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进行综合治疗的临床优势。方法:把患有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的3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A、B、C组,A组是用传统的中医针刺方法进行治疗;B组采用西医康复治疗;C组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进行治疗的时间是28d,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做好记录。结果:C组在改良的F u gl—M eyer、疼痛测量表评分、∧DI量表评分,标准上与A、B组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产生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这种方式更加有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
【关键词】 脑血管病;肩手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
肩手综合征在患有中重度脑血管病的患者中发病率可以达到70%,并且一般情况下,是在病后1~3个月发病。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是最主要的是患者偏瘫侧上肢远端肌力过低,患者只能被动地进行运动。这种综合征在临床上的表现是:在患病初期的时候,患侧出现疼痛现象,并且活动受到限制,手部出现肿胀的现象,尤其是手的背部皮肤温度升高;后期的表现是,患手的肌肉萎缩甚至出现畸形现象,严重地影响患者肢体的活动,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的12月~2011年6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此类患者30例,进行随机的分组,分到3个小组中,分别是中医的传统针刺治疗小组、西医的康复治疗组、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小组。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和病情方面,经过统计学处理,确定没有明显的差异。
1.2 纳入标准 ①病情都是处于Ⅰ期的;②病程都是在1~6个月;③年龄都是50~70岁;④症状符合肩手综合征的相关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相关诊断标准;②已经在之前接受到过其他治疗方式,并有可能影响到观察效果者;③在意识或者是在智力方面存在障碍者,具有精神病史者;④之前曾经患有肩周炎、类风湿关节炎以及关节肌肉病等导致关节疼痛或者正常活动受限者。
2 方 法
2.1 针刺方法 进行治疗的时候,主穴是臂中、肩髂、肩前以及合谷、腕骨、外关和内关、支正,其余辨证取穴了。并且一定要注意补虚泻实,并且每天进行1次,每次留针的时间为30min。
2.2 康复方法 患者使用的康复方法,要由同一个康复师负责,制定同一个康复训练疗程。进行康复训练的活动中要包括主动性运动以及被动性运动、冰疗方法、压迫性向心缠绕手指、推拿等方法。上述所讲到的方式都是在实践中已经证明了的、比较有效的康复方式。
3 疗效观察
3.1 对治疗之后的疗效进行科学的观察以及分析 治愈:被治疗的患者,关节疼痛的现象消失,患者能够正常地进行活动,并且水肿的现象也消失不见,患手的肌肉没有萎缩的现象;显效:关节的疼痛现象已经减轻,患者的关节在活动的时候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水肿的现象基本上消失,手小肌肉发生萎缩现象但是不明显;有效:关节的疼痛现象发生好转,患者的关节活动受到限制,依旧存在水肿的现象,手小肌肉发生萎缩现象但是不明显;无效:患者的相关症状并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善现象,患者疼痛和肩关节活动的范围与患者进行治疗之前比较,肌肉的萎缩状况更加严重。
3.2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I3.0的统计软件对相关参数进行分析。对3个小组中患者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在上肢关节的活动度上的差异进行比较。对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上进行评分、对患者的疼痛度进行评分,并且都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x±s),同一组患者在治疗之前与治疗之后的比较可以采用t检验。3个小组的患者在治疗之后,上肢的关节活动度以及疼痛的评分用t进行检验,然后再评价出哪一个小组产生的治疗效果更好。
4 结 果
4.1 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治疗之后,针刺康复的C组,治疗有效率较高,为90%;针刺A组的有效率是70%;康复B组中的有效率和A组是一样的,为70%,3个小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的康复组明显优于另外两个小组,见表1。
4.2 VAS评分 3个小组的患者进行VAS的评分,对治疗之后的关节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的能力进行评分比较;患者进行治疗之后,3个小组就VAS进行评分,并作出相互之间的比较,且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中可以得出,针刺康复的小组即C组明显优于A、B两个小组,见表2)。
5 讨 论
本次进行临床观察的患者在数量上虽然是有限的,但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的肩手综合征这一机理,却非常值得研究。对于肩手综合征,关键是做好预防工作,要按时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要及时进行治疗。若没有及时的治疗或者出现了失治的现象,就非常的危险,有很大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运动功能短时间内持续出现降低的现象,并且有很大可能导致患者永久性的肢体残障。上述文中讲到的方法,是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以及相关医药工作人员的建议做的一些探讨,都是经临床验证非常有效的方法,所以可以根据相关的条件,立足于病人的身体实际状况,进行配合使用。在进行治疗的时候,要一鼓作气,努力降低患者在瘫痪之后的残障程度,减少病痛给患者带来的不便。本文结合临床研究证明,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于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田晓天.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方法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0,3(6):377-379
[2] 王虎兰.治疗脑血管后肩手综合征的相关方法探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1,2(1):73-76.
