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3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病因与预后分析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zhu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小板减少是高危新生儿的常见表现,有报道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达20%~40%[1-4].它也是引起新生儿出血与紫癜的常见原因,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出血而导致死亡或神经系统后遗症.引起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较多,各年龄段的病因有所不同,其预后与病因及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关系密切[1,2].现就我院新生儿病区近4年收治的393例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与预后分析如下。

其他文献
书道二十讲(六):篆书之道  程方平  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通过统一文字为其控制全国的文化和思想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其综合六国文字之共性,在战国集成大篆用于通行文字后,再通过简化、规范而形成小篆,为日后中国的长久统一提供了划时代的主要文化载体,也为文字和书道能藉此承前启后奠定了基础。从历史的角度看,历朝历代国土的统一是一时的,而文字的统一意义更为深远。这种统一和规范有利于教育、传播和文明的积淀,较之
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作为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NS)的首选药物已逾40年.既往对激素耐药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基因水平上,而蛋白水平的研究较少且集中在膜蛋白.无论激素耐药的机制如何,最终都会通过体内蛋白质水平的改变而实现.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研究NS激素耐药与激素敏感之间的差异蛋白,希望能为今后进一步阐明激素的作用机制,为耐药型NS的诊断试剂的研制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