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跳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yan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助跑中存在的问题
  助跑教学中,教师一般知道学生速度不快、助跑节奏不好,却不因地制宜为学生纠正。
  1. 助跑的任务是获得更快的速度,为准确踏板和起跳作好准备。助跑速度在整个跳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约60%的成绩来自助跑速度,因此,助跑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发挥最高速度。
  提高学生速度的训练方法主要有:
  · 利用顺风进行助跑练习。
  · 从下坡跑开始,最后在平地上跑4~6步的助跑练习。
  · 以最少的步数做30~40米的行进间跑。
  · 以最短的时间做30~40米的行进间跑。
  · 以最大的步幅、最少的时间做30~40米的行进间跑。
  2.教学过程中在要求学生发挥最高速度的基础上要兼顾助跑节奏。教师应在强调助跑速度的同时不破坏助跑的节奏,因为助跑节奏对准确踏板起跳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助跑必须有稳定的助跑节奏,特别是最后4步的节奏应为“嗒、嗒、嗒嗒”。教师可以在学生做动作时配以语言提示,发出“嗒、嗒、嗒嗒”的口令,反复几次让学生以这样的节奏做练习。
  改善助跑节奏不好的方法主要有:
  · 跨低栏跑(栏间跑的节奏要快)。
  · 学生按教师击掌的节拍进行助跑练习。
  · 采用音响助跑节奏模式进行助跑训练。
  二、 起跳中存在的问题
  起跳是跳远中的关键环节,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起跳时踏跳不准、蹬伸无力、身体前旋是中学生易犯的错误。纠正这些错误是起跳教学的核心。
  1.跳远踏跳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起动步的教学, 是影响踏跳不准的原因之一。因为跳远助跑起动第一步“不稳定”,即起动时, 蹬地腿不充分, 摆动腿大腿上抬时高时低,导致落地步长时大时小。
  (2)没有采用固定的助跑距离和节奏教学与练习,是踏跳不准的又一原因。这种情况一方面是上课时教师没有给学生规定一定的助跑步数进行练习;另一方面教师没有严格要求学生跑多长距离,采用什么样的节奏进行助跑,放任自流。
  (3)助跑练习得少, 是影响踏跳准确性的另一原因。
  (4)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不高, 助跑时有心理障碍。
  为使学生踏跳准确,教师必须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学习方法:
  (1)抓起动步入手,是提高踏跳准确性的重要环节。起动步影响助跑的稳定性,助跑的稳定性能影响踏跳的准确性。
  (2)抓起动可以稳定助跑,但不能形成节奏,所以在稳定的助跑的前提下, 还要抓助跑节奏的练习,这是提高踏跑准确性的根本所在。
  (3)在中学跳远教学中,从第一堂课开始,在准备部分就要教会学生按一定步数, 逐步练习助跑节奏。
  (4)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
  2.蹬伸无力的原因及改进方法
  蹬伸无力的主因有:第一,中学生的力量素质不是很好,腿部力量较弱,所以,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持起跳, 显得蹬伸无力。此外, 在较高的助跑速度下,腿部不足以承受快速助跑下起跳时地面的反作用力,出现“打弯腿”;第二,起跳技术掌握得不好, 没有掌握正确的起跳方法,导致起跳时用不上力。
  为使蹬伸有力提高起跳效果,可采用以下方法:
  (1)进行腿部力量的练习,提高力量素质。
  · 持5~10公斤哑铃做向上跳或向前8~10级蛙跳。
  · 用20~30公斤杠铃做快速弓步抓举练习。
  · 用20~30公斤杠铃做快速挺举练习。
  · 负20~30公斤杠铃做后蹬跑30~40米。
  · 负30~40公斤杠铃半蹲跳。
  (2) 起跳技术掌握不好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 对起跳概念理解模糊,没有对起跳形成准确、清晰的框架。第二,踏板方式不对。踏板要求学生用全脚掌着地, 但不少学生用前脚掌着板,或者是上板时搓板、跺板(搓板是上板时踏跳向前伸出太远,足踵着板后向前脚掌滚动消极。跺板是腿抬得很高,踏跳看起来很有力, 但耗时太长)。
  为使起跳技术完善,须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练习:
  · 示范并讲解起跳技术,使学生对起跳有正确的概念。
  · 观看国内外跳远比赛录像。
  · 行进间进行起跳脚步的起跳练习(要求全脚掌着地,并从脚跟迅速滚动到前脚掌)。
  · 在沙孔内进行起跳,体会全脚掌着地。
  · 正放起跳板进行起跳练习,体会用力蹬伸的肌肉用力。
  3.起跳时身体前旋是常见的情况,产生的原因:
  (1) 在助跑时, 是整个身体向前运动,由于上肢的摆动维持了身体的平衡。当起跳时, 起跳脚着板后产生的制动使得下肢向前移动的速度相对慢于上体, 如果摆动腿和两臂不积极,就容易造成上体的前倾,使身体产生前旋。
  (2) 起跳蹬伸时低头含胸,腾空后使身体产生前旋。
  (3) 起跳腿蹬伸后没有及时屈膝前摆,使在起跳时产生引起身体前旋的力没有得到克服,身体处于前旋的状态。
  (4) 从人的自我习惯保护意识来看,腾空后身体对失去支撑的反应不是后仰,而往往是屈体前趴,尤其是初学跳远的学生更是如此。这就容易造成身体的前旋。
  纠正身体前旋的方法:
  (1) 垫上练习。在跳高海棉垫子上双腿跪立,通过两臂和腰腹的发力将身体尽量向前抛出,两腿伸直,两脚后跟尽量远伸。身体落下时用肩和臀部同时着垫子。
