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点一、有效数字、误差分析
例1 在测量长度的实验中,某同学测量结果为3.245cm,则该同学用的测量工具可能是( )
A. 毫米刻度尺
B. 螺旋测微器
C. 精度为0.1mm的游标卡尺
D. 精度为0.05mm的游标卡尺
E. 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
解析 测量结果3.245cm=32.45mm. 以毫米为单位时,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结果应该为小数点后三位数;毫米刻度尺的读数结果应该为小数点后一位;游标卡尺读数不需要估读,精度为0.1mm的游标卡尺读数结果为小数点后一位;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的读数结果为小数点后两位,但最后一位数一定为偶数;精度为0.05mm的游标卡尺的读数结果为小数点后两位,但最后一位数必定为0或5. 由此可判断只有D符合. 选D项.
例2 某同学想测量一段电阻丝的电阻率,其中使用了自己利用电流表改装的电压表. 实验过程如下:
A.测量电流表的内阻. 按图1连接电路,将电位器[R]调到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闭合开关S1,调整[R]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然后保持[R]的阻值不变,合上开关S2,调整电阻箱[R]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达到半偏,记下此时[R]的阻值;
B.计算出改装电压表应串联的电阻[R0]的值. 将电阻[R0]与电流表串联,则[R0]与电流表共同构成一个新的电压表;
C.将改装的电压表与标准电压表接入图2的校准电路,对改装的电压表进行校准;
D.利用校准后的电压表和另一块电流表,采用伏安法测量电阻丝的电阻;
E.测量电阻丝的直径和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
F.计算出电阻丝的电阻率.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在对改装后的电压表进行校准时,发现改装后的电压表的测量值总比标准电压表的测量值小一些,这个现象的原因是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 )
A.偏小,造成串联电阻[R0]的阻值偏小
B.偏大,造成串联电阻[R0]的阻值偏小
C.偏小,造成串联电阻[R0]的阻值偏大
D.偏大,造成串联电阻[R0]的阻值偏大
解析 在电流表内阻的测量时,实验步骤A应用了“半偏法”原理,在闭合开关S2后,图1中回路的总电阻因并联电阻箱[R]而减小,干路电流增大,使电流表指针达到半偏,则电阻箱这条支路的电流大于半偏电流,由并联电路知识可知电阻箱的阻值偏小于电流表的内阻,即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偏小. 实验步骤B将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图2为了达到改装的量程[Im(RA+R0)],由于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偏小,则实际通过计算得到的串联电阻[R0]偏大,故改装表的内阻偏大,与标准表并联时,流过改装表的电流偏小,也就是说当标准表满偏时,改装表的指针偏转接近满偏但未达到满偏,即在对改装后的电压表进行校对时,改装后电压表的测量值总比标准电压表的测量值小一点. 综上误差分析可知,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电流表内阻测量值偏小后,通过计算得到串联电阻[R0]的阻值偏大所致. 选C项.
考点二、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与读数
例3 用十分度的游标卡尺测一根金属管的内径和外径时,卡尺上的游标位置分别如图3甲、乙所示. 这根金属管内径读数是 cm,外径读数是 cm.
[主尺][主尺][游标][游标][10cm][10cm]
甲 乙
图3
解析 两个图的游标卡尺均为10分度,精度为0.1mm. 甲图中的主尺读数为100mm,游标尺是第2条线对齐,故读数为100mm+0.1mm×2=100.2mm=10.02cm;乙图中的主尺读数为101mm,游标尺是第0条线对齐,故读数为101mm+0.1mm×0=101.0mm=10.10cm. 也可以这样分析:主尺读数为100mm,游标尺是第10条线对齐,故读数为100mm+0.1mm×10=101.0mm=10.10cm.
答案 10.02 10.10
例4 如图4,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待测工件的厚度,则甲、乙、丙三幅图显示的待测量工件的厚度分别为: mm, mm, mm.
