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语动机教学策略研究现状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uihuang8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首先对国内二语动机教学策略的研究整理后进行文献综述,针对国内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希望对日后的研究能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二语动机 教学策略
  一、引言
  20世紀以来,华惠芳(1998)第一次提出只有了解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教师才能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随后,文秋芳(2001)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三次跟踪调查英语专业大学生动机、观念和策略及其关系的变化情况,证明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相互影响。从此,二语学习动机与二语学习策略两个领域逐渐融合促成一个新的领域——二语动机策略研究。
  D?rnyei(1994)最初在提出二语动机策略这一术语的时候,特指语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的若干促进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教学行为,后来D?rnyei(2001b,2003)指出二语动机策略尚应包括学习者使用的自我激励策略(self-motivating strategies),后续又添加自我调控策略使二语动机策略更加完善。在国内,杨涛、李力(2010)将二语动机策略定义为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的二语动机策略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直接激发、保护和维持学习者动机的教学策略”,策略的执行者为二语教师。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高级检索,按照主题词和全文,分别对“动机教学策略”、“自我激励策略”、“动机激励策略”,并含“外语”、“动机策略”并含“二语”等词频进行了搜索,筛选后获取32篇相关核心期刊文献。
  笔者参考D ?rnyei(1994,2003a,2008)的分类,按照动机使用主体的不同将二语动机策略分为二语动机教学策略和二语动机学习策略。下文对二语动机教学策略进行综述。
  二、二语动机教学策略综述
  D?rnyei将自我激励策略(self-motivating strategies)归类为二语动机学习策略,但是国内的研究者多以教师教学的的视角进行研究阐述。笔者根据国内研究视角的不同,将自我激励策略归类为二语动机教学策略。
  王才英(2004)、李静(2006)、王华(2006)、徐国琴和何奕娇(2006)分分对动机激发策略进行了理论阐述,并对英语教学策略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季明雨(2004)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英语专业教师在认识和使用动机策略方面有很大的差异。黄年丰(2008)将研究对象换成来华留学生,采取访谈、观察、问卷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再一次提出激发二语动机策略促进学生成功学习二语的重要性。朱培(2009)也提出艺术院校学生英语学习课堂应使用激发动机策略争取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初步进行深入研究,陈俊(2010)认为英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提出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以帮助他们提高英语学习效果和水平。从此,国内开始了定量研究的热潮。
  笔者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将二语动机教学策略分为中学教师的动机教学策略、大学教师的动机教学策略,下文分别进行综述。
  1.中学教师的动机教学策略。赵娜和王俊菊(2010)改编D?rnyei和Csizér(1998)以及季明雨(2004)的动机策略问卷对山东三所学校学历为本科的高中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英语教师对动机策略在课堂上的使用非常重视,但实际使用还稍有差距。许多学者开始深入对比课堂教学策略的使用程度,于莹(2012)改编D?rnyei和Csizér(1998) 以及季明雨和赵娜、王俊菊的动机策略问卷,对比中、外籍中学英语教师,发现中、外籍英语教师都重视并频繁使用的8项宏观动机策略,包括教师行为、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等;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中教更为侧重为人师表、明确任务和给予奖励等宏观策略,外教则更倾向于通过游戏、幽默、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和文化背景渗透等方式来激发动机。尤陈静(2010)对比城市与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研究发现与于莹(2012)研究的结论相一致,城乡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动机策略的差异性则与其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教学材料以及小组目标导向等方面有关。
  2.大学教师的动机教学策略。方雪晴和陈坚林(2013)对不同类别院校、不同层次的大学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实施教师行为、自信、课堂气氛、目标语相关价值、兴趣、评价和反馈以及任务量动机策略的激励作用最大。王永(2014)针对英语专业口译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影响高校口译课教师内动机的因素是对口译课的喜爱和兴趣。
  三、总结
  1.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学生与教师接触最多的时刻就是课堂教学。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与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中并做到想学习、爱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策略,最终提高英语成绩。
  2.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技能。俗语说:“名师出高徒。”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榜样与引领者,需要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就要储备足够的知识与文化去教授学生;其次,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最后,需要教师有一颗博爱的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3.动机教学策略有待深入研究。目前国内的动机教学策略研究属于起步阶段,多数国内学者采用国外问卷进行改编之后使用,并没有人根据国内现状自编符合国情的问卷进行调查,缺少创新性。
  希望笔者的观点可以为日后的二语教学策略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华惠芳.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J].外语界,1998, (3):45-48.
其他文献
【摘要】探究一年制少数民族预科生在英语听说学习方面的学习兴趣与应对策略,通过分析如何更好地提高和维持预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民族预科 英语听说 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国家针对55个少数民族准大学生实行的一项优惠政策。目前国内高校预科教育的教学主要是以预为主,以补为辅,培养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针对一年制民族预科学生差异化和多元化的特点,预科
【摘要】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正处于由通用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转型之中,可以借鉴的经验很少, 本文从武昌工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对ESP教学改革策略进行探讨。在改革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加深对ESP概念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研发ESP教学资源和搭建教学平台;密切与专业企业的合作,并提高自身的教学资质。  【关键词】ESP 大学英语 教学
【摘要】问题教学是教师以问题为线索来组织的教学活动。既有教师有目的有情境的设问,又有学生在教师激发下的提问,目的都在于让学生在回答问题和提问过程中产生求知欲,主动深入进行学习活动。  【关键词】问题教学 老师提问 学生提问  英语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而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落实教学计划和进行课堂活动的纽带。它既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合理安排课堂
【摘要】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远程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能提升教学质量,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找到正确的使用途径才能达到这一目的。本文就此展开了讨论,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科学、创造性地应用多媒体课件。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辅助 远程 大学英语  现如今,多媒体课件以其优越性被广泛应用在教育事业中。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教学工具。若要充分发挥其价值,我们就应当综
【Abstract】W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globalization, frequent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s between countries, the workload of translators has become extremely large, and translation work
In 2018, there will be a famous event taking place in Russia——The World Cup. All football fans are crazy about it. Unfortunately, there is not China again, although China did its best in the previous
【摘要】长久以来,人们仅把诗歌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点缀,并未对其引起重视。但诗的语言拥有着独特的魅力,诗歌教学也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而且能有效地坚实语言基础和提高英语语感。本文综合借鉴中西方学者的观点,从分析语言教学中诗歌应用的必要性入手,探究了各阶段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诗歌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诗歌 英语课堂 教学方法 应用  诗歌作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它不仅
【Abstract】The concep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as originally developed by the American cultural anthropologist Edward T Hall,he believe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cludes not only a form of lan
【Abstract】This paper applies prototype theory to explain Polysemy phenomenon. According to prototype theory, in the semantic category formed by a polysemic word, category member are determined by prot
【摘要】在早期《圣经》的翻译过程中,以哲罗姆为代表。他阐明了自己的翻译原则,即不能字当句对,而必须采取灵活的意译原则; 他所提出的建立在正确理解基础上的灵活翻译原则,对当今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圣经》逐字对译 意译 翻译原则  一、引言  哲罗姆(St. Jerome,347-420)是早期西方基督教会四大权威神学家之一,生于意大利东北部的一个小镇,被认为是罗马神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