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教师文化发展中的问题、成因与对策研究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re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于现代教育的飞速发展,农村初中教师难以适应现代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目前,我国农村初中教师文化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知识素养缺乏、教育价值取向偏失、职业精神欠缺、教师行为失范。文章在深刻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农村;文化;教师文化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4-0051-04
  
  一、教师文化的概念
  
  文化本身是一个内涵宽泛、界限模糊的概念,因此,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对于教师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可谓见仁见智,根据本文研究的着眼点,我们可以将教师文化理解为教师职业群体在教育文化生态环境下所共享的知识素养、价值取向、职业精神和行为方式。其中知识素养是教师文化的基础,价值取向是教师文化的核心,职业精神是教师文化的支柱,行为方式是教师文化的表现。同时,为了行文的方便,下文的农村教师都是特指农村初中教师。
  
  二、农村初中教师文化发展中的问题
  
  1.教师知识素养缺乏
  教师知识素养是教师文化的基础。从整体上看,农村初中教师数量基本上能达到农村初中教育发展的要求,但教师质量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教师的知识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初中教育发展的需要,其知识素养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化基础知识浅薄。农村初中教师文化基础知识浅薄,当知识以符号、书面的形式呈现于教科书时,教师很难通过自身的知识经验来解读,更不能通过教学内容来展开一种互动的知识阐释和文化建构。第二,专业学科知识水平低下。农村初中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整体水平不高,有些教师对教材上的知识都理解不透,甚至在上课时还出现了知识性错误。第三,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匮乏。农村初中教师长期生活在农村,很多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职前和职后的教育科学理论学习,有些教师连最基本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都不了解,学校基本上没有研究课题,研究气氛也十分缺乏。
  
  2.教师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失
  现实中的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来看待世界万物的,农村初中教师也总是受着自己从属的那种文化的影响,在农村文化中所形成的农村教师文化的核心——教师价值取向存在严重的偏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育功能的工具价值取向严重。其一,在一些农村初中教师的视阈中,“教育目标仅看作培养为经济服务的工具,而不是把他看作造就有文化、有知识的人,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① 一些教师只关心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不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逐渐被社会的横流物欲所吞噬。其二,学校领导把教师当作教学工具来使用。很多农村初中学校校长,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定高目标,为了目标的达成,有些学校领导不顾教师的感受,不顾教师的工作量,缺乏民主治校意识,强行安排教学任务,使农村初中教师超负荷工作,工作压力增大。其三,教师把自己当作谋生工具来使用。在农村很多教师没有把教书育人当成一种能促进社会和个体发展的神圣使命,没有意识到自己从事这项事业的意义和价值,仅停留在求生存的物质层面上,把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庸俗化,在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下,教师成为物化的人,被自然情欲所操纵的人,为工具理性所支配的人,逐渐丧失了生命激情的人。另一方面,教育价值取向的城市偏向严重。由于我国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传统生产模式使农村经济发展相对城市而言较为缓慢,许多农村初中教师把“脱离农村、进入城市”为最大目的的观念传递给学生,把升学当作基础教育的唯一目标和出路。
  
  3.教师职业精神欠缺
  农村教师职业精神是农村教师在农村从事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特定思想信念与品质。教师执着的职业精神,持久的工作积极性和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是教师发展的精神支柱,目前,作为物质文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农村教师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价值观念的不断变化,不再纯粹满足于传统社会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教师职业满意感,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在“利”和“义”的博弈中,最容易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滑向“利”的一端,最终使部分农村初中教师敬业和奉献精神不强,专业思想不牢固,教学思想不端正,教师的自我认同感较低。
  
  4.教师行为失范
  教师行为是教师文化的表现,教师行为失范是相对于教育规范而言的,马和民在《新编教育社会学》中认为,教育规范是制约和控制学校成员个人行为合理性的重要途径,那么,凡是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不协调甚至是冲突的行为,都是失范行为。②农村初中教师在与学生、教师、家长之间的交往中,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与教育规范不相符的行为,影响了教师文化的有效传递,也不利于农村初中教师文化的健康发展,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行为失范。在农村初中,教材内容的呈现主要是“口述 板书”的传统呈现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奉行教师中心主义,很多教师强调知识的掌握,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第二,教师与教师之间合作行为失范。农村初中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还是处于貌合神离的状态,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奉行教学的专业个人主义,教学中与其他教师相互隔离,把自己的课堂封闭起来,习惯于靠个人的能力和水平解决教育难题,化解教育矛盾。第三,教师与家长之间交往行为失范。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往行为体现了教师文化,也很好地传递了教师文化。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家长外出务工的较多,以致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和学业,农村初中教师与家长也难以沟通,因此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许多不利因素,同时,也就阻断了教师文化向家长有效传递。
  
