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健康状况第一项:体质差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却愈来愈令人担忧。八年级女生王慧体质很差,稍稍遇到风寒就感冒,持续低烧,往往需要打半个月到一个月的吊瓶,才能控制住病情的发展。九年级学生张成上体育课进行短跑训练时,全班学生他跑在最后,而且跑不到50米就上气接不下气,呼吸困难,恶心发呕,胸闷胸疼。
在学校进行的肺活量测试中,有78%的学生不达标,其中女生占90%;在拉力测试中,有76%学生不达标,其中女生占92%;在50米短跑测试中,有48%的学生不达标,其中女生占86%;在立定跳远测试中,有46%的学生不达标……
目前初中生体质差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学习压力大,缺少锻炼;学校不重视体育课教学,不开设体育课,或者减少体育课时;学校运动场地和活动器材缺乏,不能保证正常的体育课教学需要;学生自身懒得锻炼,或者锻炼时间不足,强度不够等等。
初中生健康状况第二项:“胖墩”多
一名七年级的女生,体重达到75公斤,看上去非常“成人化”,体重的增加与实际年龄极为不符,身体的过早发育与心理、生理的成长发育极不协调。问及她发胖的原因,她说:见到吃的就胃口大开,一顿能吃两碗米饭,还不说菜,一个人一顿能吃掉一只烤鸭、一只鸡,在学校又经常吃火腿肠、方便面、辣条等垃圾食品,喝雪碧、可口可乐、酸奶等饮料,所以体重就“疯”长。
七年级学生杨明,体重达70公斤,吃菜真是“海量”,特别喜欢吃肉,一顿能吃掉一盘猪肉,一盘子大虾、一条大鱼,最多的一次一顿吃了12个茶叶蛋。他说:我要吃肉爸妈都满足我,也不限定我,而且不吃肉我就没有胃口吃饭,过度的肥胖影响我的学习,我往桌子上一趴就开始打呼噜,成绩也是直线下降。
某市防疫部门在对城区8638名初中生进行体检测重时,其结果为:初中生肥胖率达32%,高中生肥胖率达38%,其中男生肥胖率明显高于女生。
学生肥胖比例大增的原因多是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缺乏营养搭配知识,让孩子摄入大量的高热量的食物;其次,孩子之间很容易形成互相攀比心理,今天你去吃一餐,明天我就去吃两餐,很快,便出现体重不平衡,加上垃圾食品吃多了,体重愈发增加。更令人惊讶的是,很多父母看到自己孩子体重加重了,以为是好事,对孩子的进餐更是有增无减。再者,学生大多缺少锻炼,课余时间运动量小;不参加家务劳动、学校劳动和社会劳动等因素更是助长了这一现象。
一名七年级的女生,体重达到75公斤,看上去非常“成人化”,体重的增加与实际年龄极为不符,身体的过早发育与心理、生理的成长发育极不协调。问及她发胖的原因,她说:见到吃的就胃口大开,一顿能吃两碗米饭,还不说菜,一个人一顿能吃掉一只烤鸭、一只鸡,在学校又经常吃火腿肠、方便面、辣条等垃圾食品,喝雪碧、可口可乐、酸奶等饮料,所以体重就“疯”长。
七年级学生杨明,体重达70公斤,吃菜真是“海量”,特别喜欢吃肉,一顿能吃掉一盘猪肉,一盘子大虾、一条大鱼,最多的一次一顿吃了12个茶叶蛋。他说:我要吃肉爸妈都满足我,也不限定我,而且不吃肉我就没有胃口吃饭,过度的肥胖影响我的学习,我往桌子上一趴就开始打呼噜,成绩也是直线下降。
某市防疫部门在对城区8638名初中生进行体检测重时,其结果为:初中生肥胖率达32%,高中生肥胖率达38%,其中男生肥胖率明显高于女生。
学生肥胖比例大增的原因多是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缺乏营养搭配知识,让孩子摄入大量的高热量的食物;其次,孩子之间很容易形成互相攀比心理,今天你去吃一餐,明天我就去吃两餐,很快,便出现体重不平衡,加上垃圾食品吃多了,体重愈发增加。更令人惊讶的是,很多父母看到自己孩子体重加重了,以为是好事,对孩子的进餐更是有增无减。再者,学生大多缺少锻炼,课余时间运动量小;不参加家务劳动、学校劳动和社会劳动等因素更是助长了这一现象。
初中生健康状况第三项:疾病成人化
一名八年级女生觉得肚子里有的一个小疙瘩在慢慢长大,当感觉到有点疼时,其母亲将她带到医院检查,结果是子宫肿瘤,医生说:“保养好点,能坚持五年。”
丹江口市某中学一名八年级女生不幸罹患淋巴癌,学校、老师、社会纷纷捐款献爱心,最终还是……
一名七年级女生感觉身体不适,遂到医院检查,结果是糖尿病。
九年级学生张东感觉到头晕头疼,到医院检查为高血压,需要住院治疗,他妈妈不敢相信,孩子才16岁怎么会得高血压呢?
