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是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知识中心,图书馆承担着重要的育人职能。如何发挥图书馆空间密集、知识密集和人流密集的先天优势,整合建设全面系统的育人平台,是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从具体工作内容分析入手,图书馆育人平台的建设应该考虑四个方面,即环境平台、资源平台、服务平台和管理平台。
一、合理空间布局 凝聚文化气场
图书馆首先是一栋建筑,往往是其外观和内在空间布局给读者以第一印象。“我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这样写道。图书馆的“模样”,应该是整体环境透射出的文化气场。
营造图书馆的文化氛围,可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空间布局:1、物理空间。目标是创建和设计在功能和审美情趣上都让人满意的图书馆空间及布局,创造富有吸引力、富有视觉体验的空间,给读者以满意并能令其印象深刻。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家具,标识及指示系统、材料陈设及色彩、照明和声音控制系统等方面的设计。2、网络空间。图书馆网站、数字图书馆网站在图书馆资源推广、形象宣传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建设人性化的图书馆网站,要坚持美观大方、重点突出、内容新颖、导航清晰、个性服务、用户交流的原则。3、移动空间。在移动媒体时代,图书馆需要与时俱进,与读者同步,积极发展利用新技术,拓展服务空间,开展移动图书馆、微信等服务。
二、优化资源配置 打造知识中心
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复合图书馆时代,馆藏文献结构与获取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并存,馆际资源共享、开放获取运动如火如荼。如何优化资源配置以最大限度保障读者的信息需求,成为图书馆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
图书馆制定合理的馆藏发展政策,要综合考量三个因素。一是“投入”与“产出”。图书馆的经费没有明显增加,而出版物价格却逐年上涨,经费紧张矛盾突出。以最小的投入实现馆藏资源功能及效用的最大化,需要充分调研本校师生的迫切信息需求,围绕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学科特点构建文献体系。避免出现浪费资源、贪大求全的现象。二是“藏”与“用”。图书馆同时具有收藏文献和利用文献的职能,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藏与用的取舍成为问题。综合考虑学校的用户群体、规模等因素,应追求藏用结合,在不能兼顾时,以用当先,为用而藏。三是“一般”与“特色”。对待一般文献,要精挑细选, 使其达到学习级或基础级程度即可, 旨在满足各类读者的基本需要。特色文献是核心竞争力,尽量收全, 使其达到研究级甚至完备级。
三、创新服务方式 提升服务品质
服务是图书馆的宗旨,是图书馆实现其一切价值的基础。在保证传统服务品质的基础上,图书馆应时刻关注信息环境的变化,研究用户的信息利用习惯的变迁,及时地发展、重组、整合、创新新的服务内容或服务方式,以保持图书馆的活力。
原来我校图书馆各阅览室彼此独立,读者想把书带离某个阅览室必须办理手续,这样每个阅览室都必须有专门工作人员值班管理。读者感觉不方便,同时图书馆人员值班安排也捉襟见肘。经过充分调研,大胆设计,图书馆创新流通阅览模式,创建了通借通还的“大流通模式”。新模式仅在一楼大厅设置借还书处,其他阅览室之间的障碍全部消除,读者可以在馆内的任何一处地方阅读任何一本书。而且,尽管还是原有的人员,但开放时间延长1倍,由原来每周近50小时增加到近100小时。图书馆创新管理、服务方式,提升了服务品质,满足了读者需求。
四、推崇人本管理 构建制度文化
图书馆管理中见服务,管理中有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科学管理,如借阅制度、阅览室纪律、图书管理人员服务标准等。通过管理,促成学生道德规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图书期刊招标、电子数据库采购,涉及大量资金,存在腐败空间。供应商拉关系,走后门,小恩小惠,糖衣炮弹。图书馆领导班子坚定理想信念,完善接待的相关规章制度,与供应商订立廉政合同。系列管理措施让腐败无处藏身,树立了图书馆的清正形象。
图书馆的勤工助学学生数量大,时间零散,管理难度较大。但在管理中能够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也是育人的主阵地。以育人为宗旨,图书馆制定了《勤工助学学生管理办法》,规范了考勤程序、技能训练、理论培训和奖惩办法。《办法》导向明确,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观念,提升了他们的职业技能,形成了优秀的职业素养。
我校图书馆紧紧围绕“育人“中心,牢固抓住环境平台、资源平台、服务平台和管理平台”四个着力点”,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育人平台。借助这一平台,我们将继续扩大平台外延,深化内涵,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的育人功能。