  三、农村初中教师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教育政策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地位,国家颁布了许多关于提高教师工资的政策文件,但关于教师文化发展的文件不多。笔者翻阅了《新编基础教育文件汇编》一书,该书汇集了1999年到2002年国家所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的重要文件,其中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有21项,涉及中小学教师文化塑造的教育培训发文只有7项,占此项总数的33.3%。再者,1978年以来,尤其1993年以来,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提升很快,为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对教师文化,尤其是对农村教师文化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支持、管理和引导。另外,国家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偏向“城市中心”,教育政策的城市取向,由于没有周密考虑农村的特殊性,导致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国家教育政策多注重城市,少顾及农村的价值取向,是造成我国目前农村教师文化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2.经济方面的冲击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中国大陆的教育几经波折:一时“嫁”给了“政治”,现在又“嫁”给了“经济”,始终丧失自身的相对独立性。③ 我国的教师文化在经过政治的强烈冲击后,如今又要经受市场经济的考验,当农村初中教师文化面对市场经济巨浪的冲击时,显得如此孱弱,由于农村教育缺乏有效的教育经费保障,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就会偏离,教师的职业精神就会逐步滑向经济的轨道,教师职业道德的防线最终经受不住经济浪潮的冲击。近年来,中央对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逐渐加大,但地方政府不透明的“漏斗式”的划拨渠道,使农村一部分县市的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与预期值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依旧短缺,经费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由于政府财政供给与教育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无法从根本上得到保证,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功利主义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的失范。
  
  3.传统文化的制约
  农村初中教师生活在农村这一特殊的环境中,在农村传统地域文化的长期熏染下,与城市教师相比,他们更多的带有农村传统落后文化的印迹。传统文化中“统一”的思维方式很容易使教师强调整体,排斥个体,忽视因材施教,忽视学生的个性;传统文化中“求同”的思维方式,容易使教师用统一标准去对待千差万别的学生;传统文化“中庸”的思维倾向容易使教师逐渐形成一种随大流的文化心态,缺乏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文化是有惰性的,越是传统古老的文化,其变革的阻力越大,而农村落后文化对农村现代教师文化的形成有强烈的阻碍作用,因为农村传统落后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教师的思维方式,制约着教师的行为,在这样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人们缺少的是科学理性与逻辑,缺少的是创造性思维,人的行为以重复性为主要特征,而这种传统文化也深深影响了我国农村教师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们重传递文化知识,轻理性思维;重伦理道德,轻创造才能的行为模式,很难摆脱日常农村自在自发的生活方式的束缚,也很难进入自由自觉和创造性的教育生存状态,常常会以经验主义态度来对待需要强烈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现代教育教学活动。农村初中教师长期生活在农村,传统落后文化对农村初中教师文化的影响是很深的,由于传统落后文化的制约,教师逐渐形成了孤立、保守的文化心态,工作中“单兵作战”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与支持。
  
  四、农村初中教师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干预
  
  1.制定有利于农村教师文化发展的教育政策
  我国城市与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水平与质量相差极大,城乡师资质量的整体水平也相差很大。为了更好地建设农村教师文化,为农村教师的发展提供科学、稳定、系统的制度保障,国家应颁布一系列有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农村教师文化发展的教育政策,使教育政策目标和措施能真正反映农村大多数教师的意愿和要求,以获取教师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对政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最终为农村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有利于农村教师生存和发展的教育政策,不断激励和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充分调动农村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引导教师不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农村教师智力资源,在实现政策目标的同时,使教育政策与教师文化相融合,不断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2.落实并提高农村教师物质待遇
  落实并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要求政府领导及职能部门首先提高认识,强化政策意识,把教育尤其是把农村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调整财政收支结构,积极培育财源,统筹教育经费,杜绝“漏斗式”的划拨渠道,使农村教育经费真正落实到位。同时,对原来拖欠的农村教师工资,县政府、财政局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好逐步偿还计划。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合理配置师资,减少资源浪费。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工资制,适当拉开工资差距,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逐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但同时要照顾老少边穷地区的教师,做到因地制宜。
  