另外,近年来神经衰弱、传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精神性疾病正在困绕着莘莘学子。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空间,要预防和减少孩子患成人疾病的危险因素,可以参考以下保健措施:1.均衡膳食,推荐“4 1”膳食金字塔。即每日膳食要以杂粮、蔬果、牛奶及奶制品、肉食蛋白这4类食物作营养支柱,适当加油、盐、糖。2.消除紧张,对子女的期望应量“智”而行。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孩子常面临各方面压力,因此,学校和家庭应根据孩子生理特点,采取科学的教育手段,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3.坚持锻炼,增强孩子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常参加体育锻炼可增强呼吸功能,促进心血管发育,降低因学习负担重导致的交感神经的张力,消除疲劳,增加消化功能和免疫功能。
只有关注学生健康,才能成就学生的美好未来。一是教育主管部门把学生的心理健康纳入学校年度工作的目标考核之中,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课,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师的业绩考评,要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和辅导教师,及时解答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二是学校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纠正满堂灌、题海战术、轮番轰炸的陈旧教法,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要增加体育设施和锻炼器材,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放松。四是要建立学生心理宣泄室,比如开放音乐室,让学生高歌一曲,发泄心理的郁闷;比如开放图书室,让学生看自己感兴趣的书籍等,让学生调节不愉快的情绪。
初中生健康状况第四项:心理问题多
八年级学生李明,成绩一直在中上游,他为了保持学习成绩不下降,焦虑导致失眠、食欲不振,整天昏昏然的,记忆力减退,形成恶性循环。有时还会莫名其妙地对同学发脾气,解答数学难题时,常常是将作业撕了做,做了撕,急得直抓头皮。
据调查,有8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焦躁、偏执、孤僻、人际关系不适等。
现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正在得到广泛的关注,有很多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引起学校、社会及相关部门的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采取积极的引导方式、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学生的心理问题多是由于课业负担、社会竞争、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期望、升学、就业和多元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在成才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时俱进,不要把本属于心理方面的问题,简单地归为思想品质问题。学校应当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尤其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人才的多样性,告诉学生“只要尽心尽力、问心无愧”就行,培育开阔的心胸、健全的人格。
父母应高度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要给过重的“考分”压力,引导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精心调理孩子的膳食营养,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以“精神家园”,多给以心灵和情感的抚慰。
