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不是背叛2B,是回归真实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NUMBER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哈维尔逝世一周后,在中国,一个叫韩寒的意见领袖,围绕着哈维尔的政治遗产,又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论战。
  很多关心国家民族的未来却又不愿自己挺身而出的人总喜欢仰仗一个不畏权势的特立独行者。在过去很长时间里,韩寒就是这样一位被寄予厚望的独行者,但是,在2011年岁末时刻,他让对他寄予“厚望”的人失望了。
  岁末年初,被誉为社会良心、民意领袖,深受公众和青年一代期许的韩寒,接连抛出《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三篇博文,其中前两篇引发较大的争议,被喻为“反革命”、“反民主”的文章,网络愤青们纷纷表示与他划清界线:“原来这个一直以来的自己人,中国仅存的为数不多的良心之一,倾巢之下幸存的完卵,未来带领众人建立民主大业的急先锋……竟然也是向权威低头,摇尾乞怜的乏走狗、活五毛!”
  同时,“弃械投诚”的韩寒也没能“讨好”那些标榜正统的专家学者,他们批韩寒“读书少,学术差,最好闭嘴,肤浅不配这些标题”。
  而被大家忽略的一点是,1982年出生的韩寒,即将迎来他30岁的生日。赶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突然对国人最为关注的三个话题“革命”、“民主”、“自由”发表意见,或许,这是韩寒特意安排送给自己的“而立之礼”,他要通过三篇文章告诉世人,他不再只是一个只会说俏皮话的“小孩”,或者说,不再只是一个发发议论感想的“时评家”,尽管是影响巨大的“大时评家”
  韩寒的而立檄文
  应该说,韩寒的观点并不新颖,但是,能够有勇气形成文字,并通过互联网公开,他还是不简单的,保持了其一贯的率性。
  对于许多人推崇的“革命”,韩寒告诫说:“革命的最终收获者一定是心狠手辣者。很坦率地说,革命是一个听上去非常爽快激昂并且似乎很立竿见影的词汇,但是革命与中国未必是好的选择。首先,革命需要有一个诉求,诉求一般总是以反腐败为开始。但这个诉求坚持不了多远。”
  “我们幻想一下革命,假设,革命到了中段……既然革命能够发展到中段,必然已经诞生了新的领袖。没有领袖的革命一定是失败的,白莲教起义就是很好的例子,而有了领袖的革命,也不一定好到哪里去,太平天国又是很好的例子。中国式的领袖,绝对不会是你现在坐在电脑前能想象的那些温厚仁慈者……无论革命的起始口号有多么好听,到最后一定又会变回一个字,钱。”
  他最后的结论是:“你也不能用完美的民主,完美的自由,完美的人权从字面上解释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去逃避中国的现实……你不能天天盼着天鹅绒革命,再由你来扮演哈维尔,并瞬间让每个中国人有一张选票……”“现今中国是世界上最不可能有革命的国家,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急需要改革的国家。”“完美民主不可能在中国出现,所以我们只能一点一点追求,否则在书房里空想民主和自由憋爆了自己也没有意思,改良是现在最好的出路。”
  少年成名的韩寒,在网络时代如鱼得水。大约在2007年左右,韩寒开始从纯文学领域走出来,将视角对准光怪陆离、错乱不堪的社会生活。因为其较好的文学底子,加之其独特的思考与表述方式,因而在直击社会话题时,他是举重若轻,以非常狡黠、辛辣而又尽显诙谐的语调,非常精准地指点、刻划和剥开了隐藏在事件深处的残酷。这种被称为“韩氏文风”的时评,点击量动辄数十万,而且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不过,可以看到,在这几篇重要的博文发表前,韩寒已经沉寂了相当长的时间。而之前的几篇博文也一反常态地发出了对自己写作的反思,流露出不同以往的感伤的调子。如在2011年11月16日发表的《这事儿都过气了》的博文中,他抚今追昔,总结了自己几年来的博客写作,阐发了对事物的相对性和自我有限性的认识。
  对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撰文说,这种表达其实喻示了他期望重新开始自己思考的愿望,也表达了面对真实中国的愿望。在过去,这个年轻人在对中国社会许多问题进行尖刻地、毫不留情地挖苦和讽刺的同时,并没有系统地陈述过他的社会观和中国观,他仅仅是以众多社会问题的抨击者的角色出现的。但今天他阐述了自己对中国的重大问题,如“革命”、“民主”、“自由”的理解,可以视为他尝试在反思世界和反思自己的过程中化蛹为蝶地获得新的可能性的艰苦的努力。
  “韩寒,他堕落了!”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像张颐武 这般冷静下来思索问题,尤其是韩寒的粉丝们。
  “我不得不非常遗憾、极其痛心地对着寒冷彻骨、黑咕隆咚的冬夜,轻声告诉你,有一个近些年来是如此万众瞩目、令人敬服的青年才俊,韩寒,他堕落了!”
