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系统测定了天蚕 Antheraea ya m a m ai 吐丝结茧至成虫期脂肪体、血淋巴和卵巢中卵黄蛋白和可溶性蛋白总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脂肪体是卵黄原蛋白 ( Vg) 合成场所, Vg 合成始于吐丝结茧后第
【机 构】
:
浙江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测定了天蚕 Antheraea ya m a m ai 吐丝结茧至成虫期脂肪体、血淋巴和卵巢中卵黄蛋白和可溶性蛋白总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脂肪体是卵黄原蛋白 ( Vg) 合成场所, Vg 合成始于吐丝结茧后第4 天; 脂肪体、血淋巴中 Vg 滴度在吐丝结茧后第4 天开始上升, 化蛹后第6 天或第8 天达高峰, 成虫羽化第1 天则明显下降。卵巢对 Vg 摄取始于化蛹第1 天, 此后随蛹日龄逐渐上升, 并渐趋平稳。同一卵巢管中卵黄蛋白 ( Vt) 含量自顶端至基端随卵室增大而逐渐升高, 不同日龄蛹中相应序号卵室的 Vt 含量以日龄大者为高; 卵室中 Vt 含量与卵室体积大小呈正线性关系。电镜观察表明, Vg 被卵母细胞摄入后以卵黄体形式存在, 不同发育阶段卵巢中卵母细胞内卵黄体大小不同, 以早期者为小; 同一卵巢管中不同卵母细胞内卵黄体以顶端为小, 基端明显增大,且卵黄体呈网状
其他文献
构建了在CMV启动子控制下在真核系统表达丙肝核心蛋白基因全长(HCc191)及其氨端片段(HCc69及HCc40)的表达克隆,以及这3种不同长度的HCc分别与乙肝核心区基因(HBc144)在羧端融
为确定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env gp 90基因的遗传变异特性,本研究应用EIAV日本分离强毒株P337-V70实验感染了1匹健康马,经第2次感染后,实验马未呈现临床症状. gp90基因的核
对一个含(TTTAGGG)n同源序列的水稻BAC克隆(BAC2)进行了分析,揭示出水稻近端区DNA的组成.BAC2的插入片段中除含有大量的以串联形式存在的称之为TA352序列的卫星DNA外,还含有T
嗜卷书虱LiposcelisbostrychophilaBadonnel俗称书虱、啮虫,隶属于啮虫目、书虱科、书虱属。广泛存在于多种贮藏物中,大量发生时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但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
线粒体肌病为一少见疾病。本文报告7例,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两种类型:以四肢骨骼肌受侵为主6例;以眼外肌受侵为主1例。7例均进行肌组织活检,电镜观察显示肌膜下和肌原纤维内线粒体数量明
为探寻适合于制备大豆多肽的蛋白酶,对毛霉产蛋白酶的特性、毛霉蛋白酶的制备方法及其对大豆分离蛋白的降解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酶解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果表明,毛霉蛋白酶
目的利用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研制高活性、特异性抗骨肉瘤干扰素.方法将干扰素IFNa 1c/86D DNA插入噬菌体质粒载体pCANTAB5E,并构建噬菌体IFNa 1c/86D AB环突变文库;通过在OS7
本文在SD大鼠大脑皮层胶质细胞-神经元共培养模式上,以神经元存活、突起生长、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mRNA的表达为指标,观察了脑啡肽对胶质
1980~1995年,作者在浙江省进行鸟类区系调查,采到鸟类15目36科148种,收集鸟胃标本1071号。经剖检,计有食虫鸟类119种,其中58种为留鸟、21种夏候鸟、25种冬候鸟、15种旅鸟。食物中昆虫频次百分比在90%以上的36种,70%~89%的24种,50%~69%的34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