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课程建设改革与思考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sh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相关专业本专科学生培养的重要学科,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涉及“电路分析”、“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图像处理技术”等多门相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文章对“信号与系统”校级重点课程的建设进行了探讨,明确了课程建设的重点,提出了课程建设的相关教改思路,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信号与系统;师资队伍;课程质量;现代教育手段;工程技能
  作者简介:李天倩(1976-),女,四川成都人,西华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副教授;夏凌(1962-),女,四川成都人,西华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副教授。(四川成都610039)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华大学信息工程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项目编号:2010TSY301)、西华大学信号与系统校级重点课程项目(项目编号:700218)、四川省教育厅“符合地方需求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教改项目(项目编号:70033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7-0064-01
  
  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信号与系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门学科。信号与系统的理论与工程性都很强。理论中,它集成了应用数学、电路理论、信号系统和其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已成了通信、雷达、声纳、电声、电视,测试、控制、生物医学工程等众多学科的重要理论和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应用范围很广,在科学和技术的各个领域、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各种武器装备和国防建设中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中,都有信号与系统技术的应用。“信号与系统”作为一门必修课,已在国内和国外的大学的电子信息学科普及,课程的发展和改革正在加强。但是,传统的“信号与系统”课程,大多只讨论算法及其相关的理论,对科学界和产业界的要求很少顾及。[1,2]
  “信号与系统”教育的改革任重而道远。西华大学电气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系在调查和分析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对“信号和系统”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由于“信号和系统”基础性强,学生受益面广,该课程2010年被推选为西华大学“校级重点课程”。为使“信号与系统”重点课程建设顺利进行,学校成立高水平的课程组,针对“信号与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研讨;建立了课程网站,将幻灯片和习题答案都上传到网上,供学生下载;开通了“信号与系统”网上论坛,及时处理学生的疑问;通过网上讨论、有奖竞答、网上作业等互动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实验中的具体现象,提高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的变通能力;使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过程中的质量跟踪;做到互相帮助,学习资源共享,听取学生的意见,开展调查,加强师生交流,使教学相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想学”。[1,2]
  笔者把“信号与系统”校级重点课程建设的相关教改思路总结为以下五点。
   一、建立团结向上结构合理的高水平课程组
  “信号与系统”校级重点课程建设必须依靠课程组的每一位教师的努力。教师既需要熟悉“信号与系统”课程内容,又需要了解以“信号与系统”为基础的相关技术发展,适当把握重点,将理论联系实际,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工程应用服务好。教师还应具有好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靠某位教师单打独斗很难实现这样的要求。课程负责人应发挥课程组教师各自的优势,组织好教研讨论活动,促进课程组教师间团结协作,相互帮助。
  西华大学的“信号与系统”课程组成立十年了,逐渐凝聚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实验师,都是中青年教师骨干,全部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中年教师教学科研经验丰富;青年教师思维活跃,接受新知识很快。教师间通过讨论和交流都获益匪浅,大大扩展了知识面,提高了教学水平。在“信号与系统”校级重点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组开展了大量教学和研究活动,包括:充分的课前讨论,完善课程设置,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研究和讨论,互相观摩教学,与学生自由平等地讨论,思考和理解学生的需求。课程组还与后续专业课教师积极沟通,了解专业课对“信号与系统”课程知识点的需求。课程组负责人负责组织讨论确定教学内容、重点和考试范围,安排考试出题,做到教学内容明确统一。[3,4]
  二、与时俱进改革“信号与系统”教学内容
  “信号与系统”课程面向西华大学信息和测控两个专业的本科学生。学生大部分就业方向是做信息和测控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少部分学生会考研深造。课时较一些重点院校少得多,只有48学时用于授课,另加实验8学时。针对学生和课时安排特点,教师选取了偏向实际工程应用的教学内容,省略了繁杂的公式推导,强调知识点的灵活应用,并为准备考研的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和课后单独辅导。除了讲授“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经典理论基础,教师还试探性地引入了工程中常用的MATLAB软件设计方法。关注相关专业的最新发展,在讲到相应理论时,及时将其典型应用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学生。为了避免太枯燥抽象,改用学生熟悉的电路系统来帮助理解信号与系统基本理论,让学生体验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三、精选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优秀教材
  在改革“信号与系统”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对教材也进行了重新的遴选。原先的教材借鉴了重点院校的经验,但越来越不适合本校的实情。现在课时少,但原教材太厚,价格也贵,不必要的公式推导太多,部分知识点太深,有限课时内讲不完。学校偏重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而原教材只有理论,没有提及理论的相关实际工程应用,也没有工程中很重要的MATLAB软件使用方法。为了确保先进的、科学的教学内容,课程组最后选中燕庆明教授编写的《信号与系统教程》(第二版),这本教材价格合理,难度适中,有大量的例题和很好的练习题,有电学、力学、控制系统、通信、汽车电子等相关领域的大量实例,引入大量经典电路作为系统的实例模型,还有大量MATLAB的应用实例。
  四、充分利用课程网站和论坛发展互动式教学
  西华大学校园网建设了一个课程中心,教师可以方便地在课程中心建立自己的课程网站。教师在“信号与系统”课程网站上放入自己授课的幻灯片课件、参考资料、习题参考答案、教学大纲、课程简介、参考书目、教学日历等。通过课程网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网上的电子作业,并能进行批改,统计作业成绩,答疑。网站上设立了论坛,教师可以通过论坛通知重要的事情,如考试实验安排,还可以设置有奖问答和讨论,答对的学生平时成绩加分,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论坛可以提出讨论主题,也可以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获取加分。教师之间可以邀请共建网站,也可以相互浏览课程网站,利于取长补短,互动有无。通过教学资源的共享,大大拓展教师的视野,提高了备课的效率。“信号与系统”重点课程网站的建立有助于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增进了解、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4]