解析 甲图:主尺读数为2mm,可动刻度的对齐刻度为25.0格,则螺旋测微器读数为2mm+ 0.01mm×25.0=2.250mm;乙图:可动刻度的对齐刻度约为0.3格,由于主尺刻度1mm处离可动转筒的距离接近0.5mm,故主尺读数为1.5mm,则螺旋测微器读数为1.5mm+0.01mm×0.3=1.503mm;丙图:可动刻度的对齐刻度约为45.3格,由于主尺刻度1mm处离可动转筒的距离接近0.5mm,故主尺读数为1mm,则螺旋测微器读数为1mm+0.01mm×45.3=1.453mm.
答案 2.250 1.503 1.453
考点三、多用电表的使用与读数
例5 使用多用电表测量时示意图如图5.
(1)当指针位置如图中灰三角箭头所示,则测量的是 ,测量结果为 .
(2)当指针位置如图中白三角箭头所示,则测量的是 ,测量结果为 .
(3)当指针位置如图中黑三角箭头所示,则测量的是 ,测量结果为 .
(4)当指针位置如图中黑三角箭头所示,正确操作后发现指针的偏转角很小,那么接下来的操作步骤应该依次为:① ,② ,③ .测量结束后应将选择开关拨到④ 或者 .
解析 (1)这时测量的是直流电流,量程为10mA,应该用满刻度为10的刻度线读数.由于不是 10分度,在读出3.2以后,不应该再向下估读,所以测量结果为3.2mA.
(2)这时测量的是直流电压,量程为50V,应该用标满刻度为50的刻度线读数.由于是10分度,在读出16V后,还应该估读下一位,结果为16.0V.
(3)这时测量的是电阻,倍率为×100,按表盘最上方的刻度读数,结果为3.4×103Ω.
(4)测电阻时指针偏转角度小,说明倍率太小了,所以应该增大倍率,操作步骤是①改用欧姆挡×1KΩ倍率,②重新调零,③测量并读数,④测量结束后将选择开关拨到OFF档或者交变电压最高档.
答案 (1)直流电流 3.2mA (2)直流电压 16.0V (3)电阻 3.4×103Ω (4)①改用欧姆挡×1KΩ倍率 ②重新调零 ③测量并读数 ④OFF,交变电压最高档
例1 在测量长度的实验中,某同学测量结果为3.245cm,则该同学用的测量工具可能是( )
A. 毫米刻度尺
B. 螺旋测微器
C. 精度为0.1mm的游标卡尺
D. 精度为0.05mm的游标卡尺
E. 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
解析 测量结果3.245cm=32.45mm. 以毫米为单位时,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结果应该为小数点后三位数;毫米刻度尺的读数结果应该为小数点后一位;游标卡尺读数不需要估读,精度为0.1mm的游标卡尺读数结果为小数点后一位;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的读数结果为小数点后两位,但最后一位数一定为偶数;精度为0.05mm的游标卡尺的读数结果为小数点后两位,但最后一位数必定为0或5. 由此可判断只有D符合. 选D项.
例2 某同学想测量一段电阻丝的电阻率,其中使用了自己利用电流表改装的电压表. 实验过程如下:
A.测量电流表的内阻. 按图1连接电路,将电位器[R]调到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闭合开关S1,调整[R]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然后保持[R]的阻值不变,合上开关S2,调整电阻箱[R]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达到半偏,记下此时[R]的阻值;
B.计算出改装电压表应串联的电阻[R0]的值. 将电阻[R0]与电流表串联,则[R0]与电流表共同构成一个新的电压表;
C.将改装的电压表与标准电压表接入图2的校准电路,对改装的电压表进行校准;
D.利用校准后的电压表和另一块电流表,采用伏安法测量电阻丝的电阻;
E.测量电阻丝的直径和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
F.计算出电阻丝的电阻率.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在对改装后的电压表进行校准时,发现改装后的电压表的测量值总比标准电压表的测量值小一些,这个现象的原因是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 )
A.偏小,造成串
B.偏大,造成串联电阻[R0]的阻值偏小
C.偏小,造成串联电阻[R0]的阻值偏大
D.偏大,造成串联电阻[R0]的阻值偏大
解析 在电流表内阻的测量时,实验步骤A应用了“半偏法”原理,在闭合开关S2后,图1中回路的总电阻因并联电阻箱[R]而减小,干路电流增大,使电流表指针达到半偏,则电阻箱这条支路的电流大于半偏电流,由并联电路知识可知电阻箱的阻值偏小于电流表的内阻,即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偏小. 实验步骤B将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图2为了达到改装的量程[Im(RA+R0)],由于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偏小,则实际通过计算得到的串联电阻[R0]偏大,故改装表的内阻偏大,与标准表并联时,流过改装表的电流偏小,也就是说当标准表满偏时,改装表的指针偏转接近满偏但未达到满偏,即在对改装后的电压表进行校对时,改装后电压表的测量值总比标准电压表的测量值小一点. 综上误差分析可知,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电流表内阻测量值偏小后,通过计算得到串联电阻[R0]的阻值偏大所致. 选C项.
