼儿园、大中小学探索和实践创新教育,举办了500多场家庭教育讲座。
  现在许多行业都要求有上岗证,做父母却不需要有上岗证。每个人成年后都有生孩子的权利,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教育孩子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采访了教育专家徐国静。
  要想教育好孩子,父母要做到六个字:发现、播种、交流
  笔者: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父母养育孩子的同时还承受着种种社会压力,所以再看到孩子不上进,不免要唠叨。但是孩子的反应却让他们很无奈。有位母亲说,她上初二的女儿放学一到家就钻进卧室,把门关上,挂上“闲人免进”的牌子。总之,父母想和孩子沟通都做不到,更别提教育孩子了。
  徐国静(以下简称徐):要想教育好孩子,父母要做到六个字:发现、播种、交流。
  首先要学会发现。对孩子的成长,家长们有太多的担心,担心他学习不好,担心他交友不当,担心他不说真话……因为过于担心,与孩子交流时,家长们往往采取了错误的方式——学习上诱惑、恫吓和过分保护,交友上阻止、跟踪、威胁、看管,结果导致孩子与父母的心灵距离越来越远。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其错误的教育方式起到了反作用。如果父母真为孩子好,就要学会尊重孩子,发现孩子的內在需求,合理的就要给予满足。
  其次要学会播种。父母过于关心和保护孩子,会导致孩子除学习外什么都不会,不会关心人、帮助人,心里只有自己,对其健全人格的形成非常不利。所以,我们说父母仅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不够的,更要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爱的种子——有爱心,才会有责任感、同情心,才能理解别人,并感受到被爱。
  最后要学会交流。和孩子保持顺畅的交流,前提是要足够了解他。而这也是教会孩子将来与社会融合的重要途径。如果孩子成绩暂时落后,表现不如人意,父母不要急着责备他,而要拥抱他,让他感觉到父母依然爱他。只要孩子的心理不出问题,那成长就不会有问题。
  很多父母没多高的文化水平,却培养了孩子坚忍顽强的性格,让孩子终身受益
  笔者: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很多家长认识到了这一点,想做好父母,却不知如何去做。对此,您能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吗?
  徐:做好父母是门大学问。根据心理学家对20多个国家的10万个8~14岁孩子的调查和教子有方家庭的经验,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以孩子小为由事事代劳,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启发他动脑筋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实际生活中,很多父母没有多高的文化水平,无法给孩子传授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却培养了孩子坚忍顽强的性格,让孩子终身受益。
  2.设置一些小困难让孩子克服,以此培养他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并获得成就感。
  3.经常鼓励孩子。孩子有了进步,要及时肯定;孩子遇到挫折,要耐心疏导;孩子灰心气馁,要帮他分析,找出解决之道。
  4.强大孩子的内心,培养他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抗挫折能力。家长要努力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对人对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客观、平和地看待孩子的意见。
  5.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家长不要以“妨碍学业”为由,阻止孩子与同龄人交往,更不要把孩子的小伙伴粗暴地赶走,要引导孩子通过运动、旅游、参加社团活动等方式结识朋友。
  家庭教育的第一步是父母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的重心是父母以身作则
  笔者:一说到家庭教育,很多家长想的就是如何约束、培养孩子。至于自己需不需要学习、需不需要提高,根本没想过。请问,家庭教育单指父母对孩子吗?
  徐:其实,父母的自我教育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父母的素质不高,怎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怎能养育出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很多父母感叹:孩子越大,我越不了解他。那是因为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居高临下地指挥,你说什么孩子就信什么,不会反驳。当孩子渐渐长大,有了思想,父母再居高临下地指挥,孩子根本不会服气,代沟随之产生,家长难以把正确的思想和经验传递给孩子,从而导致教育失败。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能认识到自己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并对孩子保持同理心,那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读懂了孩子,你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近,你们不仅是父子母子,更是朋友。这时,你的家庭教育就成功了。
  父母自律,孩子才自律;父母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孩子才对他的言行负责。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的第一步是父母的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的重心是父母以身作则,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父母必须提高自我素质。可以说,父母的自我教育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
  笔者: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高素质父母要避免做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
  徐:高素质父母避免做的事情包括:
  1.孩子在场不吵架,任何时候都不对孩子说谎,父母之间要互谦互谅。