  (2) 立定跳远抛体。先将沙坑挖松,双脚蹬着坑沿做立定跳远向前抛体,两腿伸直,两脚后跟尽量远伸。用身体的肩部和臀部同时着地。
  (3) 助跑垫上抛体。用四至六步助跑单脚起跳(与跳远的助跑起跳相同)后向前抛体,两腿伸直,两脚后跟尽量远伸。用身体的肩部和臀部同时落在海绵垫子上。
  三、不能找到恰当腾空教学方式是跳远教学又一问题。
  腾空动作学习可以借助跳箱来完成。跳箱较高,学生在跳下时有足够的时间体会腾空时的身体姿势。其练法是:
  在沙坑前放一定高度的跳箱,并使之紧靠沙坑边缘,练习者站在跳箱上靠近沙坑的一端,两脚左右开立,约与肩同宽。稍屈膝后双脚迅速起跳。同时,两臂用力向前摆动、挺胸、送髋,作出挺身姿势。落地时,注意收腹并上举大腿,使之尽量靠近胸部。
  总之,中学跳远中存在不少问题,要认真分析问题,然后解决。◆(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城县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方玉
其他文献
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动态监控机制作为财政预算执行时国库集中支付重要风险预警和防控手段,具有多层次、全方位的特点,主要目的
“本族语”的英语名称是“native language”,它是本国人所说的基本语言,也指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语言。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本族语在教学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直接教学法和交际法  本世纪初,随着直接教学法的出现,反对外语教学中使用母语的教学观点逐步形成了。直接法强调通过外语本身进行会话、交谈和阅读实施外语教学,明确提出外语教学不应使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
学位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它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与语音、语法、句型、文段相结合,在听、说、读、写中体现。现在部分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不注重从听、说、读、写中寻找词汇教学的突破,而是片面、孤立地去抓词汇拼写或者基本意义的讲解,结果是要么学生厌倦有加,要么面对听、说、读、写综合运用时束手无策。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方式。要解决学生词汇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精神以及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在新课改下,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扎实完成教学任务与开发智力相结合,围绕教育内容的巩固、扩展,激发创造思维,开拓创造视野,开发创造教育。进行创新教育,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学习情趣   科学
本文对我国声乐家郭淑珍的教学理念及贡献进行分析,包括其热情健康的演唱习惯、因人而异的差异化教学等.其贡献包括将美声唱法本土化、呼吸的训练方法等.
科学探究是由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认真指导下,能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形成概念,获得真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选取与初中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情景素材,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体会科学发现的过程,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本文论述女高音声部的正确定位,归纳女高音常见的技术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同时还将谈到歌曲中的声音问题和处理方法.
体育具有丰富的审美教育功能,是个人实现形体美、心灵美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人们往往只重视体育的健身功能,忽视了体育的美育功能,不会有意识地将体育与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正确欣赏美、创造美,在现代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美育作用,是每个体育教师都要思考的课题,下面谈一点自己的实践体会。   一、正本清源引导学生理解美   美育的核心问题就是审美观的培养问题。俗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儿童这一天性,为孩子创设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谈几点看法。  一、说说、唱唱,轻松和谐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恰当地运用音乐、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有时可以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适当配上音乐,使作者、教师、学生三者情感融为一体。如《小小的船》这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