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好自己的特长

来源 :共产党员·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sdl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读到一篇有关民国时期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赵凤昌的文章。通过文章我了解到,幕僚出身的赵凤昌,注意保存来往函电文稿,因而才有了价值连城的“赵凤昌藏札”。
  赵凤昌是江苏武进人,早年入张之洞幕府,深得信赖,曾参与谋划“东南互保”。辛亥革命前后居上海,与政界人物、江浙名流来往密切,其居所成为南北雙方非正式议事之所,得以参与机密,出谋划策。
  当然,这是说赵凤昌的谋划才能,他还有非常强的记忆力和编目归档能力,具有相当高的档案收集和保存意识。他之所以深受张之洞的倚重和赏识,除了他的聪明、好学、善谋、机敏外,主要是因为他超强的记忆力。原来,张之洞生活懒散,率性而为,作息无一定时间,书籍公文随手放之,有时正在批阅公事文书时就睡着了,醒了又突然想起要检阅哪一册书。有时正在看书,突然又想要查看往年的文档,找某一件公文。只有赵凤昌能有此记忆力,做到随要随到。张之洞对每日公文与往来函电,看过之后总是随手抛弃,事过即忘,不容易找寻,只有赵凤昌能为他逐日编目归档,整理得井井有条,一索即得。
  这正是赵凤昌过人之处,也是他的特长。他也明白自己有何特长,并能充分利用好这一特长。一些历史事件经过若干年之后,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发生过、存在过,是很难让后人相信的。而赵凤昌正是充分发挥自己的这一特长,保存了大量的往来函电、文稿,也才有了“赵凤昌藏札”如此珍贵的文献资料。
  “赵凤昌藏札”共计109册36函2729通(件),如今藏于国家图书馆善本部,内有南北要人之间大量的机密函电,仔细梳理,可以发现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足见赵凤昌在南北议和与建立民国过程中所起的决策作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除了说明每个人都有特长外,还有一层意思,你的特长是有用的,如能充分发挥和坚持自己的特长,就有可能为这个社会留下一些有用的东西,留下一些让人怀念或感动的东西。
  □本栏编辑/张丽萍
其他文献
论文主要介绍了印度私立高校与中国民办高校的发展状况,运用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印度与中国均是人口大国,也是教育大国,在高等教育急需改革与发展的今天,面
近年来,镇党委全面落实抓党建责任,突出解决主业软、主角弱、主体散问题,以硬措施、高标准、新形象,推进全镇党建工作整体上水平,为加快富民兴村强镇提供了有力保证。  紧紧抓住主业,以硬措施把党建责任扛起。一是以“三个强化”保证党委担好责。镇党委切实强化常抓力度,坚持年初一次专题会议,季度一次进展汇报,半年一次拉练检查,年末一次考核总评制度,始终把党建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切实强化谋划组织,每年把党建工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