  在看了韩寒的第一篇博文后,就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出这样的悲叹。之后,诸多网友纷纷“发表声明”,与韩寒划清界线。这从《韩寒的堕落》、《韩寒的堕落超乎想像》、《韩寒向自由宣战为高墙添砖》的文章标题,便可体会到网民的失望和愤怒之情。甚至与韩寒合称“韩李并世”的另一位网络领袖李承鹏也专门写了《民主就是不攀亲》一文,“讨伐”韩寒。
  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韩寒以精彩的文笔、犀利的文风、清晰的思路、痛快淋漓的话语,道出了很多人不敢说或者没有能力说的事情,这使得他成为人们所期望中的那个不畏权势的独行者,恨不得有一天这个人甚至会扔下笔,拿起枪,领导一场一呼百应的散步。可惜,有一天你满心期待的再去看他的新作,却被泼了一身的冷水,觉得这个反叛人物突然接受了“招安”。网友们的愤懑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那些标榜正统的专家学者,他们批韩寒“读书少,学术差,最好闭嘴,肤浅不配这些标题”。著有《中国文化的边界》、《仇富》和《怎样做大国》等作品的学者薛涌就撰文说,“我劝韩寒多读点书”,中国的许多“文化人”并非像韩寒那样想入非非地要扮演哈维尔。
  有反对者就有支持者,著名学者易中天就是其中之一,他声援韩寒说,“你读书多,学术好,非常专业,咋说不出韩寒这样有分量的话?正因韩寒读书少,学术差,不专业,他才用不着硬要找件时装披在身上。他的新衣就是什么都不穿,坦然地裸露出自己的真实。”
  确实,不能不说,许多批评韩寒的文章不仅没有说到点子上,反而好像是在给韩寒的文章做注脚。
  有网友就说:“我并非都同意韩寒的观点,只是觉得很多反驳韩寒的人也太无能了。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说韩寒应该先去读点书再来讨论这些话题。可是革命、民主、自由不是你们口口声声说是每个人的事吗?难道只有读过书的人才有资格谈民主论革命?”
  重要的是真实表达思想
  实际上,在人们惊呼韩寒堕落了的时候,更多的是说自己想象中的那个韩寒不存在了,而韩寒还是那个率性而为的韩寒,他从没有心里想一套,口中说一套。
  网友西风独自凉就说:“韩寒未必变了,是大家表错了情。韩寒不属于左边,也不属于右边,他不是你我的韩寒,也不是任何人的韩寒,他只是属于他自己的韩寒。
  他的观点,他的想法,都只服从于他的内心和他自己。简而言之,他不属于任何一个集团、派别,他没有小集团、小派别的束缚。明白这一点,就会让我们更尊敬他。也许,将关于革命、民主、自由的这些问题讲清楚、通俗化,才是这场争论的意义所在。”
  韩寒的父亲韩仁均则转述韩寒的看法说,谈革命说民主,几篇小文章哪里说得明白,这样取名字,让人敢于谈论不太敢触碰的词语,能争鸣总是一件好事。
  确实,韩寒的文章,或许不在于他说了什么、说得对不对,而在于,在年轻人连写个年终总结都要找人代笔的当代中国,一两篇文章能引起这么大波澜、拥有这样影响力的,除了韩寒,还有几个?
  从这点讲,如果韩寒写这几篇文章的本意确实如他父亲韩仁均所说,是为了引起对革命、民主、自由这些话题的讨论,那么他的目的达到了。而且,这对于众说纷纭的当代中国,岂非一件天大的好事?
  雅虎中国前总经理谢文就发表文章《韩寒博文引争议是中国之幸》说,韩寒博文本身倒没什么值得讨论的,说到底就是一个普通公民此时此地对革命、民主和自由的话题的朴素感觉而已。
  重要的是,以韩寒的敏感身份讨论如此敏感的问题而能够发表,是否意味着中国社会的结构弹性和强度已经能够容忍百家争鸣,求同存异,平等公开地共同探讨国家的未来?
