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食安社会共治 媒体力量首当其冲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666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技与文化全方位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们对资源需求量的增加,诸多社会性公共问题凸显出来,亟待解决。然而,大多数公共问题形成原因十分复杂,涉及多方利益,因此仅仅依靠一方力量或者传统的监管方式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只有借助社会共治,才能真正预防和控制此类公共问题的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亦是如此。新《食品安全法》中明确提出了“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中国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需要监管的作用,更需要社会共治的力量。
  食品安全治理的主体不仅仅是政府监管部门,还包括食品的生产者、食品的消费者及消费趋势、企业和政府行为的监督者——媒体,另外还有第三方认证和检测机构、理智的科学研究等。政府是食品安全的监管主体,生产企业是食品安全的责任主体,消费者和媒体是监督政府和企业的主体,第三方认证和检测机构是保证公信力的一种中间力量,科学研究界是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的技术力量。笔者认为只要通过整合社会资源,达成上述力量的通力合作,便能治理好食品安全问题。
  媒体是公众监督的主要载体,往往冲在报道和宣传的第一线。赋予媒体话语权是其发挥作用的必要基础。传统内容格式的大众媒体和新型自媒体既有着监督政府不作为与企业违法生产的作用,又能帮助消费者及时了解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和问题。各界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使食品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强大的舆论压力起到了推动政府监管改进和企业责任落实的作用。
  对于消费者来说,媒体的报道延伸着大家获得食品安全信息的渠道,影响着消费者与生产企业的购买选择。媒体的引导能够帮助消费者提高对食品生产过程和营养与健康的关注度,促使消费者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健康消费意识。
  在世界范围内,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控制都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过程。虽然经过近十年的治理,大规模、系统性的风险有所降低,但从解决本质问题的角度看还需社会多元化主体的共同努力。
其他文献
1 盛世危言中国即将加入WTO,是机遇,也是挑战.酒类企业须审时度势,做好与国际接轨的文章,这个文章里,重要的一条,就是机制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的确有很多的优秀企业经过滚打摸
目前,在电信企业的后端组织架构中,普遍设立了网络监控中心、网络维护中心、VIP保障中心、工程中心等部门,这几个后端部门按照一定的业务与故障处理流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前
今年是中国电信实施战略转型的关键一年。记者从今年中国电信集团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新疆电信“号码百事通”业务开展一年多来。得到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充分肯定,受到了新疆社
对PBL教学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从教学的实施方法,教学中的体会和注意事项,以及目前条件下存在的问题和亟待改进的地方进行了探讨,为PBL教学模式
文章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农业机械化发展之路、农业机械发展的激励政策以及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与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对即将实施的黄酒新国际GB/T13662-2000《黄河》与1992年版标准进行比较,并对新国标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