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生态型园林的建设工作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标志之一,它不仅为我国的绿化工作提供帮助,还可以推动城市的健康、绿色发展。但是,在人们物质生活不断完善的今天,各种各样的园林施工技术层出不穷,影响着生态园林的施工现状。本文将立足于生态型园林,分析目前的施工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主要内涵。
关键词:生态型;园林施工;技术;管理
引言:现代园林覆盖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大地景观以及传统园林三个部分,它主要根据人们对绿化的需要而进行一定的调整。生态型园林的建设可以提高城市人民的生活环境,确保他们在健康、绿色的环境下生活和学习,为他们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所以,要想提高生态型园林的施工效率,就应该应用多种多样的园林施工技术,以此促使园林建设更加现代化。
一、生态型园林施工技术
(一)规划设计技术
所谓“规划设计”,是指对项目进行的较为具体的规划或总体设计,它需要考虑经济、政治、历史以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以此完善设计方案[1]。在生态型园林施工中的规划设计技术是指,施工人员对园林绿化范围、形式、手段等内容进行的规划和方案的设计。它的技术要点如下:其一,生态型园林要生态设计。生态建设目前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因素,生态型园林的建设也应该以人、环境和生物的循环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城市的安全、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其二,生态型园林要区域设计。为了保障城市发展在经济、政治、社会以及空间等区域相统一,生态型园林的规划一定要符合生物的多样性、生态性和舒适性等特点,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园林绿植。其三,生态型园林要文化设计。生态型园林施工可以塑造城市的整体形象,彰显城市的文明特色。
(二)植物配置技术
在城市化建设的道路上,绿化植物的引进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植物数量增多、规模较大[2]。生态型园林最重要的一个材料就是园林植物,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生态型园林的工程质量,也影响着生态型园林的功能与作用。在生态型园林的植物配置中,不仅要遵循科学性、技术性,还要科学合理的使用植物配置技术,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生态型园林植物配置技术强调根据植物的种类进行配置,结合生态型园林中的水体、山石和建筑物等元素进行互相搭配,既要符合当地对植物特征的需求,还要在适地适植物的原则下,对植物的类型进行改变,选择不同功能的植物,注重色彩上的搭配与协调。
(三)植物造景技术
所谓“植物造景”,是指以自然灌、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以及外貌为基础,通过各种各样艺术的手段,体现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形成山水植物、建筑植物、街道植物等综合景观,让人享受舒适的植物景色,产生一种美的感受与联想[3]。生态型园林植物造景技术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相关的科学家针对当时园林建设中许多硬质景观现象提出的园林建设意见,它强调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生态型园林植物造景技术的综合性较强,不仅涉及到美学的知识,还涉及到植物学的知识,要求施工人员不仅要考虑科学性,还要考虑植物造景的艺术性,与此同时还要满足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观念。植物造景技术在现代生态型园林建设工作中的应用要注意合理的布局,要注重观赏性,用艺术的手法发挥植物的空间作用。
(四)植物群落技术
在多个植物种群不断扩散和变化的同时,不同种类的植物总是聚集在一起生长,一起生长的植物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的关系,最终会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一个有规律的生态结合体,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植物群落[4]。植物群落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例如它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各个种类之间相互联系等等,这对生态型园林的建设有着一定的帮助。生态型园林植物群落技术是在城市环境下,对自然群落进行的模仿,为不同种类的植物构造适合生长的环境、层次、结构、关系和景观,为他们创建一个植物群落,让群落中的每种植物之间相互依存有相互排斥,建立稳定性较好、生态性较强、维修成本较低的植物群落,以此保障植物之间的多样性、抗干扰性和再生能力。
二、生态型园林施工管理
(一)分析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
影响生态型园林施工管理的因素有很多,只有施工管理人员深刻分析这些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首先,人为因素[5]。人,作为生态型园林施工的主体,他们对施工成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他们既可以创造优秀的成果,也会导致施工事故的发生。对此,施工管理人员应该控制“人”,对每一位生态型园林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进行培育,保障他们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其次,材料因素。材料的使用属于物质上的原因,它也会影响生态型园林施工质量。对此,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对原材料或半成品进行严格的验收,对成品进行正确的使用,在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检验工作。最后,环境因素。生态型园林施工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对此,施工管理人员应该管理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合理的环境下进行园林建设。
