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回顾社会心理学在北美和欧洲的历史,试图一窥中国社会心理学的未来进路。作者评述了社会心理学在美国的建立,并追踪其演进过程,关注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二十年内的勃发。其时,实验社会心理学对解决重要的社会议题充满热忱,避免了行为主义的科学盲点,专注于探讨社会、心理与行为之间的交互影响。在认知革命的席卷下,认知的视角几乎统领了北美社会心理学界。一方面,社会心理学家运用严谨的实验范式,研究判断与决策领域内情境性的偏误,从而洞见人类理性的边界,提升了实验社会心理学的科学地位;另一方面,认知革命也将社会心理学家的注意力带离层出不穷、需要科学地理解人类社会性才可能解决的社会议题。世纪之交,生物革命在社会心理学中星火燎原,启发和开创了一门新的跨学科领域——社会认知神经科学,该科学分支旨在检测社会认知现象的神经学基础,而这恰恰促使社会心理学家重新反思身心的关系,并考察社会思维的生物-心理及进化基础。与此同时,一种迥异的知识传统正在欧洲社会心理学界孕育兴起。发源于欧洲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包括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表征理论,启示欧洲社会心理学家重视社会建构和文化的体现认知等心理过程,补足了北美社会心理学对个体性的偏重。基于对北美与欧洲社会心理学历史的简要梳理,作者分析了中国社会心理学的未来机遇,倡导一个更敏于考察社会、文化的研究视角。为确立这一包容性的知识传统,中国社会心理学家应汲取美国与欧洲社会心理学的养分,扎根中国的历史经验与当前社会现实,建构在地理论,洞悉历史、社会结构与心理的动态同构,以避免落入文化决定论的窠臼。最后,文中提供了几个研究实例,阐释如何在文化与社会认知领域推进这一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