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以规范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将岗位风险引入反腐倡廉工作实践,构建“权责明晰、流程规范、风险明确、防控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反腐倡廉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的重要方法及举措。2013年以来,宁蒗支行按照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要求,树立“知风险、防风险、化风险、控风险”的理念,坚持围绕中心、贴近业务、制度反腐的原则,从加强和规范内部管理入手,以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为核心,以改进和完善岗位职权、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监督制约为落脚点, 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逐步形成具有宁蒗支行特色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一、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实践
(一)制订“一个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实施意见”,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明确内容和责任
宁蒗支行根据分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要求,成立了宁蒗支行防控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印发了《宁蒗支行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支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确保全行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到准确理解和把握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的对象和工作环节,为下一步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制订“一本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公开防控内容,深化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宁蒗支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指南》的要求,结合支行内设机构和岗位职责,按照“全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全风险管理理念,坚持“谁行使、谁清理”的原则,立足岗位梳理职权职责,查找履职依据,规范权力事项;依据各岗位不同的工作性质,以“三重一大”事项和涉及“人、财、物”以及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重要岗位为重点,严格排查风险点和潜在风险,做到全面排查,不留死角;针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逐条进行分析、辨识和评估,并紧贴岗位实际,认真制定防控措施,落实防控责任;围绕“职权梳理、流程编制、风险点查找、风险等级评估、防控措施制定”五个环节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宁蒗县支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共编辑整理了7个部门的38个廉政防控岗位,查找风险点和风险等级360条,潜在风险点154条,制定防控措施243条,责任追究88条,梳理51项县支行职权目录,制定49个县支行部门主要职权运行流程图,形成了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措施依据保障。
(三)建立健全岗位廉政风险防控预警机制
支行针对可能发生岗位风险的重要领域、重要岗位以及重要环节,进行重点监督,注重日常信息收集,发现问题及时发布预警警告,引导全行干部防患于未然,开展动态预警,通过廉政谈话、组织谈话、党内监督等手段,及时纠正苗头性、倾向性岗位风险发生。
(四)建立健全岗位廉政风险防控考核评估机制
支行把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将其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的重要内容,将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范围,作为评选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的重要依据,对实施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存在问题的,不仅要取消评先资格,而且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了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扎实推进。
(五)建立健全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监督检查机制
支行将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成果融入到业务工作和管理流程之中,在实际业务工作中进行检验,在检验中采取多项措施对其进行评价和运用,对评价和成果运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及时进行修改完善。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宁蒗县支行同级监督机制建设实施细则》和《中国人民银行宁蒗县支行领导班子成员及股室负责人监督检查党风廉政建设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施办法》两个监督检查制度,实行单位负责人、分管行领导、部门负责人三级检查机制,落实了岗位廉政风险控制和管理职责及责任,确保内控风险管理和岗位廉政风险工作常态化、可持续。
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初步成效
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全面推进和有效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全行干部员工的岗位廉政风险意识,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和廉洁型支行建设,有力的提升了县支行综合履职成效。
(一)提高了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
支行通过查找岗位廉政风险点,全行党员干部对自己的岗位职责、岗位风险、风险防控等情况一目了然,对违权行为后果和可能受到的处理等情况有了明确的预期,支行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明显提高。各股室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得到有效转化,履行“一岗双责”的管理理念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增强了干部员工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意识
全行干部员工通过人人查找岗位廉政风险,个个制定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措施,开始重新审视手中的权力,注重自我警醒、自我防范、自我约束,使“行权有风险,用权须谨慎”的观念明显增强。
(三)规范了岗位权力办事程序
支行通过梳理权力事项,绘制工作流程图,确定岗位风险点等方式,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程序,把涉及风险的权力内容、办事流程、权力依据、办事结果,向社会公开,确保全行员工岗位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效防范了支行各业务职权权力出轨空间。
(四)促进了同级监督方式的转变
支行各部门坚持把岗位权力管理与廉政建设相结合,构筑“岗位权力履职有标准、防控管理有措施、问责追究有依据”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实现由粗放式监督向精细化管理、由事后查处向同步监督、由事后补救向事前防范的转变。
三、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思想上重视不够
个别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风险,不需要查找,不愿深入查找,思想认识上有抵触心理;个别部门负责人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重视不够,在执行力度和监督检查上力度不够,导致少数部门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存在走过场、应付的现象。
(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有待于进一步细化
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要求各部门对其业务工作所涉及的领域及各个环节认真加以梳理和分解,建立具体的监管制度,明确具体的监管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或办法。从实际开展情况来看,一些部门尚未达到要求,尤其是具体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
(三)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方法上创新不够,效果还不是很明显
廉政风险新增加的工作内容不多,尤其是特色、亮点工作少。不少部门排查风险点的广度和深度不够,风险点的查找不准确,制度落实不够到位等,这些都影响了工作的成效。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
进一步强化员工对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的教育,提高对岗位廉政风险危害的认识,通过典型案例进行以案说案;通过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文明单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不断丰富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采取多种教育方式来抓好廉政规定的贯彻落实。领导干部要管好自己、带好团队,认真遵守廉洁从政各项纪律,严格执行反腐倡廉有关规定,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为干部职工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执行约束力
坚持“内控优先,制度先行”的管理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岗位廉政内控制度建设体系,强化和规范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和规则。
(三)加强机制创新,增强推动力
完善考核机制,将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纪检监察工作目标考核中加以体现,增加持续完善的动力。
(四)加强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建设
