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烟草根结线虫防效的万寿菊秸秆生物有机肥配方及田间防控研究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rjsd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结线虫病是一种重要的烟草土传病害,在局部烟区发生严重,造成过巨大经济损失。采集受根结线虫危害的植烟区土壤,分离出线虫后,利用已有菌种库资源,通过室内菌株发酵液灭杀线虫活性试验,筛选出了4株具有防治根结线虫的生防菌株,菌株发酵液原液室内杀线效果良好,均达到80%以上,随着稀释倍数增加灭杀活性不断降低,320倍时灭杀活性完全丧失。将筛选出的功能菌与腐熟的万寿菊秸秆有机肥复配后形成功能型生物有机肥,在植烟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验证其功能,结果表明,施用功能型生物有机肥后,能够促进烟株的早生快发,在后期能够促进叶片开片,改善烤烟农艺性状,但根结线虫危害情况并无改善,说明在根结线虫危害极为严重的地块,生防功能有机肥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有限。
   关键词:烟草;根结线虫;生防菌株;万寿菊秸秆;农艺性状
  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是茄科烟草属,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目前在我国云南、贵州等地大面积种植,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成熟叶片主要用于卷烟生产,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在烤烟生产过程中,提高烟叶产量和品质极为重要,而烟草病害是影响烟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1-3]。
  其中,根结线虫病是烟草种植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烟草的高质高产[4-5],在我国各大烟草种植区均有发生,且危害严重,每年因根结线虫危害造成的损失巨大。据统计,全国根结线虫直接危害所造成的烟叶经济损失占侵染性病害造成损失的5.7%[6],严重制约烟叶的生产发展。但是由于该病侵染的特殊性、为害的隐蔽性而对防治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7]。并且受环境和经济水平所限,我国大部分缺水旱作烟区无法开展水旱轮作,因此多采用化学手段防治[8-10],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因其选择性差、高残留和不易降解,也造成了烟叶农药残留增加、农作物生态环境被破坏、烟叶品质下降、环境污染加重、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等后果[11-13]。
  随着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倡绿色防控理念,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采用微生物菌剂或其他绿色防控措施替代化学农药,已经成为烟草病虫害防控的主要思路。因此,筛选出具有生防功能的微生物,将其应用到烟草生产中,并评价其针对烟草根结线虫的防控效果,对烟草根结线虫的防控、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人们生命健康具有重大意义[14]。
  万寿菊别称臭芙蓉,一年生草本花卉,其花朵提取的色素被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烟草、医药及禽类饲料中[15-17]。由于其用途广泛以及具备的经济价值,在曲靖地区大面积种植。万寿菊主要经济器官是花朵,采收后会产生大量秸秆,但由于万寿菊秸秆中木质素、纤维素的含量较高,直接还田难以自然降解,而且含有多种挥发性化学成分,不能作为饲料使用。目前万寿菊秸秆大部分就地焚烧或晒干后作农家燃料,均未能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且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18]。国内多个学者均针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并且有研究表明,萬寿菊秸秆提取物对根结线虫具有较好的抑杀作用[19]。
