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的大“玩笑”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k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一个朋友聊天,聊到为什么现在有关历史的书很火这一问题时,她的看法是,看历史可以满足人们窥探隐私的欲望。这话说得很有想法,也很到位。
  翻看史书,数千年的王朝更替,其中的纷乱总是让人唏嘘不已,其中的玄机也让人难以捉摸,毕竟,当无数次你方走罢我登场的大戏,变成了密密麻麻的文字,最终形成厚厚的史书之后,便消失无踪。对于那些往事,后人只能靠这些文字去想象,去猜测。所以,《寻秦记》主人公项少龙穿越时空回到战国时期的故事,虽然引人入胜,但却只是一个玄幻的想法而已。
  不得不说,历史总是会开些莫名其妙的玩笑。而这些玩笑,恰恰满足了后人的猎奇心,所以在各种各样的解构下,历史更具备了玩笑的意味,哪怕是一种冷幽默。但是,历史也总是会开同样的玩笑,第一次开玩笑会引人注意,第二次再开的话,就会让人觉得没意思。
  比如,秦朝的赵高善于察言观色、逢迎献媚,深受秦始皇和胡亥的赏识和信任。这位秦朝第一号奸臣曾经犯下重罪,按律要处死刑,却被秦始皇赦免并复其原职。按照常理来看,这样的恩宠不可谓不大,但这位早已谙熟了宫廷权力之争的残酷的宠臣,却违背秦始皇病逝前立下的遗诏,拥立了秦二世。秦二世本来就和他关系密切,这样一来便更看重他,于是君臣勾结,制造出了一幕又一幕令人发指的惨剧,并为后世留下了一个成语——指鹿为马。但到了后来,赵高却杀死了秦二世,打算另立傀儡,不料却被人识破并诛杀。
  再比如,明代魏忠贤,虽是太监,但却权倾朝野。皇帝是万岁,他是九千岁,君臣之间只差一千岁,这在历朝历代都难遇到。走红的时候,仗着皇帝的恩宠,挑拨离间,添油加醋,滥用酷刑,无所不用其极。更厉害的是,他人还没死,到处都是他的生祠,比皇帝都风光。但这位的下场也不好,整人无数,最终也被整掉了,真个印证了一句话:“不是不报,时候不到。”
  历史上的奸臣实在多得数不过来,但这两位却属于奸臣中的“超男”。一方面,两人都善于拍皇帝的马屁,马屁拍多了,皇帝就高兴了,皇帝一高兴便大为赏赐。在皇帝眼中,此等人便是大大的忠臣,比谁都强。另一方面,两人都热衷于权力,谋求权力的最大化。狗有食物尚且不会咬人,但这两位得到“食物”之后却是加倍咬人。更为可怕的是,这两位在官场中制造的恐怖气氛,严重地影响到了帝国的安危。但别忘了,作威作福总是会有尽头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再牛的奸臣,充其量也就奸一时,而不能奸一世,最后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历史就喜欢开玩笑,越是这样的奸臣,作为主子的皇上越喜欢。在今人看来,就算再昏聩无道、沉迷于声色犬马,皇帝也能分辨是非。他完全可以把朝政交给忠臣去干,干吗恩宠奸臣呢?比如乾隆爷,知道刘墉和纪晓岚水平都很高,他偏偏喜欢和珅,实在叫人感到郁闷!
