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早产原因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ster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及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的早产原因,为如何降低ELBWI和VLBWI的发生率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收集广东地区9家医院新生儿科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出院的早产ELBWI或VLBWI住院期间的病历资料及其母亲住院分娩期间的病历资料.卡方检验比较ELBWI与VLBWI,及不同胎龄早产儿的早产原因的差异. 结果 研究期间共纳入ELBWI48例、VLBWI441例.胎龄为25.1~36.9周,平均(30.6±2.2)周.出生体重为500~1495 g,平均(1246.6±179.0)g.除了不明原因的自发性早产102例(20.9%)外,可明确的早产原因中位居前5位的分别为双/多胎妊娠(31.9%,156/489)、胎膜早破(26.2%,128/489)、孕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5.4%,124/489)、胎儿窘迫(12.1%,59/489)、胎盘因素(11.0%,54/489).在发生率超过10%的早产原因中,ELBWI组孕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高于VLBWI组[41.7% (20/48)与23.6%(104/441),x2 =7.479,P<0.01].对发生率超过10%的早产原因根据胎龄分组进行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胎儿窘迫发生率由高到低为≥32周[45.1%(55/122)和24.6% (30/122)]、~32周[22.8%(38/167)和11.4%(19/167)]、<30周[15.5%(31/200)和5.0% (10/200)](x2=35.942和27.523,P<0.01),自发性早产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为< 30周(26.0%,52/200)、~32周(22.8%,38/167)和≥32周(9.8%,12/122)(x2=12.545,P<0.01). 结论 早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病因谱排序已发生变化,积极防治已知的各种危险因素,并根据新的病因谱做好防治重点,可望降低早产ELBWI和VLBWI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孕妇,29岁,妊2产0,因"停经35+5周,阴道流液1h"于2012年3月15日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并收入院.既往月经规律,妊娠中期行唐氏筛查提示低风险.妊娠34+3周超声检查首次发现脐带囊肿,B超显示:胎儿双顶径9.1 cm,股骨长6.4 cm,脊柱排列整齐,四腔心结构显示清楚,四肢长骨显示清楚,未见明显畸形;胎盘后壁Ⅱ级,羊水暗区深度3.1 cm;部分脐带明显增粗,形状不规则,直径6
期刊
2013年美周妇产科医师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发布了第553号委员会意见,对于多胎妊娠减胎中涉及的伦理学问题,给出了术前咨询的指导意见。
期刊
目前临床广泛开展的产前诊断技术主要是侵入性产前诊断技术,包括妊娠早期(7~11周)绒毛活检技术、妊娠早中期胚胎(胎儿)镜检查技术、妊娠中期羊膜腔穿刺取样技术、妊娠中晚期脐静脉穿刺胎血取样技术等,因其创伤性、有一定的流产风险使得有创产前诊断的普及率不高.目前,利用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细胞或胎儿DNA开展产前诊断已成为非侵入性产前诊断临床探索的新方向.然而,由于参与母体血循环的胎儿细胞数量极少、母血胎儿有
期刊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指机体遭受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打击后发生的急性炎症反应,以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缺氧为主要临床表现,是新生儿临床常见的危重症[1-2].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之间的动态平衡是影响ALI预后的重要因素[3].新生儿肺发育欠成熟,对内源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易感,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及小胎龄的早产儿更容易发生炎症介导的A
期刊
纤毛是一种进化保守、形似毛发样结构的细胞器.纤毛具有运动、感受外界刺激以及信号转导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几乎所有脊椎动物的细胞表面都有纤毛分布.根据结构和功能不同,可将纤毛分为运动纤毛(motile cilia)和初级纤毛(primarycilia)[1].纤毛分布广泛,与之相关的基因突变可影响多种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纤毛相关疾病的表型有神经精神发育异常、视力障碍、多囊肾、神经管畸形以及肥胖等[2].在
期刊
缓解新生儿致痛性操作疼痛最常用的非药物性干预方法是口喂蔗糖溶液,同时给予或不给予非营养性吸允。但其效果在各个研究间并不一致。现有荟萃分析评价这种方法缓解疼痛的效果,有效剂量及安全性。
期刊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卡前列甲酯(卡孕栓)、乳酸依沙吖啶(利凡诺)和水囊在瘢痕子宫孕妇妊娠中晚期引产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自愿要求引产的中晚期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共60例(距上次剖宫产术0.5~18.0年),均口服米非司酮,然后分别接受了药物(卡孕栓,n=16)、利凡诺(n=17)和水囊引产(n=27).采用方差
WHO西太区医学索引(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 WPRIM)收录中国生物医学期刊第五次评审会议于2013年7月18日在北京举办。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的原则,根据WPRIM中国生物医学期刊评审标准,同时综合考虑多种学术评价指标,经评审委员会评议,同意向WHO西太区期刊评审委员会推荐《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入选WPRIM。
期刊
目的 探讨孕激素预防及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自然流产的机制.方法 取健康妇女妊娠5~10周自然流产后的蜕膜组织,原代细胞培养.A、B和C组细胞培养24 h后,分别与终浓度为100 ng/ml的脂多糖、100和500 ng/ml的孕激素共同培养24 h,D、E组细胞与终浓度100 ng/ml的脂多糖共同培养24 h后,分别与100和500 ng/ml的孕激素共培养24 h.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
目的 探索预防性双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41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纳入研究。13例患者在剖宫产术前行预防性双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双髂内动脉球囊置管+术中取胎后球囊扩张),作为研究组;另28例患者没有接受预防性双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作为对照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X^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