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弟子小薛拿来《精武》2006年第7期所载李瑞林先生的《形意拳名家谱(二)》一文让我看,文中讲李老能的八大弟子,涉及到刘晓兰、刘维山、郭云深、刘轮山、杨扶山、刘奇兰等几位形意门中的名家,其师承关系和学拳过程先后次序多有舛误。我想把我掌握的有关情况粗略地谈一下,与李瑞林先生商榷,也算是给形意拳史以及先生的《形意拳名家谱》充实一点内容,如果有什么错处,请先生批评指正。
《形意拳名家谱》中提到的刘晓兰和我是同一村的人,他家距离我家不足百米;刘维山是我的曾祖父;杨福山与我家只一墙之隔;刘伦山是我的本家伯父。受家庭的熏陶我自幼喜欢武学,继承家传,研习形意拳术六十余年,所以这其中的事情知道一些。
李老能字能然,又名李飞羽、李老农,河北深县人,经商至晋,遇戴龙邦、戴麟邦兄弟,学成心意拳。由于时代的需要,为强国强种,并要避开“戴家拳不外传”的规矩,故改“心意拳”为“形意拳”,广收门徒,教授弟子众多,杰出者有“八大弟子”之称,从而李老能先生成了开山立派的形意拳大宗师。
1.刘晓兰先生及所传主要弟子
刘晓兰(岚),又名张晓兰(1821~1906年),直隶河间府南里店村(今河北省任丘市南里店村)人,自幼喜好拳术,学过多种拳法,尤喜实战,八极拳最为精纯,其根底最为深厚,当时名闻遐迩。经商至山西遇李老能先生,系直隶深县人氏近乡人也,二人一谈非常投机投缘。经试技,刘晓兰觉得形意拳灵动多变、神妙莫测,遂拜李老能先生为师习形意拳,经十几年研炼得以大成,为李老能先生“八大弟子”之一。孙禄堂在其所著的《拳意述真》一书中是这样记述的:“刘晓兰先生性喜拳术,幼年练八极拳,功夫极纯,后又拜李能然先生为师,研究形意拳术,教授门徒最多。”
刘晓兰先生功成后,确实达到了“拳无拳意无意”出神入化的境界。一次,刘晓兰在一个方砖铺地的大厅中练“鹰捉”,只见他慢慢悠悠无声无息地一步一步地抓过去,并无出奇之处,可脚下的方砖却都被踩碎了。往前抓十几步后,他狸猫倒上树一回身,只一纵就回到了原处,脚刚落地又弹出十来步远,进退如织布机上的梭子一样,只见一条黑影往来,看不清人形,轻如鸿羽,重如山岳,快如疾风。站在一旁看的人,个个瞠目结舌。
刘晓兰先生不但武功造诣深,在事业上也是一个成功者。先生为贾于易州西陵,经营粮店、百货铺、肉铺、长途运输等生意,弟子们多是经商中的骨干力量,买卖兴隆,家大业大,这给河北形意拳以易州西陵为中心奠定了经济基础。
刘晓兰先生教授弟子众多,功夫练成者有石振发、刘立山、刘凤伦、杨福、刘凤、朱春芳、李云山、南云标、王老者、孙宝和、张聚川、陈凤高等人。其中出类拨萃者三人,由刘晓兰先生按“山”字命名,刘晓兰自号“彩山”,光彩居中之意;改刘立山叫刘维山,是维护彩山之意;改杨福叫杨扶山,是扶助彩山之意;改刘凤伦为刘轮山,是围绕彩山轮转服从之意,这三人合称“三山”,以示本派核心传承之意。
石振发和刘晓兰先生是一村人,1861年随师到西陵习拳,为刘晓兰先生的入室弟子,学成后在北京做护院兼教授弟子。