  分析原因,无外乎以下几方面:
  首先,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偏偏忠臣一板一眼,天天在皇帝面前念“尧舜禹汤”,搞得皇帝越发郁闷,而奸臣们大都懂得皇帝心思,知道皇帝心中的“小九九”,所以千方百计满足主子的需要。其次,忠臣往往深得民心,这让皇帝心里犯嘀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难道我的民意选票没做臣子的多?于是,出于某种目的或者嫉妒心理,可着劲儿地收拾忠臣。那些奸臣们,倒是在一旁哈哈大笑。最典型的例子是岳飞,拼死拼活在前线打仗,却被连续颁发了多道金牌要求班师回朝,最后惨死风波亭。再者,无论奸臣还是忠臣,皇帝还是很明白咋回事,无非是采取使用权力制衡的办法,将忠奸两种角色都当作掌中之物耍,成为“坐山观虎斗”的旁观者罢了。
  历史上的這些大玩笑,值得后人深思。
其他文献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核心项目自主合作、自主探究、自主实践。项目式学习的突出特征是以项目为主线,以探究、实践为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勇于实践的新型教学模式。  笔者在本文以《水循环》一课为例,谈一下项目式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核心概念(核心项目提出)  水
怀特海认为“教育就是把你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全部忘记了,把你为考试背的东西全部忘记了后剩下的东西”。那剩下来的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智力活动的习惯和融入身心的原理。作为一线教师,立足一线平台在习惯的养成上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以下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大家一起讨论。  一、科学规划课堂目标,系统优化课堂环节  把课堂45分钟进行合理划分,赋予各个部分以意义和内涵。当堂阅读5~7分钟,设置阅读的范围和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回归书本,落实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一些概念在理解上存在偏差,特别容易混淆一些字面上相似而含义相距甚远的概念,这就给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带来了困难。为此,笔者以农业部分的知识为例,对农业中几组易混淆的概念进行了辨析。  一、种植方式和种植制度  1.种植方式。  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包括单作、间作、套作、混作、轮作等。  (1)单作。在同一块田地
一、从“世界旅游日”说起  世界旅游组织在1979年9月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正式将9月27日定为“世界旅游日”。它的确立促进了国内外旅游的发展,加强了各国在经济、文化、贸易等方面的交流,对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学开设的地理、历史、生物、美术等学科中涉及旅游教育的内容有很多,而地理在各学科中具有最多的旅游教育功能。  二、地理教育对旅游所起的作用  1.地理教育为旅游提供背景知识。  在水
当前,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普及对我们传统的教学思维和学习思维产生了巨大冲击,微课的不断发展也让我们有了进一步了解新知识的渠道和平台。笔者尝试以思想政治必修3《我们的中华文化》一课为例,浅谈微课背景下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以期为以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可资参考的借鉴。  一、借力微课,助力预习  1.借助微课,明确目标。  微课在预习中能够以其直观的目标呈现,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特别是复习的過程中可
【课题名称】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形式】翻转课堂。  【学习思路】思维导图。  【教学目的】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相长。  【教学背景】  1.2016年12月20日,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教学进入最后一节新课,学生已初步培养起一定的地理品格和地理能力。  2.自己教学始终坚持思维导图,板书板图,经常一支粉笔一节课。  3.在前期已有让学生上台讲解题目、解答疑惑的经历。  4.该内容条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高中哲学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教师进一步更新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笔者从一线教师的角度,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对高中哲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活动展开探讨,以期能够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新时期对高中哲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一些高中哲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
历史选修内容在高考中占据很重要的部分,如何做好选修课内容的复习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知识点复习、规律的总结,以及常考题型的备考是其中的关键。选修模块在高考中占到15分,分值大,且容易得分。做好选修内容的复习能扩大学生知识面,从而对必修内容的理解更加到位和深刻。笔者在本文就以《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为例,分析选修内容的复习与备考。  一、复习的策略与方法  1.对知识点的复习。  把在考纲范围内并且跟必修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我一直不以为然。从一毕业起,我就承担了语文教学工作,固执地认为我只要“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这一科就行,即便研讨,也是和同学科的教师研讨。近些年,由于工作需要,我承担了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时间久了,我发现不管是历史知识,还是历史教学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或者是历史做题的方法,与语文的相似之处竟然超出了我的想象。所以,我的教学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就是综合、
什么是环境教育呢?环境教育就是使学习者认识和理解人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防止环境污染,将系统的环境科学知识予以大众化,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是一种全面的终身教育,一种能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的各种变化做出反应的教育。环境教育是一个认识环境价值和澄清人类与环境关系概念的过程的教育,它必须贯穿于人们制定环境政策和形成环境行为准则的过程之中。  一、树立两个观念  1.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