[3] 刘晓.王庆.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后肩综合征[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2(4):56-59.
【关键词】 脑血管病;肩手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
肩手综合征在患有中重度脑血管病的患者中发病率可以达到70%,并且一般情况下,是在病后1~3个月发病。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是最主要的是患者偏瘫侧上肢远端肌力过低,患者只能被动地进行运动。这种综合征在临床上的表现是:在患病初期的时候,患侧出现疼痛现象,并且活动受到限制,手部出现肿胀的现象,尤其是手的背部皮肤温度升高;后期的表现是,患手的肌肉萎缩甚至出现畸形现象,严重地影响患者肢体的活动,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的12月~2011年6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此类患者30例,进行随机的分组,分到3个小组中,分别是中医的传统针刺治疗小组、西医的康复治疗组、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小组。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和病情方面,经过统计学处理,确定没有明显的差异。
1.2 纳入标准 ①病情都是处于Ⅰ期的;②病程都是在1~6个月;③年龄都是50~70岁;④症状符合肩手综合征的相关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相关诊断标准;②已经在之前接受到过其他治疗方式,并有可能影响到观察效果者;③在意识或者是在智力方面存在障碍者,具有精神病史者;④之前曾经患有肩周炎、类风湿关节炎以及关节肌肉病等导致关节疼痛或者正常活动受限者。
2 方 法
2.1 针刺方法 进行治疗的时候,主穴是臂中、肩髂、肩前以及合谷、腕骨、外关和内关、支正,其余辨证取穴了。并且一定要注意补虚泻实,并且每天进行1次,每次留针的时间为30min。
2.2 康复方法 患者使用的康复方法,要由同一个康复师负责,制定同一个康复训练疗程。进行康复训练的活动中要包括主动性运动以及被动性运动、冰疗方法、压迫性向心缠绕手指、推拿等方法。上述所讲到的方式都是在实践中已经证明了的、比较有效的康复方式。
3 疗效观察
3.1 对治疗之后的疗效进行科学的观察以及分析 治愈:被治疗的患者,关节疼痛的现象消失,患者能够正常地进行活动,并且水肿的现象也消失不见,患手的肌肉没有萎缩的现象;显效:关节的疼痛现象已经减轻,患者的关节在活动的时候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水肿的现象基本上消失,手小肌肉发生萎缩现象但是不明显;有效:关节的疼痛现象发生好转,患者的关节活动受到限制,依旧存在水肿的现象,手小肌肉发生萎缩现象但是不明显;无效:患者的相关症状并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善现象,患者疼痛和肩关节活动的范围与患者进行治疗之前比较,肌肉的萎缩状况更加严重。
3.2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I3.0的统计软件对相关参数进行分析。对3个小组中患者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在上肢关节的活动度上的差异进行比较。对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上进行评分、对患者的疼痛度进行评分,并且都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x±s),同一组患者在治疗之前与治疗之后的比较可以采用t检验。3个小组的患者在治疗之后,上肢的关节活动度以及疼痛的评分用t进行检验,然后再评价出哪一个小组产生的治疗效果更好。
4 结 果
4.1 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治疗之后,针刺康复的C组,治疗有效率较高,为90%;针刺A组的有效率是70%;康复B组中的有效率和A组是一样的,为70%,3个小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的康复组明显优于另外两个小组,见表1。
4.2 VAS评分 3个小组的患者进行VAS的评分,对治疗之后的关节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的能力进行评分比较;患者进行治疗之后,3个小组就VAS进行评分,并作出相互之间的比较,且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中可以得出,针刺康复的小组即C组明显优于A、B两个小组,见表2)。
5 讨 论
本次进行临床观察的患者在数量上虽然是有限的,但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的肩手综合征这一机理,却非常值得研究。对于肩手综合征,关键是做好预防工作,要按时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要及时进行治疗。若没有及时的治疗或者出现了失治的现象,就非常的危险,有很大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运动功能短时间内持续出现降低的现象,并且有很大可能导致患者永久性的肢体残障。上述文中讲到的方法,是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以及相关医药工作人员的建议做的一些探讨,都是经临床验证非常有效的方法,所以可以根据相关的条件,立足于病人的身体实际状况,进行配合使用。在进行治疗的时候,要一鼓作气,努力降低患者在瘫痪之后的残障程度,减少病痛给患者带来的不便。本文结合临床研究证明,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于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田晓天.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方法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0,3(6):377-379
[2] 王虎兰.治疗脑血管后肩手综合征的相关方法探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1,2(1):73-76.
[3] 刘晓.王庆.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后肩综合征[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2(4):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