刘维山与刘晓兰先生亦是同村人,于1866年随师到西陵学拳,为刘晓兰先生的入室弟子,并得到李老能宗师的亲授,随师在易州学艺二十四年。1890年,河北大名府一带有以外号“大漏子”、“二漏子”、“王二漏子”为首能一伙匪众,打家劫舍,抢男霸女,祸害乡里,官衙多次捉捕不获,匪众气焰日盛,朝廷发出“悬赏捉拿”的榜文。刘维山、杨扶山、刘轮山揭了皇榜,前往大名府捉住了这伙匪徒,平息了匪祸,朝庭赏赐在人五品军功兰翎,封刘维山五品官,留在大名府镇守,以防匪祸再兹害民。刘维山看不惯官场中的腐败,不习惯官场生活,几年后便辞去了官职,回到家中开设了一个镖局,以走镖为业,1900年,他参加了“义和团”组织,镖局也变成了义和团的团部。刘维山一生授徒众多。
刘维山教授的本家侄子刘占岭,技冠时辈,骁勇无比;刘维山所教授的本家侄孙刘书勤,学成后随本家哥哥到保定执教,在北京国术擂台赛中连连得冠,遭小人忌妒暗下毒手,于酒中下毒药,将刘书勤害死于易州。刘占岭前去搬取灵柩,复遭这伙歹徒围攻于坟茔之中,歹徒们个个手持武器,企图制刘占岭于死地,刘占岭赤手空拳,情急之中拔坟中石碑应敌,用石碑连拍带压一下一个,连拔十几个石碑,把十几个歹徒都压在了石碑下,制服了歹徒,由此一战威名大震,时人皆知。
杨扶山(1855~1943年),河北白洋淀杨家庄人,为刘晓兰先生的入室弟子,功成后随师兄刘维山到南里店村定居。初期在北京、顺义等地做护院,后回到家中,隐居农出,兼授弟子,教徒很多。值得一提的是,杨的小女杨剑霞1934年在她19岁时,于北京挫败在京立擂的俄国大力士麦加罗夫,声震京城,名扬四海。
刘晓兰先生弟子众多,而郭云深先生无弟子,1879年刘晓兰先生,命自己的两个最小的弟子刘凤伦、陈凤高随郭云深先生学拳,后又拜见宋世荣、白两园先生行弟子礼学拳。刘风伦学成后于保定六中、二师、河大三校任国术教师和保定国术馆馆长等职,直到垂暮之年,一生教授弟子很多。(待续)
《形意拳名家谱》中提到的刘晓兰和我是同一村的人,他家距离我家不足百米;刘维山是我的曾祖父;杨福山与我家只一墙之隔;刘伦山是我的本家伯父。受家庭的熏陶我自幼喜欢武学,继承家传,研习形意拳术六十余年,所以这其中的事情知道一些。
李老能字能然,又名李飞羽、李老农,河北深县人,经商至晋,遇戴龙邦、戴麟邦兄弟,学成心意拳。由于时代的需要,为强国强种,并要避开“戴家拳不外传”的规矩,故改“心意拳”为“形意拳”,广收门徒,教授弟子众多,杰出者有“八大弟子”之称,从而李老能先生成了开山立派的形意拳大宗师。
1.刘晓兰先生及所传主要弟子
刘晓兰(岚),又名张晓兰(1821~1906年),直隶河间府南里店村(今河北省任丘市南里店村)人,自幼喜好拳术,学过多种拳法,尤喜实战,八极拳最为精纯,其根底最为深厚,当时名闻遐迩。经商至山西遇李老能先生,系直隶深县人氏近乡人也,二人一谈非常投机投缘。经试技,刘晓兰觉得形意拳灵动多变、神妙莫测,遂拜李老能先生为师习形意拳,经十几年研炼得以大成,为李老能先生“八大弟子”之一。孙禄堂在其所著的《拳意述真》一书中是这样记述的:“刘晓兰先生性喜拳术,幼年练八极拳,功夫极纯,后又拜李能然先生为师,研究形意拳术,教授门徒最多。”
