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推进以及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尤其在我国经济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为凸显,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领域,正确的就业指导,顺利实现就业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一步发现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为大学生就业保障提出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思想政治 教育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1-0243-01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和心理素质都能符合社会实际要求。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就业心态出现一定问题,影响了自身顺利就业。
(一)过于功利取向的偏差择业观
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使得毕业生在就业选择过程中将物质待遇放在首位,只注重个人利益的实现,进而倾向于选择大城市、大公司、高福利、高收入的岗位,只顾眼前工资待遇,不谋长远职业发展。愿意选择偏远边区服务或中小企业的毕业生寥寥无几。部分学生择业中为金钱利益不惜从事违法违规工作,物质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使得毕业生错失长期来看有利的就业机会,我国基层岗位难以获得人才,不利于国家长远发展。
(二)诚信意识、道德意识缺乏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出现了简历弄虚作假,签约后随意毁约,不仅对自己名誉造成损害,对学校的声誉以至于其他学生的就业造成不良影响。部分毕业生为获得理想的工作,不惜通过拉关系、走后门,利用潜规则获取工作机会,滋生了求职过程中的腐败现象,同时影响了招聘单位的利益。
(三)心理抗挫折能力差,适应性不强
大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和适应能力表现为生理、精神和社会多层次的综合性能力。许多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初期兴致勃勃、劲头十足,对就业非常有信心、有热情。而在投简历一段时间后没有结果时,便产生挫败感,失去了继续努力奋斗的信心,部分毕业生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感到焦虑、自卑、缺乏勇气、怨天尤人,怀疑自己所受到的教育和能力水平,这样一系列问题对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获得长远的职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不仅影响力自身就业的顺利实现,也影响了高校的人才声誉,甚至对高等教育造成不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深刻认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的重大意义。
(一)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必要条件
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结合作、开拓创新意识。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力是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群体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何加强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心理教育与辅导成为函待解决的问题。
(二)优秀道德品质是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
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较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有利于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诚信问题。道德品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是一个合格的员工必须具有的基本职业素质。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根据诚信的内涵和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树立起诚信意识,养成诚信行为习惯的活动过程。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诚信教育的构成部分。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顺利就业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通过理顺机制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效度。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建设,创新指导方法,促进学生就业指导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一方面,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工作方案,将学校指导、家庭参与、社会支持有机结合,帮助毕业生自我成长。形成全方位的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首先明确领导机制,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小组,明确指导大学生就业负责人权责制度,制定推动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计划,定期检查、监督落实。其次捋顺运行机制,大学生就业指导既包括直接的就业教育与服务,也包括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各项工作要在就业指导机构协调下统筹推进。最后要确立考核评价机制。就业指导工作成效需要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思想政治的工作要求工作内容细化,工作结果量化,通过明确考核评价机制,衡量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成效。
另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既不是简单的提供就业信息,也不算简单的进行思想引导,应该是综合性、专业话、全方位的就业指导,这就需要高校加强人才建设,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一是掌握专业化的就业信息和企业用人标准,促进高校毕业生与市场顺利对接;二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技巧,能从择业观、价值观、责任意识层面培养大学生,提升就业软实力。高校要加大思想政治人才队伍的培养,增强业务能力,提升指导技巧,在新形势下实现大学生就业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汪国琴.论高校引擎型就业辅导模式的构建[D].浙江大学,2002.
[2]黄林楠.魏有新等.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05).
[3]牟海萍.从职业指导到上压辅导的历史嫂变[J].现代教育科学,2005(04).
责任编辑:张丽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思想政治 教育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1-0243-01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和心理素质都能符合社会实际要求。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就业心态出现一定问题,影响了自身顺利就业。
(一)过于功利取向的偏差择业观
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使得毕业生在就业选择过程中将物质待遇放在首位,只注重个人利益的实现,进而倾向于选择大城市、大公司、高福利、高收入的岗位,只顾眼前工资待遇,不谋长远职业发展。愿意选择偏远边区服务或中小企业的毕业生寥寥无几。部分学生择业中为金钱利益不惜从事违法违规工作,物质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使得毕业生错失长期来看有利的就业机会,我国基层岗位难以获得人才,不利于国家长远发展。
(二)诚信意识、道德意识缺乏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出现了简历弄虚作假,签约后随意毁约,不仅对自己名誉造成损害,对学校的声誉以至于其他学生的就业造成不良影响。部分毕业生为获得理想的工作,不惜通过拉关系、走后门,利用潜规则获取工作机会,滋生了求职过程中的腐败现象,同时影响了招聘单位的利益。
(三)心理抗挫折能力差,适应性不强
大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和适应能力表现为生理、精神和社会多层次的综合性能力。许多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初期兴致勃勃、劲头十足,对就业非常有信心、有热情。而在投简历一段时间后没有结果时,便产生挫败感,失去了继续努力奋斗的信心,部分毕业生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感到焦虑、自卑、缺乏勇气、怨天尤人,怀疑自己所受到的教育和能力水平,这样一系列问题对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获得长远的职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不仅影响力自身就业的顺利实现,也影响了高校的人才声誉,甚至对高等教育造成不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深刻认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的重大意义。
(一)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必要条件
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结合作、开拓创新意识。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力是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群体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何加强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心理教育与辅导成为函待解决的问题。
(二)优秀道德品质是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
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较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有利于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诚信问题。道德品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是一个合格的员工必须具有的基本职业素质。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根据诚信的内涵和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树立起诚信意识,养成诚信行为习惯的活动过程。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诚信教育的构成部分。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顺利就业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通过理顺机制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效度。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建设,创新指导方法,促进学生就业指导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一方面,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工作方案,将学校指导、家庭参与、社会支持有机结合,帮助毕业生自我成长。形成全方位的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首先明确领导机制,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小组,明确指导大学生就业负责人权责制度,制定推动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计划,定期检查、监督落实。其次捋顺运行机制,大学生就业指导既包括直接的就业教育与服务,也包括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各项工作要在就业指导机构协调下统筹推进。最后要确立考核评价机制。就业指导工作成效需要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思想政治的工作要求工作内容细化,工作结果量化,通过明确考核评价机制,衡量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成效。
另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既不是简单的提供就业信息,也不算简单的进行思想引导,应该是综合性、专业话、全方位的就业指导,这就需要高校加强人才建设,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一是掌握专业化的就业信息和企业用人标准,促进高校毕业生与市场顺利对接;二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技巧,能从择业观、价值观、责任意识层面培养大学生,提升就业软实力。高校要加大思想政治人才队伍的培养,增强业务能力,提升指导技巧,在新形势下实现大学生就业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汪国琴.论高校引擎型就业辅导模式的构建[D].浙江大学,2002.
[2]黄林楠.魏有新等.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05).
[3]牟海萍.从职业指导到上压辅导的历史嫂变[J].现代教育科学,2005(04).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