  3.教师文化与农村社区文化互补
  农村学校是位于农村社区中的学校,农村社区文化深深影响着置于其中的学校,由此也影响着学校中的教师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社区文化是农村教师文化成长的文化土壤,学校教师一方面需要不断调试,适应农村地域特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农村教师要不断改造农村传统落后的教育价值观。因此,农村教师既要适应农村社区文化,又要恰当地处理好农村社区落后文化的挑战。农村教师在吸纳农村文化的精髓后,还应承担起对农村社区文化现代化改造的历史重任。托马斯认为:“好的学校是一个学习的社区,受到良好教育的年轻人由此而生成。”④在农村,学校教师要根据农村的特点,逐步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利用乡土资源和乡土教材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发展独具内核的农村文化精神,将农村本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农村社区文化与教师文化的良性互动,逐步改变社区家长对子女不符教育规律的教育方法,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价值观,使社区的教育价值观与学校教师的教育价值观保持一致,这样,农村教师就能得到来自农村社区的极大支持,更好推进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农村教育的和谐发展,创建农村新型教师文化。
  
  4.消除城乡教师文化屏障
  城乡学校和城乡教师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往往会受到文化屏障的蒙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着双方沟通。教师文化资源作为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应以制度上保证、政策上倾斜的方式对教师文化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地区和学校给予一定的扶持,并且加强对农村地区教师文化资源开发。同时,更重要的是教师文化资源相对丰厚的城市地区和学校也应当广泛地与农村教师开展文化交流,向欠发达地区输入先进的文化和教育理念,这就要求城乡教师树立基础教育整体和谐均衡发展的观念。一定要从思想认识和行动上打破城乡、地域、学校间的空间界限,利用各种形式建立一个多元和谐的教师文化交流机制,使我国基础教育文化资源真正成为不分地域、没有任何排他性、能充分供给的公共产品。
  
  注释
  ①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②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③钟启全:《知识社会与学校文化的重塑》[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第1期
  ④Jasper Ungoed-Thomas.Vision of School in the Good Society[M],London and Washington,1997
  
  参考文献
  [1] [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 黄书光.中国基础教育的文化使命[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余秀兰.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一种文化再生产现象的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 郑金洲著.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 杨全印,孙家麟. 学校文化研究——对一所中学的学校文化透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6] 赵复查.现代教师文化:理念、特征与建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7] 车丽娜.教师文化的实然诊断与应然追求[J].《教育发展研究》,2007(1).
  作者单位 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 王永丽)
其他文献
彝族族系系属氐羌系,语言系属藏缅语族。彝族祭祀文化与历史文化密切相关,自始至终与体育活动紧密相连,进而形成了今天异彩纷呈的传统体育项目。本文通过对彝族祭祀与传统体
在社会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旺盛的今天,在国家对中等教育的宏观调控日益科学与理性的今天,在新课程、新高考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教育领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重新审视自身所处的位置,科学定位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以富有前瞻性的远见卓识和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积极
为了适应极低信噪比高动态的深空通信条件, 采用去符号频域移位平均周期图法和分区搜索法完成高动态环境下的载波频偏、 频偏变化率和相偏的粗同步过程, 并采用译码辅助的载
QR二维码由于具有可靠性高、存储量大、扫描速度快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秘密共享作为保护敏感信息的重要工具,可用于多方安全计算、电子商务、导弹控制等领域。然而目前主要的秘密共享方案都需要大量的数值计算,并且需要电子手段分发。本文采用基于QR二维码的编码和解码的方法,设计了一种(n,n)秘密共享方案。由于使用经典的对称加密算法和异或运算,该方案需要的计算量少,执行效率较高,并且与传统的电子分发不同,
针对传统人工电力巡线方法存在的效率低、成本高,以及直升机电力巡检存在的技术烦琐、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探讨了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系统、巡线原理及技术流程,重点介绍了点
武术和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在师范院校体育教学中把武术与书法意韵进行渗透实践,可以提高学生对武术和书法的认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武术、书法的兴趣,有助于武术校
滑模控制具有鲁棒性强以及快速地动态响应等特点,因此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理论,将其与三电平有源电力滤波器相结合,给出一种可快速跟踪谐波电
现就近10年来诊治的椎管内肿瘤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18~65岁,平均4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