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是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知识中心,图书馆承担着重要的育人职能。如何发挥图书馆空间密集、知识密集和人流密集的先天优势,整合建设全面系统的育人平台,是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从具体工作内容分析入手,图书馆育人平台的建设应该考虑四个方面,即环境平台、资源平台、服务平台和管理平台。
一、合理空间布局 凝聚文化气场
图书馆首先是一栋建筑,往往是其外观和内在空间布局给读者以第一印象。“我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这样写道。图书馆的“模样”,应该是整体环境透射出的文化气场。
营造图书馆的文化氛围,可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空间布局:1、物理空间。目标是创建和设计在功能和审美情趣上都让人满意的图书馆空间及布局,创造富有吸引力、富有视觉体验的空间,给读者以满意并能令其印象深刻。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家具,标识及指示系统、材料陈设及色彩、照明和声音控制系统等方面的设计。2、网络空间。图书馆网站、数字图书馆网站在图书馆资源推广、形象宣传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建设人性化的图书馆网站,要坚持美观大方、重点突出、内容新颖、导航清晰、个性服务、用户交流的原则。3、移动空间。在移动媒体时代,图书馆需要与时俱进,与读者同步,积极发展利用新技术,拓展服务空间,开展移动图书馆、微信等服务。
二、优化资源配置 打造知识中心
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复合图书馆时代,馆藏文献结构与获取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并存,馆际资源共享、开放获取运动如火如荼。如何优化资源配置以最大限度保障读者的信息需求,成为图书馆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
图书馆制定合理的馆藏发展政策,要综合考量三个因素。一是“投入”与“产出”。图书馆的经费没有明显增加,而出版物价格却逐年上涨,经费紧张矛盾突出。以最小的投入实现馆藏资源功能及效用的最大化,需要充分调研本校师生的迫切信息需求,围绕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学科特点构建文献体系。避免出现浪费资源、贪大求全的现象。二是“藏”与“用”。图书馆同时具有收藏文献和利用文献的职能,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藏与用的取舍成为问题。综合考虑学校的用户群体、规模等因素,应追求藏用结合,在不能兼顾时,以用当先,为用而藏。三是“一般”与“特色”。对待一般文献,要精挑细选, 使其达到学习级或基础级程度即可, 旨在满足各类读者的基本需要。特色文献是核心竞争力,尽量收全, 使其达到研究级甚至完备级。
三、创新服务方式 提升服务品质
服务是图书馆的宗旨,是图书馆实现其一切价值的基础。在保证传统服务品质的基础上,图书馆应时刻关注信息环境的变化,研究用户的信息利用习惯的变迁,及时地发展、重组、整合、创新新的服务内容或服务方式,以保持图书馆的活力。
原来我校图书馆各阅览室彼此独立,读者想把书带离某个阅览室必须办理手续,这样每个阅览室都必须有专门工作人员值班管理。读者感觉不方便,同时图书馆人员值班安排也捉襟见肘。经过充分调研,大胆设计,图书馆创新流通阅览模式,创建了通借通还的“大流通模式”。新模式仅在一楼大厅设置借还书处,其他阅览室之间的障碍全部消除,读者可以在馆内的任何一处地方阅读任何一本书。而且,尽管还是原有的人员,但开放时间延长1倍,由原来每周近50小时增加到近100小时。图书馆创新管理、服务方式,提升了服务品质,满足了读者需求。
四、推崇人本管理 构建制度文化
图书馆管理中见服务,管理中有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科学管理,如借阅制度、阅览室纪律、图书管理人员服务标准等。通过管理,促成学生道德规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图书期刊招标、电子数据库采购,涉及大量资金,存在腐败空间。供应商拉关系,走后门,小恩小惠,糖衣炮弹。图书馆领导班子坚定理想信念,完善接待的相关规章制度,与供应商订立廉政合同。系列管理措施让腐败无处藏身,树立了图书馆的清正形象。
图书馆的勤工助学学生数量大,时间零散,管理难度较大。但在管理中能够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也是育人的主阵地。以育人为宗旨,图书馆制定了《勤工助学学生管理办法》,规范了考勤程序、技能训练、理论培训和奖惩办法。《办法》导向明确,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观念,提升了他们的职业技能,形成了优秀的职业素养。
我校图书馆紧紧围绕“育人“中心,牢固抓住环境平台、资源平台、服务平台和管理平台”四个着力点”,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育人平台。借助这一平台,我们将继续扩大平台外延,深化内涵,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