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有关部门一直十分重视其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近年来,泌阳县夏玉米种植业发展较快。砂姜黑土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0%,是我县的主要土壤类型,为了提高玉米产量、进一步促进我县玉米种植业的发展,研究该土壤类型上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十分必要。
[关键词] 泌阳县 夏玉米 砂姜黑土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138-01
玉米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用途广泛,加工增值效益高。近年来,泌阳县夏玉米种植业发展较快,每年种植面积4万hm2。砂姜黑土类型是我县的主要土壤类型,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0%,在该类型土壤上种植玉米的增产、增收关键技术如下:
一、选用优质高产玉米杂交新品种
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优质玉米杂交新品种,是玉米高产、优质的基本保障。以郑单958、浚单20、先玉335、蠡玉16等为主导,搭配中科4号等杂交品种,发展、鲜食玉米、甜玉米等经济价值较高的玉米品种。对所选品种进行合理结构布局,提高优质高产品种的结构比例,可以促进增产增收。要选用包衣种子,如果使用没有包衣的种子,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虫害。
二、足墒播种,改进种植方式
麦收后田地墒情充足时,要及时抢种,力争在6月10日前完成播种。
夏玉米种植方式应由原来的等行距种植改为宽窄行种植,一般宽行距为70~80cm,窄行距为40-50cm。
三、因地制宜调整种植密度,进行合理密植
不同的玉米品种有不同的最适宜生长条件,应根据产量指标和本地生产条件,合理规划种植密度,在保证整体良好生长的同时还要保证每一株植株都要生长良好。
667m2产400kg的地块,紧凑型中穗品种,每667m24200株左右。紧凑型大穗品种,每667m23500株上下。平展叶型大穗品种,每667m22700株左右。
667m2产500公斤地块,紧凑型中穗品种每亩4500株左右,紧凑型大穗品种每667m2亩3700株上下,平展叶型大穗品种每667m22800株为宜。
667m2产600公斤以上高产地块,紧凑型中穗品种每667m24700~5000株,紧凑型大穗品种每667m23900~4200株,平展叶型大穗品种每667m2不宜超过3300株。
四、测土配方,科学施肥
玉米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肥料的需求不同,应按照玉米的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情况确定施肥种类和数量,进行全量配方叶龄分期施肥,保证玉米在各生长发育阶段得到充足的养分供给。高产水平地块除亩施硫酸锌1kg,有机肥3方外,施N12~14kg,P2O53.5~4.0kg,K2O6~7kg,667m2产可达450~600kg水平;667m2施纯N15~17kg,P2O54.5~5.5kg,K2O7.5~8.5kg。667m2产可达550~600kg水平;667m2施纯N18~24kg,P2O55.5~7.5kg,K2O9~12kg,667m2产可达650~800kg。可根据土壤肥力基础和砂姜黑土含钾相对较高的特性,灵活掌握配方施肥。
有机肥、磷、钾、锌肥和少量氮肥作底肥或苗期早追施。氮肥按叶龄指标进行分期追施。667m2产400~500kg地块采用“前重后轻”追肥方式,即播种后25d追施氮肥总量的60~70%,播后45d追施氮肥总量的40~30%。667m2产500~600kg地块,采用“前轻后重”追肥方式,即氮肥追施数量与“前重后轻”方式相反,667m2产600kg以上地块,采用“前轻、中重、后补足”的三次追施方法,即在“前轻后重”的追肥基础上,若后期出现脱肥现象,立即再补施追足肥料,防止早衰影响产量。
五、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田间管理直接影响着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做好田间管理对提高产量、保证质量十分关键。第一,苗期做到早间苗、早中耕及早防治苗期病虫害,可以为苗全、苗匀、苗齐、苗壮提供有效保障。五叶期开始进行多次定苗,缺苗断垅地块,采取就近留双株,确保种植密度。第二,播后25d、45d和灌浆初期进行分期追肥。第三,加强对蓟马、玉米螟、大小斑病、青枯病、穗蚜等病虫害的防治。特别是抓好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玉米螟的防治工作。第四,合理灌溉,及時补水。特别是大喇叭口以后,遇到干旱时要及时浇水,遇到涝时要及时排水。第五,田间发生杂草危害时,应及时使用除草剂进行防治,在消灭杂草的同时促进玉米增产增收。第六,推广人工辅助授粉,去雄剪雄增产技术。
六、适时收获
在玉米生育期的最适宜阶段进行收获,不仅可以保证玉米的产量还可以保证玉米的质量,应掌握玉米成熟标准:一是苞叶干枯,二是乳线消失,三是玉米籽粒尾部出现深黑色膜层,四是授粉后48~50d,五是玉米籽粒含水量30~32%时进行收获,可提高产量和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达到增产、增收、增效之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阳,马磊,年金勇.泌阳县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109.
[2]黄守琳,程新德.砂姜黑土区夏玉米水肥效应试验研究[J].安徽水利科技,2000(2):36~37.
