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自在跋涉只为爱的行者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h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守在一线教学并心怀理想的老师是令我欣赏的老师,甘愿在基层耕耘且乐此不疲的老师是让我尊重的老师。唐余富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具有坚守品质和执著情怀的老师。
  从认识他的第一天起,我就由他走下课堂匆匆赶来的脚步看出他是一个为教学而奔忙的人,他那为工作而奔走的朴素干练的姿态,为活动而奔跑的朴实厚道的品性,都体现了他一贯的行者的风范。让我欣赏的是:可能正是他的行者的意念和追求,使他从农村走向了城区,也使他从在教学的大海边捡拾贝壳走向了在教学的花园里采撷果实。这是当初认识他时就有的第一印象,也是随着交往的增多越发显出的恒久的感觉,加之前不久在电话里听到他讲起的,即将出版的书稿打算拟一个叫做“语文道中有行者”的书名,“行者”的重提更让我对这一形象拥有了清晰和闪亮的意念:行者,一个以行走为生存方式的人,唐余富老师以自己的言行阐释了他作为一个行者的意蕴,其内涵我觉得至少有三层:一是以个人化的脚步丈量世界,以跋涉者的视角发现风景,唐余富老师正是在以行走为主题的行动中,探索、发现、体验、创作,追寻着他的教育理想;二是行者无疆,真正自觉行走的人,他的地域是没有疆界的,唐余富老师正是在以行走为表征的生活中,积极自在地登高望远、拓展延伸,描绘着他的教育蓝图;三是乐享行者的处世原则,力显行者的豪迈情怀,唐余富老师正是在以行走为依托的征程中,不畏险阻,意气风发地克难攻坚,创造着他的教育成果。因此,我认为把他看作为一个有志向、有追求、有成效的教育的行者,这一定位是恰当的,教育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更多的志在有为、心在向善的真正的行者。
  正是基于行者的一番考虑,我按照唐余富老师的要求,想从行走得更为自觉、更为自主、更为自适的角度,就他即将付梓的著述,谈一些个人的粗浅的感受和建议。
  唐老师的以“行者”为关键词的著作有一个寄意深刻的构想。他对书名含义的表述是:道中,本意来自于辛弃疾的词《夜行黄沙道中》:道中情形,可能充满坎坷,可能会遇到风雨,但只要努力前行,定会“忽见旧时茅店”的理想境界。不难看出,其中蕴含了唐老师的清醒的认识、坚定的信念、勤勉的努力和远大的志向,由此可见唐老师不仅是一个自主的实践者,同时他还是一个自觉的清醒者。
  唐老师的以“行者”为关键词的著作还有一个选材切实的指向。在他以“编”为单位的六个部分里,每一部分都精选了他在多年教学实践和思考过程中倾心写就的原生态的长篇和短章,几篇或十几篇佳作中突显的是:鲜活的素材和感触,独到的例据和观点,充分地展现了唐老师立足一线教学岗位、勤于实践、善于思考的姿态和品质,由此可见唐老师不仅是一个勤勉的实践者,同时他还是一个智慧的思考者。
  唐老师的以“行者”为关键词的著作更有一个感念教育的情怀。正如他在后记中所写的一样:“与善人游,如行雾中,虽不濡湿,潜自有润。”因此他总是心怀感激地为学生的课堂生成而兴奋,为同事的资源共享而称颂,为名师的殷切教诲而敬仰,为领导的真挚关怀而钦佩,他说:“与其说教育应该去培育一个怎样的人,毋宁说教育者应该追求自己做一个怎样的人。”由此可见唐老师不仅是一个理想的实践者,同时他还是一个信念的捍卫者。
  至此,我还是想从他的著述中采撷几个闪耀着行者光彩的实例来进一步作出求证:
  他是一个拥有关注生命意识的语文教师,他在《在语文教材中挖掘生命教育元素》一文中写道: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于是他在执教《紫藤萝瀑布》(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一文时,告诉自己和学生:“生命的价值还体现在对生活中的人生坎坷从不低头,积极去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于是他在执教《背影》(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文时,与学生一起从“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中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深切理解。生命教育不仅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于是他在执教《安恩和奶牛》(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一文时,他和学生一道用心体悟“安恩带着她心爱的奶牛到集市上来……竟然只是为了让村庄里惟一的这头奶牛可以跟同类相聚一番,让它‘散散心’。”所蕴含的把自己和那头孤零零的奶牛视为同等的生命(或者说相依为命)的淳朴性格以及慈爱之心……只有当自己具有了热爱生命的强烈意识和准则,才可能通过引导和熏陶把学生塑造成尊重生命、关爱发展的高素质的人,作为一个行者,唐老师在努力促进着学生优良的生命意识的健康形成。
  他还是一个追求学科本真的语文教师。他在《窗》一文的教学设计中坚持彰显语文味和素质化,他精心搭建了五个理想的对话平台:第一个话题:搭建一座有话可说的平台。问卷调查,了解学情,创造条件让人人在课堂上有话说,人人都可以围绕一个话题说出完整的话,改变无话可说或不会说话的窘境。第二个话题:搭建一座能力提升的对话平台。案情回放,理清情节,别具匠心地设计出跨越时空与生死界限的说话题,让两位阴阳相隔的病人能够同时站到审判席上陈述案子经过,通过模拟和改变叙述人称对故事情节进行适当的取舍,实现变通式表述能力的提升。第三个话题:为学生搭建一座具有语文学科特点的对话平台。法庭审理,性格分析,在所创设的情境中让全班同学一起阅读文本、品味语言、提炼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字里行间寻找课文信息、品味作品语言、训练概括能力,进而促进情感倾向、价值判断和道德标准的改进。第四个话题:为学生搭建一座心灵对话平台。法庭合议,总结陈词,提供机会让学生个体与作品主体之间展开一次单独的心灵对话,力求文本概括能力、语言分析能力的综合体现。第五个话题:为学生搭建一座道德提升的平台。庭外采访,感悟人生,巧妙设置开放的对话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自己的独特感悟,推动个人的灵魂得到洗礼,情感产生升华,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得到体现。彰显语文味,突出素质化,这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本质要素,也是不能偏移的关键诉求,作为一个行者,唐老师在努力促进着学习优质的课堂效益的产生。
其他文献
