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的小学音乐欣赏课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y_su26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阐明:“音乐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对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知道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让学生动着参与到音乐中,随乐而动来关注音乐本身。针对“动”,笔者运用了“琴歌舞笔”的教学方式来展开欣赏教学。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琴;歌;舞;笔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耳朵”,使之成为具有一定音乐文化素养、终身热爱音乐、享受音乐的人。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商萩保治提出了音乐教育的两个重要观点:一方面要培养积极的“主动的音乐性”;另一方面要培养“音乐的感受性”。感受与欣赏是人们对音乐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它能够开阔学生音乐视野,使学生了解多方面的音乐表现、音乐体裁知识,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由此可见,音乐欣赏是整个音乐学习生活的基础,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
  现观我们的欣赏教学不难发现,学生总是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副茫然的表情,或停留在最初感悟,要不然就是缺乏耐心、漫不经心、无声骚动;学生无法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境及内涵等等。教育部颁发的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程性质之一即为“实践性”。它指出:“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个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体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在欣赏教学领域,如何适时引导欣赏,才能让学生有耐心、有品质地欣赏音乐作品?笔者认为,首先得让学生能参与性地动起来,在“动”上去感受,使得学生们能在动中求静,静中求悟。下面谈谈笔者尝试几种方式来辅助音乐欣赏教学。
  一、琴随乐奏动——以《祝你快乐》欣赏课为例
  每首歌每段曲都给人带来遐想,留下好印象,但有些作品所包含的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和体会,调动学生亲身参与其中,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音乐作品。例如:我们在欣赏吹奏乐《祝你快乐》时,乐曲A、B乐段中由不同乐器反复演奏出主题旋律,那么,笔者着眼于不同乐器演奏的主题旋律展开细听。我们通过主旋律歌唱、模仿演奏的方式来体会音乐表达的快乐情感。其中模仿演奏主旋律,师生探讨可以由什么来代替模拟、象征这铜管乐器带来的音响效果呢?这时,可结合口风琴乐器的学习基础,随着乐曲在乐句尾加入口风琴参与演奏,这动感的体验使学生身心更深刻地感应到音乐表达的快乐情感。使用口风琴参与乐曲演奏的欣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的内在,真正体会音乐的魅力。
  二、歌随乐唱动——以《杨柳青》欣赏课为例
  音乐教育要紧抓“美”,牢把“情”字如涓涓细流渗透学生的心灵。那么,歌声的唱响能辅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乐曲的旋律美、层次美。例如:在欣赏三年级第六册《杨柳青》时,根据江苏民歌《杨柳青》改编的民族管弦乐,全曲欢快、流丽、明畅,《杨柳青》的后半部分的衬词乐段是最为精彩的一笔。我们紧扣主题歌,通过旋律视唱、接龙唱等演唱方法来学唱主题歌曲,以此来加深理解乐曲的意境及内在,进而延伸欣赏全曲,听着、唱着,学生们表现出对乐曲欣赏那浓浓的积极性。
  三、舞随乐跳动——以《嘎达梅林》欣赏课为例
  动是孩子的天性,肢体语言是孩子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让学生随乐而动,激发他们欣赏的兴趣,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理解,在参与中得到美,让孩子在动中体会音乐。例如:欣赏五年级上册《嘎达梅林》时,刚开始,大部分学生第一反应是挥动手随音乐起伏。那么在此基础上,紧扣聆听主题旋律,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音乐中以什么来寓意表现草原上嘎达梅林的英雄形象?你能用动作来表现出这英雄形象吗?”用这些问题来启发和诱导学生在欣赏中把感受到的音乐形象,用鸿雁飞翔的动作来表示,随着乐曲旋律起伏而舞动,加深情感的体验,激起孩子的共鸣,从而体现律动的魅力!