  本研究第1阶段利用已有菌种库资源,筛选能够防治烟草根结线虫的生防菌株,探究其对烟草根结线虫的灭杀效果,同时研究具有杀线潜力菌株与完全腐熟万寿菊秸秆有机肥的复配机制。第2阶段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式,开展以万寿菊秸秆为原料开发的生防功能有机肥对烤烟生产和线虫危害的影响研究,通过对施肥前后植烟土壤养分、烟株的田间长势长相和农艺性状、线虫的发生状况、经济性状和烟叶品质等数据的综合分析,客观评价生防功能有机肥在曲靖烟区的应用效果,整个研究对曲靖植烟区烟草根结线虫及土壤保育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为后期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菌株为云南省微生物发酵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自主筛选研发的具有杀线作用的生防菌株。
  供试根结线虫采自曲靖市沾益区大坡乡植烟区受根结线虫侵染的烟株,烟草品种为云烟97,取受侵染烟株根际土,采用蔗糖离心浮选法分离根结线虫。
  供试地为曲靖市沾益区大坡乡。试验时间为2019年5—12月。供试作物为烟草品种(云烟97)。
  供试肥料:烟草专用复合肥(氮、P2O5、K2O含量分别为15%、8%、25%)、普通过磷酸钙(P2O5含量≥17%)、硝酸钾(氮、P2O5、K2O含量分别为135%、0%、44.5%)、硫酸钾(K2O含量≥50%)、钙镁磷肥(P2O5含量≥18%)、生防功能有机肥5号(万寿菊秸秆有机肥中添加功能菌Q1、Q2、WSWFJ5),生防功能有机肥9号(万寿菊秸秆有机肥中添加功能菌Q1、Q2、WSWFJ9)、生防功能有机肥11号(万寿菊秸秆有机肥中添加功能菌Q1、Q2、WSWFJ11)、生防功能有机肥12号(万寿菊秸秆有机肥中添加功能菌Q1、Q2、WSWFJ12)。
  蔗糖溶液的配制:1 000 mL纯净水 454 g蔗糖(白糖)。
  1.2 试验方法
  1.2.1 蔗糖离心悬浮法分离根结线虫 按李美芹等的专利中提及的蔗糖离心悬浮法进行根结线虫的分离[20]。分离完成后,取试管下部带有线虫的液体,取1 mL置于培养皿中,于体式显微镜下计数。
  1.2.2 具有拮抗烟草根结线虫的功能菌株筛选
  1.2.2.1 不同生防菌株对根结线虫灭杀活性测定 将菌种库保存的具有杀线功能的菌株分别接种于Luria-Bertani(LB)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即37 ℃、180 r/min 培养48 h,后将菌液浓度稀释至 1亿CFU/mL,取1 mL置于48孔细胞培养板中,再加入线虫悬浮液100 μL(约 100头)混匀,25 ℃静置12 h后,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线虫存活情况,计算校正死亡率(僵直不动为死体,弯曲蠕动为活体)。设无菌LB液体培养基及万寿菊秸秆有机肥浸出液处理作为对照,每个处理设置5个重复。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线虫的校正致死率:致死率=死亡线虫数/供试线虫数×100%;
  校正致死率=(处理致死率-对照致死率)/(1-对照致死率)×100%。
  选取上述试验中对线虫校正死亡率在80%以上的菌株分别进行处理时间及处理浓度的测定,即利用其发酵原液分别处理线虫30、60、90、120、150、180 min;利用其发酵原液以及10、20、40、80、160、320、640倍的稀释液分别处理线虫,观察记录线虫的活性情况,计算校正死亡率,每个处理设置5次重复。
  1.2.2.2 不同生防菌株在温室大棚内对根结线虫防效的测定 试验于云南省微生物发酵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试验基地温室大棚内进行,将健康且长势一致的烟苗移栽至装有从受危害严重地区(曲靖市沾益区大坡乡)采集的根际土壤的花盆中,制备供试菌株发酵液,在烟苗移栽后3 d,每盆分别灌根300 mL,同时设清水、LB液体培养基、万寿菊秸秆有机肥浸出液3个处理作为对照。90 d后取烟株根系调查病情指数,分级并记录结果,调查方法采用GB/T 23222—2008 《烟草病虫害分级及调查方法》。
  1.2.3 功能微生物与完全腐熟的万寿菊秸秆有机肥复配 利用能够防治烟草青枯病的生防菌1号(Q1)、能够防治烟草黑胫病的生防菌2号(Q2)与上述试验中防效较好的菌株分别复配后添加到完全腐熟的万寿菊秸秆有机肥中,添加量为肥料总质量的1%,添加结束后按仓库正常堆贮条件堆放,定期检测各生防功能菌的有效活菌数,同时每天定时检测堆体上、中、下层的温度,连续检测10 d,并记录分析。
  1.2.4 植烟地区田间效果验证 试验安排在曲靖市沾益区大坡乡,试验地块往年发病较为严重,试验前对土壤中线虫的虫口密度进行了统计,得出土壤中线虫的虫口密度为56头/100 g。
  1.2.4.1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6个处理,3次重复,共18个小区。
  处理1:空白对照,不施用任何有机肥料;处理2:施用万寿菊秸秆有机肥200 g/株;处理3:施用生防功能有机肥5号200 g/株;处理4:施用生防功能有机肥9号200 g/株;处理5:施用生防功能有机肥11号200 g/株;处理6:施用生防功能有机肥12号200 g/株。
  每个小区植烟60株,株行距为120 cm×60 cm,植烟13 890株/hm2。每个处理施纯氮97.5 kg/hm2,氮、磷、钾质量比为1 ∶ 1.5 ∶ 3,各处理肥料具体用量详见表1。
   施肥方法:烟草专用复合肥、普钙、硫酸钾、万寿菊秸秆有机肥和生防功能有机肥作基肥,其中万寿菊秸秆有机肥和生防功能有机肥在移栽前塘施,烟草专用复合肥、普钙和硫酸钾在移栽时中层环施;硝酸钾作追肥,在移栽后30 d左右兑水浇施。