  2.父母要与孩子保持平等关系,孩子的朋友来家做客,父母要欢迎。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答复。在孩子的朋友面前,不提孩子的过错,不说孩子的坏话。
  3.不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讲他人坏话和泄露他人隐私;不要说孩子无法理解的事,不要谈论让孩子忧虑而又感到无能为力的话题,以避免孩子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高素质父母应该做的事情包括:
  1.每月至少带孩子去一次书店。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2.给孩子订一种以上适合他阅读的报刊。我常见家长给孩子买衣服、玩具,但极少给孩子订报刊,这实在不妥。
  3.培养孩子关心天下的宽广胸怀。在家里放一个地球仪、一张世界地图、一张中国地图,当新闻说某个地方发生了什么,你就和孩子一起在地图上把那个地方找出来,让孩子足不出户就“行”万里路。
  4.让孩子做家务。做家务,不仅能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能培养其责任感。
  5.在孩子睡觉前跟他聊天。睡觉前的这段时间是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最佳时间,这个时候跟孩子聊聊天,道声“晚安”,孩子会格外安心。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2018年题目  第一组:同桌,点头,发生,相当于,每天,生气,引起,操场  第二组:牙齿,饮料,代替,越来越,咀嚼,营养,医生,哎呀  第三组:微风,舒畅,酸痛,大自然,久久,白云,鸟儿,远远  要求: 任选一组,写一篇300字以内的作文,题目自拟,内容不限,必须用上所选8个词语,词语先后次序可以打乱。欢迎老师、家长指导孩子写作、投稿。  来稿来信请注明“联词作文”字样。电子邮箱地址:ct663
在德国人眼里,一个人的理财能力关系到一生的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因此,德國学校和家庭都十分重视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德国文化学者佩特兰德尔对记者表示,德意志民族历史上多灾多难,节俭持家、重视理财的习惯和传统一直得以很好地保留。  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在教孩子理财时却有着生动的一面。在孩子咿呀学语时,家长就会送给孩子各种各样的理财玩具,比如各种货币以及收银台、取款机等模型,让孩子从小认识它们。  到了小
2019年高考,彭大海以理科662分的好成绩,被南京大学录取。谈起对子女教育的体会,彭大海的妈妈说——  “在孩子的教育上,必须由一个人主导,其他人辅助,各自尽到自己的责任。但教育观点必须一致,否则你一句他一句,孩子根本不知道该听谁的。”  “从知道怀孕的那一刻起,我就告诉自己和先生,我们要做好为人父母的准备。”栗娟说,这个准备指的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角色的转变,是做好为孩子付出、对孩子
闺蜜火急火燎地打电话给我,请我到她家里帮她想想办法解决她儿子早恋的问题。我来到闺蜜家,先去她家厨房看了下,发现厨房特别干净,灶台上啥炊具也没有。我心想,他们家肯定很久没有生火做饭了。一问闺蜜,果然,她说他们不是到外面吃就是点外卖。这个家缺少烟火气,缺少温暖,我隐约觉得,这似乎是孩子早恋的根源。  于是,我没有问闺蜜孩子的情况,而是先了解他们家为什么很久没有生火做饭。闺蜜说她丈夫一年到头在外面忙生意
我习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并影响到了女儿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女儿牛牛稍不稱心就说:“哼,我不跟你玩了!”或者:“哼,我不要了!”我耐着性子劝她,可她根本不理,还是原来的表情、原来的“哼”。我终于失去耐心,不再理她。结果,她变本加厉,号啕大哭:“我没有妈妈了,我没有妈妈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发生了什么意外呢。她这种别扭的说话方式,弄得我焦头烂额。多数情况下,我只能大发虎威,以厉声斥责强行结
对于任性的孩子,家长通常采用两种态度:要么顺从孩子,希望他长大后会自动变好;要么火冒三丈,以暴制暴。这些都是不妥当的行为,久而久之,都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5种任性娃,你家的是哪一种  任性的孩子有相当大的能量来控制父母或者他人。他们会无休止地纠缠、哭闹、号叫,甚至进行身体攻击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们通过下面一些案例来认识孩子的任性行为:  案例一:琪琪带来了一辆遥控汽车,小宝见了也要玩
问:孩子学业繁重,却偷偷阅读课外书。我发现后不让她读,她说阅读对她很有好处。我让她读课本或与课本相关的书,她说那不是真正的阅读。我知道,孩子嫌读课本太枯燥。但是,请问真正的阅读除了浪费时间外,还有什么意义呢?  崔同  答:關于阅读,家长需要了解这么几点:  1.阅读分功利性阅读和非功利性阅读。你要求孩子读课本或与课本相关的书,就是功利性阅读;而孩子想读课外书,就是非功利性阅读。  2.最有价值的
家教成功并不是孩子一定要考上名校、有份好工作、赚很多钱,而是孩子身心健康、人格健全,能够自食其力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同时和父母的关系比较融洽  从事家庭教育研究与咨询十多年,我有机会接触形形色色的咨询案例和各行各业的咨询者。在这些咨询者中,有不少业界精英,在事业上干得风生水起甚至叱咤风云。他们来咨询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问题时显得特别困惑:“为什么我的事业做得这么好,却在教育孩子、亲子关系上如此失败呢
科学研究证实,每个人从诞生之日直至生命终结,体内都存在着多种自然节律,如体力节律、智力节律、情绪节律、血压节律、体温节律等。这些生物节律都由生物钟控制。如果孩子顺应这些生物节律,科学安排作息,就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本期,我们邀请医学博士、儿科主任医师齐晓惠女士,和家长朋友们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孩子早自习犯困是正常现象,因为他的精神尚未达到理想状态  梁延青(6岁男孩的妈妈):我对生物钟了解不多
周末,路遇同学徐君,他是本地奇石协会的资深发烧友。徐君热情地邀请我到他家欣赏新近寻得的宝贝。可是到了他家,他找遍身上、包里,却找不到奇石室的钥匙。他5岁的孙子,见徐君着急的样子,在一边偷着乐。我问他:“是不是你藏了爷爷的钥匙啊?”他一下严肃起来:“那不是欠揍吗?我才不动他老人家的宝贝。”徐君很是尴尬地说:“别理这小子。他曾摔坏了我不少宝贝,为了防止他再搞破坏,我只能给奇石室上了锁。”  徐君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