(二)加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生态型园林施工主要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施工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整个园林建设的质量,还能确保生态型园林发挥自身的有利作用,构建和谐生态社会。首先,在事前控制上。施工管理人员应该针对管理制度,对施工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对原材料的选购和使用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与控制,对生态型园林建设的图纸进行设计,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方案。其次,在事中控制上。施工管理人員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对质量进行控制,及时检查并审核质量图表,对每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细致的质量检测,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做好监督工作,监督每一个员工的施工过程,避免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最后,在事后控制上。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对整个生态型园林建设工程进行质量评定,对完成的项目进行全面的检查与验收。
(三)控制施工质量的管理方法
控制施工质量有很多方法,但是在生态型园林建设中最常见的是以下两种:其一,对施工计划进行控制管理。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在施工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就对各个项目的施工进度进行综合的评价,配置专业的操作人员,合理使用并调度这些施工材料或工具。其二,对施工技术进行质量管理。在施工单位拿到图纸后,应该找寻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分析,将其中需要用到的园林建设技术标注出来,以此方便施工人员有效利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如今社会中常见的生态型园林施工技术包括规划设计技术、植物配置技术、植物造景技术、植物群落技术四个方面,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园林建设中,不仅可以提高园林建设工作的效率,还可以提高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对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作为生态型园林建设的工作人员应该充分认识这些技术,并且制定施工管理的策略,以此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传承江南园林技艺践行生态园林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20,02:2.
[2]马华明.生态园林建设中林业技术的推广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9,13:191.
[3]王静.建设节约资源型园林技术体系探究[J].南方农业,2018,1223:48+52.
[4]裴源政.现代园林生态设计方法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7,08:123.
[5]刘奇.分析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有效提高对策[J].江西建材,2017,24:202+207.
南京凯盛市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
关键词:生态型;园林施工;技术;管理
引言:现代园林覆盖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大地景观以及传统园林三个部分,它主要根据人们对绿化的需要而进行一定的调整。生态型园林的建设可以提高城市人民的生活环境,确保他们在健康、绿色的环境下生活和学习,为他们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所以,要想提高生态型园林的施工效率,就应该应用多种多样的园林施工技术,以此促使园林建设更加现代化。
一、生态型园林施工技术
(一)规划设计技术
所谓“规划设计”,是指对项目进行的较为具体的规划或总体设计,它需要考虑经济、政治、历史以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以此完善设计方案[1]。在生态型园林施工中的规划设计技术是指,施工人员对园林绿化范围、形式、手段等内容进行的规划和方案的设计。它的技术要点如下:其一,生态型园林要生态设计。生态建设目前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因素,生态型园林的建设也应该以人、环境和生物的循环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城市的安全、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其二,生态型园林要区域设计。为了保障城市发展在经济、政治、社会以及空间等区域相统一,生态型园林的规划一定要符合生物的多样性、生态性和舒适性等特点,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园林绿植。其三,生态型园林要文化设计。生态型园林施工可以塑造城市的整体形象,彰显城市的文明特色。
(二)植物配置技术
在城市化建设的道路上,绿化植物的引进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植物数量增多、规模较大[2]。生态型园林最重要的一个材料就是园林植物,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生态型园林的工程质量,也影响着生态型园林的功能与作用。在生态型园林的植物配置中,不仅要遵循科学性、技术性,还要科学合理的使用植物配置技术,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生态型园林植物配置技术强调根据植物的种类进行配置,结合生态型园林中的水体、山石和建筑物等元素进行互相搭配,既要符合当地对植物特征的需求,还要在适地适植物的原则下,对植物的类型进行改变,选择不同功能的植物,注重色彩上的搭配与协调。
(三)植物造景技术
所谓“植物造景”,是指以自然灌、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以及外貌为基础,通过各种各样艺术的手段,体现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形成山水植物、建筑植物、街道植物等综合景观,让人享受舒适的植物景色,产生一种美的感受与联想[3]。生态型园林植物造景技术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相关的科学家针对当时园林建设中许多硬质景观现象提出的园林建设意见,它强调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生态型园林植物造景技术的综合性较强,不仅涉及到美学的知识,还涉及到植物学的知识,要求施工人员不仅要考虑科学性,还要考虑植物造景的艺术性,与此同时还要满足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观念。植物造景技术在现代生态型园林建设工作中的应用要注意合理的布局,要注重观赏性,用艺术的手法发挥植物的空间作用。