  植烟株数按13 890株/hm2计,单株肥料用量见表2。
  1.2.4.2 土壤养分调查 在施肥前取一个基础土样,烤烟采烤后每个处理各取1个土样,合计7个土样(每个土样1 kg),对每个样品的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
  1.2.4.3 生育期调查 分别观察记录每个处理50%烟株达到团棵、旺长、现蕾、封顶、采烤等生育期的时间。
  1.2.4.4 农艺性状调查 在移栽后50 d和采烤前,每个小区试验选择5株有代表性的烟株测量其株高、茎围、叶片数、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等农艺性状。
  1.2.4.5 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在整个大田生育期对其他主要病害的发生情况以及采烤后取根系调查各处理根结线虫的发生情况及病情指数进行调查分级并记录结果,调查方法采用GB/T 23222—2008《烟草病虫害分级及调查方法》。
  1.2.4.6 产质量调查统计 每个处理单独挂牌烘烤,依据GB 2635—1992《烤烟》中42级国家烤煙分级标准分级,并统计产量和产值。各处理分别选取X2F、C3F、B2F(X2F表示下部叶橘黄色2级烟、C3F表示中部叶橘黄色3级烟、B2F表示上部叶橘黄色2级烟)各1 kg统一送检,进行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具有拮抗烟草根结线虫的菌株筛选
  2.1.1 具有灭杀根结线虫的功能生防菌筛选 由表3可知,利用试验前期筛选得到的对线虫具有灭杀活性的7株生防菌再次进行烟草根结线虫灭杀活性的筛选发现,各菌株发酵液均有灭杀活性,其中5、9、11、12号菌对线虫的校正致死率都在80%以上,分别达81.12%、84.28%、85.91%、82.36%,后续试验将选取以上4个菌株进一步开展。
  2.1.2 不同稀释倍数发酵液对线虫活性的影响 由图1可知,不同稀释倍数发酵液对根结线虫的校正死亡率随着发酵倍数的增加而降低。稀释40倍后,各生防功能菌的抑杀活性大幅降低,稀释160倍后,生防菌的校正致死率均低于10%,稀释320倍后,各生防菌已基本丧失抑杀活性。
  2.1.3 不同处理时间发酵液对线虫活性的影响 由图2可知,随着各菌株发酵液对线虫的处理时间增长,对线虫的抑杀活性越强,处理时间为2 h时,9号、11号菌株发酵液校正死亡率大幅高于5号、12号菌株发酵液,且较为相近,分别为81.69%和8159%;处理时间为3 h时,9号、11号菌株发酵液依然极为相近,且均高于其余2株菌株发酵液。整体而言,9号与11号菌株发酵液对线虫抑杀活性较高,且2 h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抑杀活性增幅较小。
  2.1.4 不同生防菌株对根结线虫温室烟草盆栽防效的测定 由表4的生防结果可知,4株生防功能能菌对烟草根结线虫均具有一定的防效,生防功能菌的病情指数均低于对照,生防效果依次为WSWFJ11
其他文献
摘要:土地多功能利用是当前我国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及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进行土地多功能利用评价是其基础工作。进而提出一个新的指标评价体系,并基于“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视角,结合熵权法、三角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土地多功能利用评估,以山东省淄博市为研究对象,选取指标建立土地利用多功能分类体系。结果表明,淄博市的3个功能指数在2000—2015年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生态功能曲线的上升趋势慢于生产
摘要:研究2种新型钾肥配施硫酸钾对不同土壤类型烤烟农艺性状、干物质量以及钾素含量与吸收的影响。在四川凉山、攀枝花烟区的米易、仁和、河口、内东等地区设置硫酸钾处理(T1)、硫酸钾配施杂卤石处理(T2)和硫酸钾配施枸溶钾处理(T3)。结果表明,与单纯施用硫酸钾相比,硫酸钾配施杂卤石或硫酸钾配施枸溶钾均增加了烟叶干物质量,提高了烟叶钾含量和吸钾量,并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4个地点施用钾肥效果不同,其中米
摘要:尿酸过高是高尿酸血症的典型特征,为了研究紫苏叶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效果,通过灌胃酵母膏与氧嗪酸钾复配物来建立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检测紫苏叶对小鼠体内的尿酸(UA)、肌酐(Cr)和尿素(Urea)含量的影响及对肾组织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紫苏叶低浓度和高浓度给药组小鼠的肾指数、UA、Cr和Ure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有剂量依赖性。通过观察肾脏组织学形态发现,与模型组相比,紫苏