  五、实验是“信号与系统”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在一般情况下,对于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实验的时间受课程内容和学时的制约。“信号与系统”课程就是这样一门课程,但这门课程又有其特殊性,它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要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基础,学生必须学会理解并灵活应用信号与系统理论。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对于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很重要。“信号与系统”实验室设置了多个综合性实验,配有经验丰富的实验老师,要求学生在实验员和任课教师的讲解指导下,通过基本电路系统实验箱实现“信号与系统”课程所学习的主要算法。经过这样训练的学生,对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有了很直观的认识,对于在实际电路中应用信号与系统理论出现的问题,具有了较强的分析能力,跳出了“读死书,死读书”的怪圈。
  六、结束语
  “信号与系统”课程被推选为校级重点课程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还有很多困难摆在面前,任重而道远,但笔者有信心将改革进行下去。在学校领导、学院领导、系领导和同事、同学们的支持下,通过课程组教师的集体努力,“信号与系统”校级重点课程建设任务一定能完满完成。
  
  参考文献:
  [1]燕庆明.信号与系统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郝晓莉.“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的思路和实践控制系统[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6):19-22.
  [3]林乐平,欧阳宁.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大众科技,2008,(12):197-198.
  [4]蔡竟业,杨鍊,等.国家精品课程《数字信号处理》的建设与实践[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7):52-59.
  (责任编辑:宋秀丽)
其他文献
摘要:利用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高等工程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改革和创新了“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强化了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Java;CDIO;教学方法;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李瑞生(1976-),男,甘肃白银人,甘肃政法学院公安技术学院,讲师;王秋云(1963-),女,甘肃兰州人,甘肃政法学院公安技
期刊
摘要:专业特色建设是独立学院现阶段提高办学水平的一项战略任务,专业特色定位准确是专业特色建设的关键因素。文章探讨了如何在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建设中,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最终形成专业特色。  关键词:专业特色;旅游管理;独立学院  作者简介:张楚珊(1980-),女,广东潮州人,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助理研究员;林文庞(1981-),男,广东汕尾人,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期刊
摘要:“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继课程的学习,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组织好高等数学教学,实施必要的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对“高等数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多媒体   
期刊
摘要:文章围绕民航院校单片机类课程的特点,本着“以人为本、服务民航”的教学理念,从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出发,对课程体系的综合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介绍了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及其良好效果。  关键词:民航专业;单片机;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陈维兴(1981-),男,天津人,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自动化学院,讲师;徐萍(1983-),女,辽宁鞍山人,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自动化学院,讲师。(天津30
期刊
摘要:对132名学习“化工热力学”课程和94名学习“化工原理”课程的中国石油大学三年级大学生进行了关于当堂课所学内容的R/K判断测验和测量学习取向的学习过程问卷调查,方差分析表明“化工热力学”课程正确总数总是多于“化工原理”课程,“化工原理”课程的K比“化工热力学”少,最优秀的学生不仅有更多的K,而且有更多的R,学生的深层型取向得分高于表面型取向和成就型取向,表面型取向高减少了“化工原理”课程的正
期刊
摘要:大学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将以大学理念的重构和新大学理念的践行为主线逐步展开。大学的改革创新必须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变迁,向前超越与发展;必须坚守其赖以安身立命的大学精神和作为大学人强旺生命的内在灵魂。  关键词:大学理念;大学精神;改革创新  作者简介:陈海利(1961-),男,湖南东安人,南华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副教授。(湖南衡阳421001)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文章论述了课堂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弊端,说明了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通过动画展示,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更加具体地反映思维过程,开阔学生视野和思维,激发学生灵感。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工程制图;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赵明霞(1979-),女,河北秦皇岛人,保定电
期刊
摘要:鉴于CAD/CAPP/CAM技术日益重要,文章研究CAD/CAPP/CAM课程的教学过程,根据该课程教学现状,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多项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充分实现该课程教学目的、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CAD/CAPP/CAM;教学改革;解决途径  作者简介:王筱蓉(1982-),女,河北滦县人,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姜根柱(
期刊
摘要:针对“可编程控制技术”(PLC)课程体系中存在的种种弊端,阐明了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从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教学方法等环节入手,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学理念。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尝试,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PLC;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熊凤(1977-),女,贵州六盘水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讲
期刊
摘要:气候政治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适时地将气候政治引入课堂,是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气候责任意识、增进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促进学生把握理论前沿动向和国家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气候政治;课堂;意义  作者简介:黄晓云(1975-),女,湖北安陆人,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刚(1990-),男,湖北襄阳人,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湖北荆州43402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