(四)植物群落技术
在多个植物种群不断扩散和变化的同时,不同种类的植物总是聚集在一起生长,一起生长的植物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的关系,最终会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一个有规律的生态结合体,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植物群落[4]。植物群落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例如它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各个种类之间相互联系等等,这对生态型园林的建设有着一定的帮助。生态型园林植物群落技术是在城市环境下,对自然群落进行的模仿,为不同种类的植物构造适合生长的环境、层次、结构、关系和景观,为他们创建一个植物群落,让群落中的每种植物之间相互依存有相互排斥,建立稳定性较好、生态性较强、维修成本较低的植物群落,以此保障植物之间的多样性、抗干扰性和再生能力。
二、生态型园林施工管理
(一)分析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
影响生态型园林施工管理的因素有很多,只有施工管理人员深刻分析这些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首先,人为因素[5]。人,作为生态型园林施工的主体,他们对施工成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他们既可以创造优秀的成果,也会导致施工事故的发生。对此,施工管理人员应该控制“人”,对每一位生态型园林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进行培育,保障他们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其次,材料因素。材料的使用属于物质上的原因,它也会影响生态型园林施工质量。对此,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对原材料或半成品进行严格的验收,对成品进行正确的使用,在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检验工作。最后,环境因素。生态型园林施工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对此,施工管理人员应该管理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合理的环境下进行园林建设。
(二)加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生态型园林施工主要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施工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整个园林建设的质量,还能确保生态型园林发挥自身的有利作用,构建和谐生态社会。首先,在事前控制上。施工管理人员应该针对管理制度,对施工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对原材料的选购和使用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与控制,对生态型园林建设的图纸进行设计,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方案。其次,在事中控制上。施工管理人員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对质量进行控制,及时检查并审核质量图表,对每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细致的质量检测,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做好监督工作,监督每一个员工的施工过程,避免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最后,在事后控制上。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对整个生态型园林建设工程进行质量评定,对完成的项目进行全面的检查与验收。
(三)控制施工质量的管理方法
控制施工质量有很多方法,但是在生态型园林建设中最常见的是以下两种:其一,对施工计划进行控制管理。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在施工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就对各个项目的施工进度进行综合的评价,配置专业的操作人员,合理使用并调度这些施工材料或工具。其二,对施工技术进行质量管理。在施工单位拿到图纸后,应该找寻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分析,将其中需要用到的园林建设技术标注出来,以此方便施工人员有效利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如今社会中常见的生态型园林施工技术包括规划设计技术、植物配置技术、植物造景技术、植物群落技术四个方面,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园林建设中,不仅可以提高园林建设工作的效率,还可以提高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对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作为生态型园林建设的工作人员应该充分认识这些技术,并且制定施工管理的策略,以此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传承江南园林技艺践行生态园林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20,02:2.
[2]马华明.生态园林建设中林业技术的推广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9,13:191.
[3]王静.建设节约资源型园林技术体系探究[J].南方农业,2018,1223:48+52.
[4]裴源政.现代园林生态设计方法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7,08:123.
[5]刘奇.分析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有效提高对策[J].江西建材,2017,24:202+207.
南京凯盛市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