摘要:菊芋是青海高原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特色经济作物,其地上部秸秆生物量大,为解决其综合利用问题,针对5种微生物菌剂进行了菊芋秸秆静态好氧发酵添加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菊芋秸秆在好氧发酵过程中,添加微生物菌剂能明显促进其发酵进程,有效提高了堆体温度并延长高温持续时间,加快其物质降解与合成,有助于在短时间内使堆料达到理化性质的稳定并消除其植物毒性;添加微生物菌剂还可以提高腐熟堆料的营养水平,减少氮素损耗,
摘要:2017年4月在察汗乌苏鱼类增殖站对新疆裸重唇鱼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成熟卵粒圆球形、沉性、橘黄色或淡黄色,卵径为(2.57±0.01) mm。受精卵具微黏性,吸水后黏性消失,卵膜径(3.96±0.02) mm。水温9.0~13.5 ℃条件下,新疆裸重唇鱼胚胎发育历时290 h 49 min,经历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7个连续发育阶段,共31个
捣蛋儿:  一个热爱生活又充满奇奇怪怪想法的人,平时喜欢用手账和小插画来记录生活点滴,梦想成为一名插画师,有自己的工作室,希望有人能通过自己的画得到治愈。发表文章:  《这样陪自己度过心理危机》《那个令我讨厌的人》《这有一间孤独的房子》《他仿佛带着光,让生活变得滚烫》《自信地犯个错儿》《你好,我的孤独》等,以及《心世界》专栏、《心理盒子》专栏。  某大学服装设计大赛的后台,众人正忙碌着换装,在为即
摘要:采用饱满指数法对长薄鳅仔、稚鱼的摄食节律和日摄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浮游生活阶段(孵化出膜后第4天和第9天)的长薄鳅仔鱼24 h均有不同程度的摄食,摄食活动主要在白天进行。4日龄仔鱼的摄食高峰出现在15:00,9日龄仔鱼摄食节律出现2个高峰,分别出现在15:00和03:00;随着仔、稚鱼的发育及摄食强度的增强,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摄食节律。15日龄后的仔、稚鱼,由浮游生活方式变为底栖生活方式
摘要:明确青海省马铃薯主产区5个监测点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并开展药剂防治,评价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在青海省互助县台子乡、湟源县申中乡、大通县东峡乡、民和县峡门镇、湟中县大源乡设立定位监测点,重点监测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流行特点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根据监测结果,在晚疫病发病初期,选用52.5%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和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2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结果表明,2014年
摘要:传统的家猪饲喂易造成饲料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甚至带来猪肉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家猪精细养殖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国内外家猪健康高效、生态环保、精细养殖的研究相对滞后。笔者综述国内外家猪精细养殖研究状况、环境调控、精细饲喂和猪病诊断等3个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根据精细养殖对家猪的福利状况、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提出家猪精细养殖将向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家猪养殖福利
摘要:为了解江苏省骆马湖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和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遗传多样性水平,科学管理保护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种质资源,利用线粒体DNA Cytb和CO Ⅰ基因序列作为分子标记,研究了骆马湖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的遗传多样性。采用PCR扩增和序列测定获得长度为1 141 bp和630 bp的Cytb和CO Ⅰ基因序列。64条大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