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在自主学习状态下,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和分数,不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而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能。学生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自学,最根本的特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改变原有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走出不想学的困境,自觉养成我要学的习惯。
  自主学习也是以目标为依据,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自主学习能力则又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 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获取知识。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大部分的新知识必须靠学生课外自学。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变学会知识为会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一、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以班级授课为主要形式,注重群体效益,忽视个体差异,“教才 学生 老师”的教学模式已使学生产生厌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开发,并广泛地应用于教育,自主的、民主的、个别化的教学形式越显其活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程度和求知需要随时从图书、电视、网络等渠道中提取大量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水平,随时组合教学内容,运用各种自主的、民主的、个别化的教学方式,以平等参与者的身份辅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确立,学生的个性差异受到保护,并得以发展。学习的方式由原来的“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但这一过程不是一气呵成就能转变的,要老师在传统教学中慢慢引导出来的。比如我在讲“合法下载网络中的文件”内容时,先讲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和方法,再讲迅雷下载的使用,然后让学生下载一首歌曲。接着提出问题利用“网际快车”如何下载?学生很自然就会用搜索向网际快车的使用并模拟刚才迅雷的操作来下载。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强调自我,在课堂上也是如此。学生不再完全听从于教师的课堂教导,开始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创造力都不相同,如果给他们每人一个平台,他们都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绚丽色彩。在课堂上,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可以发现并利用不同的解决方式,可以从中挖掘出不同的难点、疑点。信息技术是一门开放性很强的科目,其中很多内容都来源于日常生活,甚至还有好多来自于其它科目的知识积累,个人理解能力和知识涵盖面的不同会使一个问题有多个解答。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演示”功能。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只做补充、提点、指导的工作,等到他们完成任务以后,找一部分学生来演示自己的成果。或许学生的演示结果并不理想,也不能完全符合任务要求,但只要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就一定具有代表性。要以此为契机,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认真地点评他的优势和不足,优点加以表扬,不足加以更正。这样,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上来。
  三、教师积极配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现代教育媒体可以形象、直观地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可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提供想象的基础,为创造性想象创造良好的条件。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学生的个性也有了广阔发展的空间。课堂上,学生不必正襟危坐,他们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敢说、敢想、敢做,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给他们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提供了生动形象的表象基础,培养创新思维品质。
  1. 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更好地推广学生自主学习
  在近几年的时间里,我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信息技术收集和总结,既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来把握方向,又从具体实在的教学方法入手,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注重了课堂的可操作性,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改进,并注重课堂第一手资料的积累,形成宝贵的教学资源。
  2. 让学生争当课堂主人,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提问,促进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引起广泛联想,从而得出规律性认识,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提出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想法,在无意中,这些想法便会触发学生头脑中的某个兴奋点,在一个或一些学生中产生意想不到的奇思妙想来。这便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学生主动探究方法。在课堂上,学生完成任务往往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向老师询问“我怎么做不出种效果呢?在这种情况下,我先提示、比较、总结,然后让学生自己得出结果。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开展数学建模教学,对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一、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意义  在中学开展建模的教学,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增加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在中学开展建模教学,可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
当前初中生阅读名著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究其根源,从大环境看,阅读名著的瓶颈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1. 当前思想教育的滑坡,弱化了学生的责任感。学生普遍自我欲望膨胀,个性自由迫切,淡化国家和民族意识,同时又害怕艰辛,缺乏奋斗精神。他们在这一思想支配下,不可能关注名著这些沉重话题。  2. 快餐文化的流行造成学生观念的偏差。多数学生认为以前从书上得到的,现在同样能从大众媒体中得到,所以没有必要花太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它的最大作用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即兴描述式  充分的课前准备,创造一个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哪怕是不太成熟的观点。  案例:感受
作文难一直是学好语文的最大障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缺乏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疏于积累,懒于动笔,是小学生作文难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我注重教学课文时巧设练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补写课文“空白”,陶冶美好情操  “情之所至,自然流为至文。”意思是说:情感达到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写出来的便是好文章。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受到美好情操的熏陶。只有“厚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