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动态范围成像已经成为数字显微镜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视频级高动态范围显微成像技术由于计算复杂度较高,还无法做到实时处理和显示。提出利用高清电视领域中的REC.2020色
【机 构】
:
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浙江省引进培育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201505027),宁波市高新区重大科技专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动态范围成像已经成为数字显微镜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视频级高动态范围显微成像技术由于计算复杂度较高,还无法做到实时处理和显示。提出利用高清电视领域中的REC.2020色域变换,结合GPU实时加速处理技术,成功实现了高动态范围显微图像视频流的实时显示,图像具有良好的色彩还原性和细节恢复性。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算法不仅能够提供稳定的高清、高动态范围视频,其细节和色彩还原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突破了传统的高动态范围图像技术在成像速度和质量方面的限制。
其他文献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以全国2011-2016年在核心期刊发文量为研究对象,对国内苹果绵蚜文献的年份发布、期刊分布、分类主题分布、作者分布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个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THz-TDS)的物质识别方法。将来自不同THz-TDS的光谱数据,通过小波变换去除基线及噪声等干扰信息,并用3次样条插值将不同的采样频率映射到相同的频率上,从而得到标准化后的光谱数据。将此光谱作为支持向量机(SVM)的特征向量,选择合适的核函数并用网格搜索法寻找最优SVM参数,最终得到98.33%的识别准确率。该方法对于准确识别物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针对数字图像在处理过程中容易产生模糊的现象,提出了基于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的自适应反卷积去模糊算法。首先,根据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结果与其失真等级的强相关性,通过计算模糊图像的无参考评价参数确定图像的模糊等级,进而根据图像模糊等级与模糊核的对应关系确定反卷积核;其次,提出将失真图像颜色空间转变到YUV,仅对失真图像Y通道进行去模糊处理,保证了彩色图像处理前后颜色的忠实性,并提高算法运算效率;最后,针对
摘要:为解决角锥棱镜失偏效应,提出一种外加晶片的椭圆偏振光纠偏方案。总结角锥实棱倾斜时的修正公式,同时建立角锥在顺、逆时针反射次序下的纠偏模型。分析该模型表明利用两个半波片和一个延迟片可以使角锥的入/出射偏振态保持不变。根据上述模型,用1064nm波长的激光器,对实棱线竖直摆放的BK7玻璃角锥进行顺、逆时针纠偏实验。光波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90°至0°之间变化,以获得不同的线偏振态,经纠偏后最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