作为孩子父母,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开开心心呢?可是,在这瞬息万变的21世纪,什么样的培养方法才是上计呢?这是父母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应该置之不理,任由孩子自行毁灭;还是应该严肃管理,督促孩子做好自己。社会竞争是激烈的,孩子一个小小问题也许就会断送美好的一生,对此父母们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思考。
学校和家长只是外因,他们的督导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自觉性才能真正对其身心健康发生作用,并受益终生。初中生朋友们只有拥有调节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才能够长久地拥有健康的身心。
(编辑 李天骄)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却愈来愈令人担忧。八年级女生王慧体质很差,稍稍遇到风寒就感冒,持续低烧,往往需要打半个月到一个月的吊瓶,才能控制住病情的发展。九年级学生张成上体育课进行短跑训练时,全班学生他跑在最后,而且跑不到50米就上气接不下气,呼吸困难,恶心发呕,胸闷胸疼。
在学校进行的肺活量测试中,有78%的学生不达标,其中女生占90%;在拉力测试中,有76%学生不达标,其中女生占92%;在50米短跑测试中,有48%的学生不达标,其中女生占86%;在立定跳远测试中,有46%的学生不达标……
目前初中生体质差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学习压力大,缺少锻炼;学校不重视体育课教学,不开设体育课,或者减少体育课时;学校运动场地和活动器材缺乏,不能保证正常的体育课教学需要;学生自身懒得锻炼,或者锻炼时间不足,强度不够等等。
初中生健康状况第二项:“胖墩”多
一名七年级的女生,体重达到75公斤,看上去非常“成人化”,体重的增加与实际年龄极为不符,身体的过早发育与心理、生理的成长发育极不协调。问及她发胖的原因,她说:见到吃的就胃口大开,一顿能吃两碗米饭,还不说菜,一个人一顿能吃掉一只烤鸭、一只鸡,在学校又经常吃火腿肠、方便面、辣条等垃圾食品,喝雪碧、可口可乐、酸奶等饮料,所以体重就“疯”长。
七年级学生杨明,体重达70公斤,吃菜真是“海量”,特别喜欢吃肉,一顿能吃掉一盘猪肉,一盘子大虾、一条大鱼,最多的一次一顿吃了12个茶叶蛋。他说:我要吃肉爸妈都满足我,也不限定我,而且不吃肉我就没有胃口吃饭,过度的肥胖影响我的学习,我往桌子上一趴就开始打呼噜,成绩也是直线下降。
某市防疫部门在对城区8638名初中生进行体检测重时,其结果为:初中生肥胖率达32%,高中生肥胖率达38%,其中男生肥胖率明显高于女生。
学生肥胖比例大增的原因多是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缺乏营养搭配知识,让孩子摄入大量的高热量的食物;其次,孩子之间很容易形成互相攀比心理,今天你去吃一餐,明天我就去吃两餐,很快,便出现体重不平衡,加上垃圾食品吃多了,体重愈发增加。更令人惊讶的是,很多父母看到自己孩子体重加重了,以为是好事,对孩子的进餐更是有增无减。再者,学生大多缺少锻炼,课余时间运动量小;不参加家务劳动、学校劳动和社会劳动等因素更是助长了这一现象。
一名七年级的女生,体重达到75公斤,看上去非常“成人化”,体重的增加与实际年龄极为不符,身体的过早发育与心理、生理的成长发育极不协调。问及她发胖的原因,她说:见到吃的就胃口大开,一顿能吃两碗米饭,还不说菜,一个人一顿能吃掉一只烤鸭、一只鸡,在学校又经常吃火腿肠、方便面、辣条等垃圾食品,喝雪碧、可口可乐、酸奶等饮料,所以体重就“疯”长。
七年级学生杨明,体重达70公斤,吃菜真是“海量”,特别喜欢吃肉,一顿能吃掉一盘猪肉,一盘子大虾、一条大鱼,最多的一次一顿吃了12个茶叶蛋。他说:我要吃肉爸妈都满足我,也不限定我,而且不吃肉我就没有胃口吃饭,过度的肥胖影响我的学习,我往桌子上一趴就开始打呼噜,成绩也是直线下降。
某市防疫部门在对城区8638名初中生进行体检测重时,其结果为:初中生肥胖率达32%,高中生肥胖率达38%,其中男生肥胖率明显高于女生。
学生肥胖比例大增的原因多是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缺乏营养搭配知识,让孩子摄入大量的高热量的食物;其次,孩子之间很容易形成互相攀比心理,今天你去吃一餐,明天我就去吃两餐,很快,便出现体重不平衡,加上垃圾食品吃多了,体重愈发增加。更令人惊讶的是,很多父母看到自己孩子体重加重了,以为是好事,对孩子的进餐更是有增无减。再者,学生大多缺少锻炼,课余时间运动量小;不参加家务劳动、学校劳动和社会劳动等因素更是助长了这一现象。
初中生健康状况第三项:疾病成人化
一名八年级女生觉得肚子里有的一个小疙瘩在慢慢长大,当感觉到有点疼时,其母亲将她带到医院检查,结果是子宫肿瘤,医生说:“保养好点,能坚持五年。”
丹江口市某中学一名八年级女生不幸罹患淋巴癌,学校、老师、社会纷纷捐款献爱心,最终还是……
一名七年级女生感觉身体不适,遂到医院检查,结果是糖尿病。
九年级学生张东感觉到头晕头疼,到医院检查为高血压,需要住院治疗,他妈妈不敢相信,孩子才16岁怎么会得高血压呢?