  四、笔随乐画动——以《晨景》欣赏课为例
  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深化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讲故事或描述情景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积极地展开联想。例:欣赏五年级上册《晨景》时,老师用疑问的语言来引发学生想象:“这几种乐器演奏主题旋律牧歌会怎样呢?”此时,音乐一开始,以长笛、双簧管先后交替出现,学生们聆听、模唱、模奏,感受音色细嫩、音量轻柔、音高起伏,让人联想到太阳从地平线那悠扬而自如地缓缓上升,露出它的大脸蛋似的。这一刻,晨曦微露在他们的笔下被描绘出来。紧接着,美景继续浮现,当主题旋律由弦乐组奏响,通过音色、音量、音高上深入对比,好似太阳的光芒越照越广,天地间充满生机!当圆号奏响出如号角声一般的主题旋律,木管组再次重现,描绘出太阳向上升,仿佛那海边的号角声、鸟鸣声离我们越来越远!学生们把听到的、想到的,在灵动的笔下,描绘出三幅不同阶段的日出。可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时,教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创设发现美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丰富的、生动的情感中去发现美、寻找美。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在适应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和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特点下,以一种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唱歌、舞蹈和表演等方式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去,全面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笔者较好地运用“琴歌舞笔”的参与辅助欣赏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总之,音乐教学方式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为了让每一位学生更好地体会和理解音乐,获得审美的体验,还有待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2]曾芳.中小学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科研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CSSCI来源期刊中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和统计发现:2017年,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CSSCI来源期刊上的发文总体上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学科研究在维度、视角、方法、热点等方面也更为创新。但也要注意到第二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文量化明显低于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类期刊发文量少;马克思主
【摘 要】本文以广州市天河区新塘小学创建特色学校的实践为例,尝试对特色学校的建设作一些思考和探讨。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特色学校办学理念系统的确立、特色学校建设切入点的选取、特色学校目标体系的编制、特色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特色学校校园文化的打造等方面对新塘小学的特色建设经验进行剖析,探索符合我校校情的创建特色学校的有益经验。  【关键词】特色学校;办学理念;目标体系;校本课程开发;脸谱  特色学校的创
【摘 要】基于“家校协同教育,学生家长共成长”的教育理念,进行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校本行动研究。家长队伍是学校教育的宝贵资源,组建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班级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家庭;学校;家长委员会;班级  儿童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是
【摘 要】统计是数据分析的科学和艺术,初中数学统计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本文拟通过“‘数据的分析复习(1)’课堂实录及点评”来说明准确把握数据分析观念是进行初中数学统计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而初中数学统计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想到用数据,愿意“亲近”数据,能从数据中提取信息.  【关键词】 数据分析观念;合理决策;课堂实录;点评  2018年12月27日,在牡丹区初中数学年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当前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发学生的智力。目前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部分教师思想还不够解放,小组分组不科学,准备不充分,引导不到位,缺少必要的激励机制,从而使学生的智力不能得到有效开发。为此,本文提出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策略,希望此文对广大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灵感;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科技日
周二下午,一年级的一个班级内发生了离奇的“失窃”案。  上课前,几位同学拿到了心爱的学习电脑。电脑很袖珍,孩子们很喜欢,拥有者爱不释手。  下课铃声刚响,其中一位学生来不及把电脑放在盒子里,就跑向了洗手间。但当他回来准备再欣赏一下自己的电脑时,电脑却不翼而飞了。小家伙惊慌失措,最后还是他那冷静的同桌及时把案情报给了老师。  班主任马上行动,向其他同学了解当时情况,概括有二,一是该学生的确没有带着电
摘 要:文章对部分高校贫困生心理情况调查结果进行了总体分析,阐述了高校部分贫困生存在着自卑封闭、焦虑敏感、抑郁孤僻等心理问题,并分析了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家庭环境原因、校园环境原因和社会环境原因,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科学的解决对策,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完善资助体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贫困生; 心理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 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教师的激励评价反馈,注重科学课与生活的结合,能提高小学低年级科学课的实效。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  在科学教学中,提出有趣的科学问题,并促进学生积极探究,才能达到科学教学的目的。在科学探究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结合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  很多老师都在上课时有这种体验,低年级的学生很难长时间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主流学习方式之一。教师在品德教学过程中应以核心问题为载体,把握探究方向性,明确好教师角色,引领学生发展,这样才能让品德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与活力。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涵义;策略  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勤于动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更是把探究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主流学习方式之一。而我区
从幼儿园走向小学,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生转折点。在这个过程中,幼小衔接的质量对孩子能否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幼小衔接”成了大班孩子家长最关注的问题。  再过一个暑假,大班的孩子就要光荣地步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在这个暑假里,对于幼小衔接爸爸妈妈都有哪些计划呢?  教师:在暑假里,爸爸妈妈对于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会有哪些计划安排?  禄禄妈妈:我们半年前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