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政治是一门记忆性的学科,课堂教学沉闷无聊,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单纯传授学生本学科知识,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工具,照本宣科。这样,学生就会听得没精打采,甚至会打瞌睡,搞小动作,这样不但影响教学效果,还会引起师生关系紧张,对政治课一听就烦。在这种不平等的教学中,扼杀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力,给学生造成了“难学”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厌学,丧失了学习兴趣,引起了他们自觉不自觉的
马卡连柯曾指出:“凡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惩罚教育就是对违纪学生的心理或生理实施不愉快的刺激,从而减少或遏制不良思想行为的再次出现,是一种强制性的纠正和规范行为的措施。惩罚跟体罚(变相体罚)、心理虐待等不同,其目的是为了遏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它的出发点是爱,不是为惩罚而惩罚,在施行惩罚教育时应以师爱为基础,以尊重学生的生理
每位教师都拥有40分钟和三尺讲台,很多教师也有着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但教学效果迥然不同:有的气氛活跃,学生双眼闪光,兴趣盎然;有的平淡乏味,沉闷窒息,学生昏昏欲睡。产生这不同效果的原因在哪呢?我认为教学规律的驾驭能力固然起着主要的作用,但不能忽视的是教学时的语言、体态的修养及运用语言的艺术,这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语言教学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无声语言就是指体态教学。 运用语言表达是教师向学生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