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课堂设计中,教师通常把教学活动分解成几个环节,如实验操作、猜想、论证、讨论交流、总结提升等,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探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有一个明确的小目标,而且每个活动环节的小目标又必须有助于最终目标的实现。下面,笔者谈谈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的方法。
一、问题从简单入手,层层深入
在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也有很大的不同,反映出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和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识别他们的想法,洞察这些想法的由来,同时通过恰当的引导,让学生互相交流,质疑彼此的观点,从而迸发出更丰富、更有创意的想法,使各自的想法、思路变得明晰化、个性化。
如果教师成功地引导出学生回答问题,就说明教师能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学生的反应。识别学生的反应,不是逐字逐句地重复学生的话,而是把学生的评论引入课堂讨论中,让学生了解,共享他人的观点,以弥补自己元认知策略中的漏洞。另外,教师还需要注意一点,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恰当地点评学生的回答。有些情况下,学生的回答可能不清楚或者不完整,在掌握了学生的反应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一些水平相当的问题,通过进一步启发,帮助学生完成最终的学习目标。
二、问题要能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问题串”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不断实现最终的学习目标。因此,学生在分组讨论和教师的有效指导之后,就能逐渐发现事物或事件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扩展对概念的理解,形成更深刻、更广泛的理解,逐步构筑自己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从而提升探究数学知识的技能。在这个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合作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陈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辩护,使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来看,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这一步可以使学生学到精髓,这也是达成最终学习目标的关键。
三、问题要揭示数学本质,直指目标
在应用“问题串”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能突出数学核心内容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猜想、预测,为他们的解释提供依据,再分析、归纳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反思探究过程和结论等。针对探究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探究活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具有针对性的问题。
数学思想方法是以具体数学内容为载体,又高于具体数学内容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普遍适用的方法。它是用显现的数学方法展示隐性数学知识本质的思维过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相对稳定的特征,是研究数学理论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思想。数学思想具有更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比数学方法更本质、更深刻;数学方法比数学思想更具体、更丰富,具有更强的操作性。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在强调指导思想时,通常是指数学思想,在强调操作过程中,通常是指数学方法。
四、问题应突破教学难点,化难为简
引导性问题可以贯穿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如在开始教学新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引导性问题,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或者围绕调查结论对重要的概念展开讨论;或者在课前,教师可以把引导性问题编制成探究活动卡,以便帮助一些在探究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清晰的问题线索。
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策略。如当学生中出现相互矛盾的回答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举相反事例或者进行解释的方式与其他同学展开讨论,允许学生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或者教师通过学生有针对性的反馈,更直接地指导学生。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第三中学)
一、问题从简单入手,层层深入
在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也有很大的不同,反映出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和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识别他们的想法,洞察这些想法的由来,同时通过恰当的引导,让学生互相交流,质疑彼此的观点,从而迸发出更丰富、更有创意的想法,使各自的想法、思路变得明晰化、个性化。
如果教师成功地引导出学生回答问题,就说明教师能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学生的反应。识别学生的反应,不是逐字逐句地重复学生的话,而是把学生的评论引入课堂讨论中,让学生了解,共享他人的观点,以弥补自己元认知策略中的漏洞。另外,教师还需要注意一点,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恰当地点评学生的回答。有些情况下,学生的回答可能不清楚或者不完整,在掌握了学生的反应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一些水平相当的问题,通过进一步启发,帮助学生完成最终的学习目标。
二、问题要能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问题串”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不断实现最终的学习目标。因此,学生在分组讨论和教师的有效指导之后,就能逐渐发现事物或事件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扩展对概念的理解,形成更深刻、更广泛的理解,逐步构筑自己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从而提升探究数学知识的技能。在这个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合作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陈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辩护,使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来看,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这一步可以使学生学到精髓,这也是达成最终学习目标的关键。
三、问题要揭示数学本质,直指目标
在应用“问题串”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能突出数学核心内容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猜想、预测,为他们的解释提供依据,再分析、归纳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反思探究过程和结论等。针对探究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探究活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具有针对性的问题。
数学思想方法是以具体数学内容为载体,又高于具体数学内容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普遍适用的方法。它是用显现的数学方法展示隐性数学知识本质的思维过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相对稳定的特征,是研究数学理论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思想。数学思想具有更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比数学方法更本质、更深刻;数学方法比数学思想更具体、更丰富,具有更强的操作性。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在强调指导思想时,通常是指数学思想,在强调操作过程中,通常是指数学方法。
四、问题应突破教学难点,化难为简
引导性问题可以贯穿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如在开始教学新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引导性问题,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或者围绕调查结论对重要的概念展开讨论;或者在课前,教师可以把引导性问题编制成探究活动卡,以便帮助一些在探究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清晰的问题线索。
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策略。如当学生中出现相互矛盾的回答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举相反事例或者进行解释的方式与其他同学展开讨论,允许学生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或者教师通过学生有针对性的反馈,更直接地指导学生。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