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导弹得到了广泛应用,除陆军作战使用外,海军也把导弹装备在军舰上。1967年10月,最早的海上导弹战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爆发了。
1967年10月21日,在埃及塞得港以东的马纳湾海峡,以色列海军巡洋舰“埃拉特”号正在浩瀚的大海中巡逻。“埃拉特”号巡洋舰体积大,炮火威力强。这艘美国建造的破冰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隶属美国海岸警备队,在运送犹太人的航行中,它那坚硬的船头曾把拦截它的舰艇撞伤。后来,这艘船经过改装,更名为“埃拉特”号,正式编入以色列海军,在几次中东战争中该舰屡建奇功。特别是1967年7月12日的海战中,两艘埃及鱼雷艇想要袭击它,被它发现后轻而易举地用舰炮击沉。有过这样辉煌的战绩,“埃拉特”号根本不把号称阿拉伯最强大的埃及海军放在眼里。此刻它竟擅自闯入埃及领海,大摇大摆地在埃及海军的家门口挑衅。
17点30分,“埃拉特”号行驶在距塞得港11海里的海域时,突然雷达兵发现两个不明物体向它飞来。是气球吗?不像,气球不会飞得这么快:是飞机吗?不对,飞机不会飞得那么低。正当雷达兵琢磨不定时,又有一团火光对着“埃拉特”号呼啸而来。当到了近处,士兵们才发现是一枚舰对舰导弹,顿时惊恐万分。舰长慌忙下令转变航向,躲避导弹袭击,可是,那枚导弹像长了眼睛一样,紧紧地盯住“埃拉特”号这个庞然大物。舰长又下令用炮火拦截,舰上值班的炮兵虽然用6门火炮对准了迎面飞来的“怪物”,可是没来得及开炮,那“怪物”突然拉高,然后向“埃拉特”号急速俯冲下来。转眼之间,便听到“轰隆”一声巨响,第一枚导弹击中了“埃拉特”号的锅炉舱。两分钟后,第二枚导弹击中了机舱。船上顿时浓烟滚滚、烈焰熊熊。顷刻间,“埃拉特”号失去了机动能力,船体发生严重倾斜。紧接着,第三、第四枚导弹飞来,先后在船舷和后甲板爆炸,遍体鳞伤的“埃拉特”号船体进水,急速下沉,不多时,这艘庞然大物便沉入海底。
击沉以色列巡洋舰“埃拉特”号的导弹,是从排水量只有几十吨的埃及“蚊子”级导弹快艇和别称为“黄蜂”的导弹艇上发射的。它们虽然个头儿小,威力可不小,艇上装载着前苏联研制的“冥河”导弹。“冥河”导弹是一种飞航式导弹,外形像飞机,弹长6.1米,弹体直径为0.67米,内部装有500千克烈性炸药。这种导弹能利用雷达自动导航,自动调整飞行角度,攻击目标。
原来,当“埃拉特”号在海上耀武扬威的时候,“蚊子”艇和“黄蜂”艇早已隐蔽在塞得港内,做好了战斗准备。埃及海军测定好“埃拉特”号的距离和方位后,“蚊子”艇和“黄蜂”艇各自发射了两枚导弹。“埃拉特”号巡洋舰虽然舰体大、炮火威力强,但在“蚊子”艇和“黄蜂”艇前却成了不折不扣的笨“大象”——既无法发现低空飞行的“冥河”导弹,发现时又不能灵活地躲避其攻击,眼巴巴地成为导弹攻击的活靶子。