  由此,韩寒的一组博文引发社会舆论的兴趣和参与,这是好事。
其他文献
近来,因为钓鱼岛之争、美国重返亚洲,中国太空活动又引起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军事大国猜想,美国担心中国太空能力的增强会危及其最敏感的军事和情报卫星,美国媒体称中国太空地雷携激光器可打瞎敌卫星,而这些都被认为是中国“太空部队”的作战项目。  而关于中国空军将组建“太空部队”、将空军打造成空天一体化战略军种的传闻,早已有之。  空天一体战略露端倪  早在2007年10月“嫦娥一号”升空之际,《解放军报》
“只有这样,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才会变得足够诚信,足够诚信,这样A股才会越来越好。”  A股第一牛股、市值两千亿的贵州茅台接连出牌——2012年12月11日停牌,当晚紧急宣布控股股东增持20亿,次日召开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上,贵州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特别感谢了 名叫“水晶皇”的网友,因为他给中国白酒行业提了个醒,今后行业会更重视食品安全。同时他说,“中国白酒行业有几千年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不会因
不知何时,“刚需”一词成为地产商鼓动购房者的最佳说辞,在鼓动之下,老百姓也觉得“刚需”是支撑房价的擎天柱。想来是某个自称经济学家的家伙的“庸作”。  笔者一位就职于碧桂园的同学解释,行业从业人员说“刚需”的意思,即是自住型需要,包括婚房、改善、首置等,只是普通人员没有经济学概念,不知经济学里的“刚需”为何。  但说实在话,“刚需”说法堪称流毒无穷。在经济学语言中,刚需全称刚性需求,即对某种商品的需
四年前的《非常完美》让金依萌成为内地首个票房过亿的女导演。四年之后金依萌执导的《一夜惊喜》,恰如当年的《非常完美》,是类型化充分的爱情喜剧。它不讲人生道理,也不反思社会问题,就讲一个充满小欢乐小感动的爱情故事。故事结构也如出一辙:成熟的都市小白领情感上遭遇重大变故,對身边男人进行“真金不怕火炼”式的选择,最终得到所谓的幸福。  相比较《非常完美》,《一夜惊喜》的话题更加麻辣。一夜情、有娃不知爹是谁
经常看见少男少女尤其MM们在网络相册上公布的照片总是在宾馆的镜前或卫生间做背景玩自拍。  有人便问,这是为什么呢?于是,色子试着做了些分析。  首先,客观原因:倘若人人家里有那么富丽堂皇的卫生间或明亮的大镜子,在家自然也是一样的。事实上,那样的场所毕竟在普通女孩眼里不是经常可以去的,拿来炫一下总是可以满足小小的虚荣心。  炫耀的心理,是很原始很本能的心理。男人多炫耀他在性方面的能力以显示他的强大,
最近,好莱坞一百多名女演员的艳照被网上曝光,其中不乏大牌演员,搞得那些女演员非常恼火,听说要诉讼解决。  这个事件跟陈冠希艳照门事件情节相似,可是在两地引发的社会反应却大相径庭。  在中国,艳照门的基调是性丑闻;在好莱坞,艳照门的基调是隐私侵权。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我分析有两个来源:  首先,身体暴露尺度的东西方差异。东西方社会与文化中容忍身体裸露的尺度迥异。  在西方,从古希腊的裸体雕像到
随着《西游降魔篇》“荒野四大美女”的意外走红,带红了片中一帮“黄金横漂”。  在横店影视城寻求演出机会的群众演员,通常被称为“横漂”。他们有的是为了生计,有的是为了出名,能够和明星大腕对戏、从而出人头地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待遇最低仅40元  “横漂”们想要演戏,最简单的办法是守在影视城的演员工会那里,等着剧组来选。不过,守株待兔也不是好办法。资深一些的“横漂”都清楚,想要有戏拍,最重要的是和“群
郭宝昌导演和大宅门有着不解的渊源,大宅门就是一所学校,学校有了本钱之后,又开上了“分校”,把大宅门故事挖掘到极致,符合现代影视剧的创作思路,每一个可造就的题材,边边角角都能用。  《大宅门1912》是男主角白景琦走出宅门,在济南和黑道抗争的一段故事,准确地说,应该是白景琦在1912。平心而论,这部剧在眼下的年代剧中,还算及格。  但是,这部剧是完全翻新的,黑帮 海归 三角恋爱 悬疑,彻底颠覆了原有
演员也可以用“淘”的?  号称什么稀奇古怪都能买到的淘宝,最近推出了一项新“业务”,那就是“淘演员”。  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4》和张纪中新剧《英雄时代》竟齐齐加入“剁手党”行列,在淘宝的“淘女郎”平台上大张旗鼓招募演员。果然,在几天之内,两个剧组都吸引到了数千人报名,其中不少是淘宝模特,环肥燕瘦,随君挑选。  “淘女郎” 是淘宝网2010年3月23日上线的重点项目。不仅是一个淘生活的秀场,更是发
与去年的诺奖得主爱丽丝·门罗不同,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在中国是一个熟悉的名字。他的名作《暗店街》于1984年就被译成中文出版,而最受中国读者追捧的王小波则公开在作品中向他“致敬”。他是一个讓我们倍感亲切的作家—到现在为止,《暗店街》在30年间已经有了四个译本。  衡量一个作家的地位,译本的多寡是标准之一,莫迪亚诺在30年间被反映出版了十来种著作,《暗店街》更是有了四种译本之多,或许从一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