[3]田战旗,李秀嘉,柴志超.夏玉米高产管理的10项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12(12):43~45.
[关键词] 泌阳县 夏玉米 砂姜黑土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138-01
玉米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用途广泛,加工增值效益高。近年来,泌阳县夏玉米种植业发展较快,每年种植面积4万hm2。砂姜黑土类型是我县的主要土壤类型,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0%,在该类型土壤上种植玉米的增产、增收关键技术如下:
一、选用优质高产玉米杂交新品种
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优质玉米杂交新品种,是玉米高产、优质的基本保障。以郑单958、浚单20、先玉335、蠡玉16等为主导,搭配中科4号等杂交品种,发展、鲜食玉米、甜玉米等经济价值较高的玉米品种。对所选品种进行合理结构布局,提高优质高产品种的结构比例,可以促进增产增收。要选用包衣种子,如果使用没有包衣的种子,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虫害。
二、足墒播种,改进种植方式
麦收后田地墒情充足时,要及时抢种,力争在6月10日前完成播种。
夏玉米种植方式应由原来的等行距种植改为宽窄行种植,一般宽行距为70~80cm,窄行距为40-50cm。
三、因地制宜调整种植密度,进行合理密植
不同的玉米品种有不同的最适宜生长条件,应根据产量指标和本地生产条件,合理规划种植密度,在保证整体良好生长的同时还要保证每一株植株都要生长良好。
667m2产400kg的地块,紧凑型中穗品种,每667m24200株左右。紧凑型大穗品种,每667m23500株上下。平展叶型大穗品种,每667m22700株左右。
667m2产500公斤地块,紧凑型中穗品种每亩4500株左右,紧凑型大穗品种每667m2亩3700株上下,平展叶型大穗品种每667m22800株为宜。
667m2产600公斤以上高产地块,紧凑型中穗品种每667m24700~5000株,紧凑型大穗品种每667m23900~4200株,平展叶型大穗品种每667m2不宜超过3300株。
四、测土配方,科学施肥
玉米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肥料的需求不同,应按照玉米的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情况确定施肥种类和数量,进行全量配方叶龄分期施肥,保证玉米在各生长发育阶段得到充足的养分供给。高产水平地块除亩施硫酸锌1kg,有机肥3方外,施N12~14kg,P2O53.5~4.0kg,K2O6~7kg,667m2产可达450~600kg水平;667m2施纯N15~17kg,P2O54.5~5.5kg,K2O7.5~8.5kg。667m2产可达550~600kg水平;667m2施纯N18~24kg,P2O55.5~7.5kg,K2O9~12kg,667m2产可达650~800kg。可根据土壤肥力基础和砂姜黑土含钾相对较高的特性,灵活掌握配方施肥。
有机肥、磷、钾、锌肥和少量氮肥作底肥或苗期早追施。氮肥按叶龄指标进行分期追施。667m2产400~500kg地块采用“前重后轻”追肥方式,即播种后25d追施氮肥总量的60~70%,播后45d追施氮肥总量的40~30%。667m2产500~600kg地块,采用“前轻后重”追肥方式,即氮肥追施数量与“前重后轻”方式相反,667m2产600kg以上地块,采用“前轻、中重、后补足”的三次追施方法,即在“前轻后重”的追肥基础上,若后期出现脱肥现象,立即再补施追足肥料,防止早衰影响产量。
五、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田间管理直接影响着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做好田间管理对提高产量、保证质量十分关键。第一,苗期做到早间苗、早中耕及早防治苗期病虫害,可以为苗全、苗匀、苗齐、苗壮提供有效保障。五叶期开始进行多次定苗,缺苗断垅地块,采取就近留双株,确保种植密度。第二,播后25d、45d和灌浆初期进行分期追肥。第三,加强对蓟马、玉米螟、大小斑病、青枯病、穗蚜等病虫害的防治。特别是抓好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玉米螟的防治工作。第四,合理灌溉,及時补水。特别是大喇叭口以后,遇到干旱时要及时浇水,遇到涝时要及时排水。第五,田间发生杂草危害时,应及时使用除草剂进行防治,在消灭杂草的同时促进玉米增产增收。第六,推广人工辅助授粉,去雄剪雄增产技术。
六、适时收获
在玉米生育期的最适宜阶段进行收获,不仅可以保证玉米的产量还可以保证玉米的质量,应掌握玉米成熟标准:一是苞叶干枯,二是乳线消失,三是玉米籽粒尾部出现深黑色膜层,四是授粉后48~50d,五是玉米籽粒含水量30~32%时进行收获,可提高产量和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达到增产、增收、增效之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阳,马磊,年金勇.泌阳县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109.
[2]黄守琳,程新德.砂姜黑土区夏玉米水肥效应试验研究[J].安徽水利科技,2000(2):36~37.
[3]田战旗,李秀嘉,柴志超.夏玉米高产管理的10项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12(1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