近期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的韩寒,已经成为无法回避、也无需回避的语文教育话题。影响力是一种综合和中性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由主体不自觉地借助时代推力而幸运获至。不过,《时代》周刊给我们提供一种契机来重新审读和透视韩寒,借以反思并展望我们的语文教育。   当代中国,“语用问题”已经上升为一个社会公共问题。简言之,“语用问题”是指语文教育的庸俗化而导致青少年学生语用品质的低劣化。
【评议文章】韩雪屏《让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原载于《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第4期。  王荣生《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与路径》,原载于《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7期。  魏小娜《语文阅读教学“流行语”的解读与启示》,原载于《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9期。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时最长,费力最重,问题最多。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阅读课程和教学理论滞后造成的。阅读课程教学理论的建
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使我常常联想到加缪的“局外人”,是的,祥林嫂不属于鲁镇,不属于卫家山的婆家,也不属于贺家坳,她被买卖、被驱逐,被欺骗、被嘲笑,生不见容于人间,死亦不能保全于阴曹,这是一个多么痛苦无助的生灵。在无边的夜一样的大海里,祥林嫂四处寻觅,竭力表现,争取回归到奴隶的身份和被收容的境地,但这一切都注定了她的徒劳无益。鲁迅正是深刻意识到这一点,但他要怀着浓重的悲悯揭开这个过程,以细节集中展示身份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练的诵读吸收内化,进而因声求气,咀嚼涵泳,晓悟文意,以达到“其言若出我之口,其意若出我之心”的学习之境,这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在这一点上,我们无需改变和创新,恰恰是需要回归传统。不要一味串讲以讲代学,违背认知和学习的规律,违背常识。朱子“读书六法”也讲到了这一点:①循序渐进②熟读精思③虚心涵泳④切已体察⑤着紧用力⑥居敬持志。六法中能称得上法的主要就是熟读精思和虚
目前,小学文言文教学存在教科书选入文言文极少、与中学文言文教学衔接较难、教师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四年级一节文言文主题学习研讨课,提出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几点策略,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达到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去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目的。   一、小学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科书选入的文言文极少   在旧版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中,只有五六年级才有文言文
《人琴俱亡》出自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伤逝》,它内容简短,却意味隽永。教参明确指出本文的主题思想是表现兄弟情深。我则认为《人琴俱亡》的主题思想所表现的并非单纯的兄弟之情,而是更有知音者的倾心及独特的情感。  王子猷(徽之)、子敬(献之)兄弟出身名门望族、诗礼之家。优越的物质条件、浓郁的文化氛围、民主开放的家庭生活,既赋予了他们超人的才气,也分别造就了子敬举止文雅、情趣高洁和子猷的
主持人简介: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执行主持简介:胡根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  审视2013年语文学术界对写作教学的研究,下面三篇文章显示了这个领域的新进展。它们分别从写作课程、教学、教师三个不同的角度加以阐释,为我们提供了实施写作教学的新路径。  一、微型写作课程的建构  【评析文章】邓彤,王荣生《微型化
作文教学研究的提升    钱梦龙先生曾经把语文教学从低到高,分为四种境界: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此第一境也。这一境属于实践操作的层次。处于这一层次的老师能够踏踏实实地备好课、上好课,能够组织有效的训练。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他们也不怕吃苦。因此,他们所教的学生一般都成绩优良。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此第二境也。这一境属于经验积累的层次。处于这一层次的教师开始重视总结和积累自己的成功经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问题(这里包括教育与社会生活、教育与学习者的生活),—直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是衡量现实教育成败的—把最好的尺子。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对生活世界作了深入的论述,他认为:生活世界具有先在的给定性,是“直觉地被给予的”、“前科学的、直观的”、“可经验的”人之存在领域。可见,生活世界包括人之生活全程。要谈“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理应绕不开学生的生活世界,要选定语文教学内容
【教材简况】  《兰亭集序》全文仅324字,却成为千古绝唱,奥秘何在?本堂课的教学完成之后,必须要使一般学生能感觉得这个问题不再成为问题。那么教师自己就必须首先对此有一番研究体会,在此基础上方能找准教学的目标落点,确立文本教学的价值核心。  此文是书文俱佳的典范。首先,从书法上说,是“书圣”的平生绝唱,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其书风及其确立的书法美学范式几乎笼罩往后的整个中国书法史。让学生由此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