考点二、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例3 用十分度的游标卡尺测一根金属管的内径和外径时,卡尺上的游标位置分别如图3甲、乙所示. 这根金属管内径读数是 cm,外径读数是 cm.
甲 乙
图3
解析 两个图的游标卡尺均为10分度,精度为0.1mm. 甲图中的主尺读数为100mm,游标尺是第2条线对齐,故读数为100mm+0.1mm×2=100.2mm=10.02cm;乙图中的主尺读数为101mm,游标尺是第0条线对齐,故读数为101mm+0.1mm×0=101.0mm=10.10cm. 也可以这样分析:主尺读数为100mm,游标尺是第10条线对齐,故读数为100mm+0.1mm×10=101.0mm=10.10cm.
答案 10.02 10.10
例4 如图4,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待测工件的厚度,则甲、乙、丙三幅图显示的待测量工件的厚度分别为: mm, mm, mm.
解析 甲图:主尺读数为2mm,可动刻度的对齐刻度为25.0格,则螺旋测微器读数为2mm+ 0.01mm×25.0=2.250mm;乙图:可动刻度的对齐刻度约为0.3格,由于主尺刻度1mm处离可动转筒的距离接近0.5mm,故主尺读数为1.5mm,则螺旋测微器读数为1.5mm+0.01mm×0.3=1.503mm;丙图:可动刻度的对齐刻度约为45.3格,由于主尺刻度1mm处离可动转筒的距离接近0.5mm,故主尺读数为1mm,则螺旋测微器读数为1mm+0.01mm×45.3=1.453mm.
答案 2.250 1.503 1.453
考点三、多用电表的使用与读数
例5 使用多用电表测量时示意图如图5.
(1)当指针位置如图中灰三角箭头所示,则测量的是 ,测量结果为 .
(2)当指针位置如图中白三角箭头所示,则测量的是 ,测量结果为 .
(3)当指针位置如图中黑三角箭头所示,则测量的是 ,测量结果为 .
(4)当指针位置如图中黑三角箭头所示,正确操作后发现指针的偏转角很小,那么接下来的操作步骤应该依次为:① ,② ,③ .测量结束后应将选择开关拨到④ 或者 .
解析 (1)这时测量的是直流电流,量程为10mA,应该用满刻度为10的刻度线读数.由于不是 10分度,在读出3.2以后,不应该再向下估读,所以测量结果为3.2mA.
(2)这时测量的是直流电压,量程为50V,应该用标满刻度为50的刻度线读数.由于是10分度,在读出16V后,还应该估读下一位,结果为16.0V.
(3)这时测量的是电阻,倍率为×100,按表盘最上方的刻度读数,结果为3.4×103Ω.
(4)测电阻时指针偏转角度小,说明倍率太小了,所以应该增大倍率,操作步骤是①改用欧姆挡×1KΩ倍率,②重新调零,③测量并读数,④测量结束后将选择开关拨到OFF档或者交变电压最高档.
答案 (1)直流电流 3.2mA (2)直流电压 16.0V (3)电阻 3.4×103Ω (4)①改用欧姆挡×1KΩ倍率 ②重新调零 ③测量并读数 ④OFF,交变电压最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