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乡贤身份自觉:价值、困境与突围

来源 :当代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_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教师曾经是乡贤群体的重要人员,坚守治教合一的人生追求,但在治教分离的现代境遇中,乡村教师悬浮于乡土社会之外,乡贤身份逐渐衰落.新时代乡村教师要发扬乡贤文化传统,传承乡贤文化基因,唤醒乡贤身份的自我意识与主观行为,形成乡贤身份自觉.乡村教师乡贤身份自觉具有引领乡村教化、推动乡民致富、优化乡村治理、教化乡童心灵的重要价值.但乡村教师乡贤身份自觉之路,经受着“责任”“场域”“文化”三重困境.走出困境的可能路径:助推乡村教师追求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乡贤”,增强乡村教师成为“新乡贤”的内在动力,同时完善制度支持,激发乡村教师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
其他文献
在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中,可以让教师参与制定评价标准,达到评价标准多样化、分层化、团队化;可以让评价主体多元化,实现考评组评价、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学生评教、家长评价、校长评价等多元评价;可以通过价值引领,促进教师主动发展;亦可以利用平台实践,实现教师群优发展.总之,通过在行动中不断反思与调适,推动研究型教师可持续发展.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是缘起于古丝绸之路的区域合作发展思路.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今天,应加强对丝绸之路的研究,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概念、内涵及价值,并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传承、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从丝绸之路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把“一带一路”建设好.
从生态化培养模式的角度探讨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是当下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基于休伯曼职业生涯阶段理论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并深入剖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即采用生态化培养模式,构建由“一种培训”“两个引领”“三大工程”“四个平台”“五类评比”构成的“12345教师可持续成长培养体系”,从实践层面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