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提问的艺术初探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ao126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课堂提问艺术。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炼数学信息;课堂教学
  一、 真主人真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但这并不是说,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此放手,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随心所欲”发展个性,当“主人”。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数学学习。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呢?我认为关键还是“问题”二字。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
  二、 提炼数学信息
  数学课与语文课既有联系,更有差别。语文的工具性在数学课得以充分体现,但数学课又不能被上成纯粹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课,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结合数学科所特有的数字1、2、3、4……,符号 、-、×、÷等数学信息,去展示、交流、表达他们的数学思维。不久前,我听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教者一开始上课,便出示了一个十分漂亮的Flash课件的情景图——“快乐的大森林”。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一:我发现森林好漂亮啊!有美丽的小花、绿绿的小草,还有好吃的果子。学生二:我发现天上的白云在飘动!学生三:我发现小鸟在表演节目。学生四:我发现小兔在跳舞,跳得真好看!……就这样,学生意犹未尽,而老师却着急了,7、8分钟过去了,学生还不断有新的发现,但却仍旧是在“看图说话”,似乎,他们已忘了:这是在上数学课呢?为什么数学课会变得如此难驾驭呢?因为教师的问题中没有提炼出数学信息。其实,教师可以这样问:图上有几种动物?(3种,即小鸟、小兔和小猪)它们各是几只在一起的?(每3只小鸟、4只小兔、2只小猪在一起),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3只3只、4只4只、2只2只地数,突出“几个3”“几个2”“几个4”,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它们各是多少。如此一来,就能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有效捕捉数学信息,初步感知“几个几”的数学情境问题(生活现象),为以后的乘法学习奠定基础。
  三、 创设问题情境
  (一) 不宜过大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一位一年级教师教学《连加》一课,在创编小故事的同时,在黑板上创设了一幅很漂亮的情境图:森林边有一棵大树,树上有2只小鸟,树下草地上有4只小鸟,树顶上空还有3只小鸟。然后老师问:看着这幅图画,你能写出什么算式?学生的算式可多啦,但思維受到已有知识的影响,只有4 2、3 2、4 3、3 4、4-3、3-2、4-2等算式,可就是不见连加算式的影子,这样一来,后面的教学变得麻烦了,不在教师的预设之中,整个教学被打乱了。请看看教师设置的问题,那么“大”,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后面的教学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教师把问题设计成:图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你是怎样写算式的?那情况肯定就不同了。
  (二) 有需要性
  在课改理念渗透相对不深的课堂上,满堂灌,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仍然很普遍,如此一来,教师就必须准备足够多的话语来对付一节课,随时对学生提问,便是教师们最好的选择。在这样的课堂上,你经常能听到类似这样的问题:“这道题是不是该用加法呀?(该)”,“4 7是不是等于11啊?(是)”,“这个混合算式该不该先算括号里的呀?(该)”……请问:你提的这种问题有价值吗?这种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吗?学生获取知识还需要“努力”吗?学生的思维能得到锻炼吗?这种泛滥的问题,对学生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会让学生养成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这种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的所谓“问题”,是有违课程改革理念的,对发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利的。
  (三) 有创造性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提的问题,都应具备创造性,无论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前者自不用说,后者可谓更难。要提创造性的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教师本人素质的挑战。不久前听了一节“列方程解文字题”(教材中没有专门的章节),听到了让人赏心悦目的两个问题。执教老师在复习引入后,让学生独立解方程:8x-3x=105,2x 13=33,3x-4×6=48,5x-x=18。之后教师说:我只问两个问题,一是你写“解”了吗?二是你做对了吗?就这两个问题,为什么会让人赏心悦目呢?就因为这两个问题具有创造性。对于第一个问题,许多教师可能这样问:同学们,看一看,你忘记写“解”没有?忘了的补上。“看”“忘”“补”都被老师点出来了,学生只剩下照着做了!典型地被牵着鼻子走。而这位老师的“你写‘解’了吗?”一问,则使得学生主动地去“看”,自行对照,没有忘记写的,说明学习习惯优良,做得漂亮;而“忘”了写的,则赶紧动手“补”上,完善了解题格式,也加深了对此类题型解题格式的印象,以后就不再容易犯错误了。对于第二个问题,多数教师也会这样问:做完了的同学,同桌互相对一对答案,看你做对没有?和“你做对了吗?”相比,相距甚远。“你做对了吗?”教师又没有公布标准答案,你怎么知道你做得对与不对呢?问老师、和同学对一对答案,随你啦,显然,对答案更方便些,于是,在老师没有指挥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却自然而然地展开了。看到课堂上这喜人的一幕,难道你不认为这样的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很有创造性吗?
  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简介:
  邓华玉,四川省乐山市,四川省乐山市县街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李清照夫妇、归有光夫妇等是中国历史中著名的藏书家,本文对其进行了简要的梳理,以期对后人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夫妇;藏书;古代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一些夫妇档的藏书家,他们夫唱妇随,对书籍珍藏珍用,为中国经典文献的保存与流传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一、 李清照夫妇藏书  若要说藏书史上的夫妇,第一对当数李清照与赵明诚。李清照不仅是女词人,而且她也是个藏书大家。李清照喜爱藏书,与家学渊源
【正】 楚国后妃的历史,是楚国历史的一个侧面。这方面的资料颇为零散,而且真伪参杂。本文打算对文献资料和出土文字资料所见楚国后妃,逐一进行考定。所谓后妃,在本文包括有
介绍了新型水玻璃自硬砂的组成;其工艺特点是水玻璃加入量<3%,强度高(抗拉强度0.5~1.4) MPa、型芯砂综合性能好(冬季硬透性好、硬化速度可调10~80 min)、发气量低、溃散性好(残
介绍国内外压铸模CAD技术研究的进展和取得的成就,提出加快中国压铸模CAD技术研究与应用的进程的措施有:研究和开发自主的三维压铸模CAD系统;压铸模CAD系统的二次开发;提高软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音乐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发挥初中音乐教学的审美功能有利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本文针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审美功能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育;审美功能;心理健康;积极影响  一、 前言  在教学改革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摘 要: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微课的整合与运用,有利于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强化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要结合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科学整合微课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运用  微课,即微型课程的简称,是信息技术背景下悄然兴起并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和普通的课堂教学形式不同,微课因其时间短、内容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