另外,近年来神经衰弱、传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精神性疾病正在困绕着莘莘学子。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空间,要预防和减少孩子患成人疾病的危险因素,可以参考以下保健措施:1.均衡膳食,推荐“4 1”膳食金字塔。即每日膳食要以杂粮、蔬果、牛奶及奶制品、肉食蛋白这4类食物作营养支柱,适当加油、盐、糖。2.消除紧张,对子女的期望应量“智”而行。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孩子常面临各方面压力,因此,学校和家庭应根据孩子生理特点,采取科学的教育手段,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3.坚持锻炼,增强孩子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常参加体育锻炼可增强呼吸功能,促进心血管发育,降低因学习负担重导致的交感神经的张力,消除疲劳,增加消化功能和免疫功能。
只有关注学生健康,才能成就学生的美好未来。一是教育主管部门把学生的心理健康纳入学校年度工作的目标考核之中,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课,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师的业绩考评,要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和辅导教师,及时解答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二是学校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纠正满堂灌、题海战术、轮番轰炸的陈旧教法,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要增加体育设施和锻炼器材,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放松。四是要建立学生心理宣泄室,比如开放音乐室,让学生高歌一曲,发泄心理的郁闷;比如开放图书室,让学生看自己感兴趣的书籍等,让学生调节不愉快的情绪。
初中生健康状况第四项:心理问题多
八年级学生李明,成绩一直在中上游,他为了保持学习成绩不下降,焦虑导致失眠、食欲不振,整天昏昏然的,记忆力减退,形成恶性循环。有时还会莫名其妙地对同学发脾气,解答数学难题时,常常是将作业撕了做,做了撕,急得直抓头皮。
据调查,有8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焦躁、偏执、孤僻、人际关系不适等。
现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正在得到广泛的关注,有很多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引起学校、社会及相关部门的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采取积极的引导方式、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学生的心理问题多是由于课业负担、社会竞争、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期望、升学、就业和多元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在成才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时俱进,不要把本属于心理方面的问题,简单地归为思想品质问题。学校应当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尤其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人才的多样性,告诉学生“只要尽心尽力、问心无愧”就行,培育开阔的心胸、健全的人格。
父母应高度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要给过重的“考分”压力,引导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精心调理孩子的膳食营养,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以“精神家园”,多给以心灵和情感的抚慰。
作为孩子父母,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开开心心呢?可是,在这瞬息万变的21世纪,什么样的培养方法才是上计呢?这是父母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应该置之不理,任由孩子自行毁灭;还是应该严肃管理,督促孩子做好自己。社会竞争是激烈的,孩子一个小小问题也许就会断送美好的一生,对此父母们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思考。
学校和家长只是外因,他们的督导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自觉性才能真正对其身心健康发生作用,并受益终生。初中生朋友们只有拥有调节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才能够长久地拥有健康的身心。
(编辑 李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