建立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将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融入业务工作中,解决履查履犯、履犯不改等问题,改变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局面,从而建立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对严格按章办事、规范操作程序的员工给予表彰肯定,对擅自简化操作程序、违反制度的人与事,要给予通报批评,使支行形成一个良好有序、作风扎实的良好氛围。
课题组长:夏永春
成 员:李新光 杨笔锋
执 笔:胡文学
一、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实践
(一)制订“一个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实施意见”,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明确内容和责任
宁蒗支行根据分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要求,成立了宁蒗支行防控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印发了《宁蒗支行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支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确保全行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到准确理解和把握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的对象和工作环节,为下一步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制订“一本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公开防控内容,深化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宁蒗支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指南》的要求,结合支行内设机构和岗位职责,按照“全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全风险管理理念,坚持“谁行使、谁清理”的原则,立足岗位梳理职权职责,查找履职依据,规范权力事项;依据各岗位不同的工作性质,以“三重一大”事项和涉及“人、财、物”以及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重要岗位为重点,严格排查风险点和潜在风险,做到全面排查,不留死角;针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逐条进行分析、辨识和评估,并紧贴岗位实际,认真制定防控措施,落实防控责任;围绕“职权梳理、流程编制、风险点查找、风险等级评估、防控措施制定”五个环节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宁蒗县支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共编辑整理了7个部门的38个廉政防控岗位,查找风险点和风险等级360条,潜在风险点154条,制定防控措施243条,责任追究88条,梳理51项县支行职权目录,制定49个县支行部门主要职权运行流程图,形成了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措施依据保障。
(三)建立健全岗位廉政风险防控预警机制
支行针对可能发生岗位风险的重要领域、重要岗位以及重要环节,进行重点监督,注重日常信息收集,发现问题及时发布预警警告,引导全行干部防患于未然,开展动态预警,通过廉政谈话、组织谈话、党内监督等手段,及时纠正苗头性、倾向性岗位风险发生。
(四)建立健全岗位廉政风险防控考核评估机制
支行把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将其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的重要内容,将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范围,作为评选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的重要依据,对实施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存在问题的,不仅要取消评先资格,而且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了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扎实推进。
(五)建立健全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监督检查机制
支行将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成果融入到业务工作和管理流程之中,在实际业务工作中进行检验,在检验中采取多项措施对其进行评价和运用,对评价和成果运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及时进行修改完善。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宁蒗县支行同级监督机制建设实施细则》和《中国人民银行宁蒗县支行领导班子成员及股室负责人监督检查党风廉政建设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施办法》两个监督检查制度,实行单位负责人、分管行领导、部门负责人三级检查机制,落实了岗位廉政风险控制和管理职责及责任,确保内控风险管理和岗位廉政风险工作常态化、可持续。
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初步成效
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全面推进和有效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全行干部员工的岗位廉政风险意识,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和廉洁型支行建设,有力的提升了县支行综合履职成效。
(一)提高了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
支行通过查找岗位廉政风险点,全行党员干部对自己的岗位职责、岗位风险、风险防控等情况一目了然,对违权行为后果和可能受到的处理等情况有了明确的预期,支行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明显提高。各股室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得到有效转化,履行“一岗双责”的管理理念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增强了干部员工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意识
全行干部员工通过人人查找岗位廉政风险,个个制定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措施,开始重新审视手中的权力,注重自我警醒、自我防范、自我约束,使“行权有风险,用权须谨慎”的观念明显增强。
(三)规范了岗位权力办事程序
支行通过梳理权力事项,绘制工作流程图,确定岗位风险点等方式,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程序,把涉及风险的权力内容、办事流程、权力依据、办事结果,向社会公开,确保全行员工岗位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效防范了支行各业务职权权力出轨空间。
(四)促进了同级监督方式的转变
支行各部门坚持把岗位权力管理与廉政建设相结合,构筑“岗位权力履职有标准、防控管理有措施、问责追究有依据”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实现由粗放式监督向精细化管理、由事后查处向同步监督、由事后补救向事前防范的转变。
三、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思想上重视不够
个别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风险,不需要查找,不愿深入查找,思想认识上有抵触心理;个别部门负责人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重视不够,在执行力度和监督检查上力度不够,导致少数部门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存在走过场、应付的现象。
(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有待于进一步细化
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要求各部门对其业务工作所涉及的领域及各个环节认真加以梳理和分解,建立具体的监管制度,明确具体的监管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或办法。从实际开展情况来看,一些部门尚未达到要求,尤其是具体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
(三)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方法上创新不够,效果还不是很明显
廉政风险新增加的工作内容不多,尤其是特色、亮点工作少。不少部门排查风险点的广度和深度不够,风险点的查找不准确,制度落实不够到位等,这些都影响了工作的成效。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
进一步强化员工对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的教育,提高对岗位廉政风险危害的认识,通过典型案例进行以案说案;通过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文明单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不断丰富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采取多种教育方式来抓好廉政规定的贯彻落实。领导干部要管好自己、带好团队,认真遵守廉洁从政各项纪律,严格执行反腐倡廉有关规定,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为干部职工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执行约束力
坚持“内控优先,制度先行”的管理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岗位廉政内控制度建设体系,强化和规范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和规则。
(三)加强机制创新,增强推动力
完善考核机制,将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纪检监察工作目标考核中加以体现,增加持续完善的动力。
(四)加强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建设
建立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将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融入业务工作中,解决履查履犯、履犯不改等问题,改变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局面,从而建立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对严格按章办事、规范操作程序的员工给予表彰肯定,对擅自简化操作程序、违反制度的人与事,要给予通报批评,使支行形成一个良好有序、作风扎实的良好氛围。
课题组长:夏永春
成 员:李新光 杨笔锋
执 笔: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