刘晓兰先生功成后,确实达到了“拳无拳意无意”出神入化的境界。一次,刘晓兰在一个方砖铺地的大厅中练“鹰捉”,只见他慢慢悠悠无声无息地一步一步地抓过去,并无出奇之处,可脚下的方砖却都被踩碎了。往前抓十几步后,他狸猫倒上树一回身,只一纵就回到了原处,脚刚落地又弹出十来步远,进退如织布机上的梭子一样,只见一条黑影往来,看不清人形,轻如鸿羽,重如山岳,快如疾风。站在一旁看的人,个个瞠目结舌。
刘晓兰先生不但武功造诣深,在事业上也是一个成功者。先生为贾于易州西陵,经营粮店、百货铺、肉铺、长途运输等生意,弟子们多是经商中的骨干力量,买卖兴隆,家大业大,这给河北形意拳以易州西陵为中心奠定了经济基础。
刘晓兰先生教授弟子众多,功夫练成者有石振发、刘立山、刘凤伦、杨福、刘凤、朱春芳、李云山、南云标、王老者、孙宝和、张聚川、陈凤高等人。其中出类拨萃者三人,由刘晓兰先生按“山”字命名,刘晓兰自号“彩山”,光彩居中之意;改刘立山叫刘维山,是维护彩山之意;改杨福叫杨扶山,是扶助彩山之意;改刘凤伦为刘轮山,是围绕彩山轮转服从之意,这三人合称“三山”,以示本派核心传承之意。
石振发和刘晓兰先生是一村人,1861年随师到西陵习拳,为刘晓兰先生的入室弟子,学成后在北京做护院兼教授弟子。
刘维山与刘晓兰先生亦是同村人,于1866年随师到西陵学拳,为刘晓兰先生的入室弟子,并得到李老能宗师的亲授,随师在易州学艺二十四年。1890年,河北大名府一带有以外号“大漏子”、“二漏子”、“王二漏子”为首能一伙匪众,打家劫舍,抢男霸女,祸害乡里,官衙多次捉捕不获,匪众气焰日盛,朝廷发出“悬赏捉拿”的榜文。刘维山、杨扶山、刘轮山揭了皇榜,前往大名府捉住了这伙匪徒,平息了匪祸,朝庭赏赐在人五品军功兰翎,封刘维山五品官,留在大名府镇守,以防匪祸再兹害民。刘维山看不惯官场中的腐败,不习惯官场生活,几年后便辞去了官职,回到家中开设了一个镖局,以走镖为业,1900年,他参加了“义和团”组织,镖局也变成了义和团的团部。刘维山一生授徒众多。
刘维山教授的本家侄子刘占岭,技冠时辈,骁勇无比;刘维山所教授的本家侄孙刘书勤,学成后随本家哥哥到保定执教,在北京国术擂台赛中连连得冠,遭小人忌妒暗下毒手,于酒中下毒药,将刘书勤害死于易州。刘占岭前去搬取灵柩,复遭这伙歹徒围攻于坟茔之中,歹徒们个个手持武器,企图制刘占岭于死地,刘占岭赤手空拳,情急之中拔坟中石碑应敌,用石碑连拍带压一下一个,连拔十几个石碑,把十几个歹徒都压在了石碑下,制服了歹徒,由此一战威名大震,时人皆知。
杨扶山(1855~1943年),河北白洋淀杨家庄人,为刘晓兰先生的入室弟子,功成后随师兄刘维山到南里店村定居。初期在北京、顺义等地做护院,后回到家中,隐居农出,兼授弟子,教徒很多。值得一提的是,杨的小女杨剑霞1934年在她19岁时,于北京挫败在京立擂的俄国大力士麦加罗夫,声震京城,名扬四海。
刘晓兰先生弟子众多,而郭云深先生无弟子,1879年刘晓兰先生,命自己的两个最小的弟子刘凤伦、陈凤高随郭云深先生学拳,后又拜见宋世荣、白两园先生行弟子礼学拳。刘风伦学成后于保定六中、二师、河大三校任国术教师和保定国术馆馆长等职,直到垂暮之年,一生教授弟子很多。(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