这次海战,引起各国海军的高度重视:在以往的海战中,“巨舰大炮”似乎成了决胜的关键,而这次双方交战的战船,“蚊子”艇排水量只有75吨,“埃拉特”排水量达1710吨,大约是“蚊子”艇的23倍:“黄蜂”艇和“蚊子”艇排水量的总和,也只有“埃拉特”巡洋舰排水量的六分之一。按照以往的惯例,这种吨位相差悬殊的海上对抗,小艇处于明显劣势。然而,依靠高新技术和先进武器,“蚊子”和“黄蜂”却吃掉了“大象”,埃及海军创造了以小胜大、以弱制强的奇迹。“埃拉特”号的沉没给世界海军带来了巨大冲击,引发了现代海战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1967年10月21日,在埃及塞得港以东的马纳湾海峡,以色列海军巡洋舰“埃拉特”号正在浩瀚的大海中巡逻。“埃拉特”号巡洋舰体积大,炮火威力强。这艘美国建造的破冰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隶属美国海岸警备队,在运送犹太人的航行中,它那坚硬的船头曾把拦截它的舰艇撞伤。后来,这艘船经过改装,更名为“埃拉特”号,正式编入以色列海军,在几次中东战争中该舰屡建奇功。特别是1967年7月12日的海战中,两艘埃及鱼雷艇想要袭击它,被它发现后轻而易举地用舰炮击沉。有过这样辉煌的战绩,“埃拉特”号根本不把号称阿拉伯最强大的埃及海军放在眼里。此刻它竟擅自闯入埃及领海,大摇大摆地在埃及海军的家门口挑衅。
17点30分,“埃拉特”号行驶在距塞得港11海里的海域时,突然雷达兵发现两个不明物体向它飞来。是气球吗?不像,气球不会飞得这么快:是飞机吗?不对,飞机不会飞得那么低。正当雷达兵琢磨不定时,又有一团火光对着“埃拉特”号呼啸而来。当到了近处,士兵们才发现是一枚舰对舰导弹,顿时惊恐万分。舰长慌忙下令转变航向,躲避导弹袭击,可是,那枚导弹像长了眼睛一样,紧紧地盯住“埃拉特”号这个庞然大物。舰长又下令用炮火拦截,舰上值班的炮兵虽然用6门火炮对准了迎面飞来的“怪物”,可是没来得及开炮,那“怪物”突然拉高,然后向“埃拉特”号急速俯冲下来。转眼之间,便听到“轰隆”一声巨响,第一枚导弹击中了“埃拉特”号的锅炉舱。两分钟后,第二枚导弹击中了机舱。船上顿时浓烟滚滚、烈焰熊熊。顷刻间,“埃拉特”号失去了机动能力,船体发生严重倾斜。紧接着,第三、第四枚导弹飞来,先后在船舷和后甲板爆炸,遍体鳞伤的“埃拉特”号船体进水,急速下沉,不多时,这艘庞然大物便沉入海底。
击沉以色列巡洋舰“埃拉特”号的导弹,是从排水量只有几十吨的埃及“蚊子”级导弹快艇和别称为“黄蜂”的导弹艇上发射的。它们虽然个头儿小,威力可不小,艇上装载着前苏联研制的“冥河”导弹。“冥河”导弹是一种飞航式导弹,外形像飞机,弹长6.1米,弹体直径为0.67米,内部装有500千克烈性炸药。这种导弹能利用雷达自动导航,自动调整飞行角度,攻击目标。
原来,当“埃拉特”号在海上耀武扬威的时候,“蚊子”艇和“黄蜂”艇早已隐蔽在塞得港内,做好了战斗准备。埃及海军测定好“埃拉特”号的距离和方位后,“蚊子”艇和“黄蜂”艇各自发射了两枚导弹。“埃拉特”号巡洋舰虽然舰体大、炮火威力强,但在“蚊子”艇和“黄蜂”艇前却成了不折不扣的笨“大象”——既无法发现低空飞行的“冥河”导弹,发现时又不能灵活地躲避其攻击,眼巴巴地成为导弹攻击的活靶子。
这次海战,引起各国海军的高度重视:在以往的海战中,“巨舰大炮”似乎成了决胜的关键,而这次双方交战的战船,“蚊子”艇排水量只有75吨,“埃拉特”排水量达1710吨,大约是“蚊子”艇的23倍:“黄蜂”艇和“蚊子”艇排水量的总和,也只有“埃拉特”巡洋舰排水量的六分之一。按照以往的惯例,这种吨位相差悬殊的海上对抗,小艇处于明显劣势。然而,依靠高新技术和先进武器,“蚊子”和“黄蜂”却吃掉了“大象”,埃及海军创造了以小胜大、以弱制强的奇迹。“埃拉特”号的沉没给世界海军带来了巨大冲击,引发了现代海战一场新的技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