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卿风光不再

来源 :海外星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q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度风光无限好
  
  美国国务卿在美国政府中算是第三把交椅,除了总统和副总统,就数这个位置最显要。因此,奥尔布赖特成为美国第一位女国务卿时,被称为“美国权力最大的女人”。人们对她的期望值很高,女性尤其感到兴奋,许多人甚至把她当成摇滚明星一样崇拜。
  奥尔布赖特一直是美国强硬外交的推崇者,属于美国政府内的“鹰派”。在科索沃问题上,她的政治主张得到了充分施展与宣泄。1999年3月,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核心小组两次讨论科索沃危机问题时,奥尔布赖特断然否决非动武者的意见,并极力促成克林顿政府下决心对科索沃开战。
  科索沃战争一爆发,白宫成了作战中心。奥尔布赖特的任务主要是处理国务院的电话,试图使北约的外交部长们在会议室里接受详细的传达,大有战争总指挥的气势。科索沃战争结束时,奥尔布赖特的声望因其顽固坚持科索沃战争而达到了顶峰。有评论称北约轰炸南联盟是一场“奥尔布赖特的战争”。
  
  可惜已是近黄昏
  
  奥卿掌管美国外交3年,轰轰烈烈地干了不少“大事”,北约东扩和科索沃战争,没有一件不“惊天动地”。只是这些行动都留下了难以消化的后遗症,对美国是祸是福,难见分晓。科索沃战争如今已成为衡量奥卿成败的基准。批评者认为,奥卿没处理好关于解决科索沃问题的朗布依埃会议,低估了米洛舍维奇的政治生命力,结果打了一场不必要的战争。因为她整天把美国的领导地位和美式价值观挂在嘴边,有人在《华尔街日报》上批评她的外交政策是“挥动战斧的说教和虚假的神圣”。
  许多人怀疑奥尔布赖特是否有一个清晰的外交战略,以应付冷战后地缘政治的变化。曾是奥卿上司的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说:“我认为她没有清晰的外交战略,但我肯定政策制订者自认为有。”有的外交官指出,奥卿在领导工作上是失败的,她的兴趣仅局限于她的出生地欧洲,在其他地区事务上则显得缺乏自信,必须依赖助手准备的稿子。
  奥卿的一大功劳是主持了国务院庞大官僚机构的改组工作,但她并没有得到部下的尊重和拥戴。在国务院内部,她被许多职业外交官看成是冷漠、暴躁和不可靠的上司,在国务院内搞小圈子,排斥异己。她重用心腹鲁宾,当然鲁宾也对上司言听计从,惹得同僚怨声四起。
  在华盛顿的政治文化中,将离任的官员遭政敌“打落水狗”的情况已是司空见惯。随着奥卿离任日期的日益临近,人们反对她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
  
  伯杰影响力日增
  
  奥卿上任前,国务院的地位就在下降,但这个进程在奥卿手中加快了。谁想到,科索沃战争结束才半年多,奥尔布赖特的形象已因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塞谬尔·伯杰如日中天的表现而黯然失色。人们开始问当今美国外交谁主政?有人说,她是尼克松政府以来影响力最小的国务卿。
  在与克林顿总统的私人关系上,奥卿也无法与前任克里斯托弗相比。据说,克里斯托弗每天下班前要口授一份“夜间备忘录”送给克林顿,次日一早就会得到总统的回复,而奥尔布赖特很少这样做。
  奥尔布赖特在华盛顿的影响力急剧下降,其权力已经远远不及伯杰。凭着随时可以见到克林顿总统的便利条件和具有对克林顿总统意图心领神会的高超本领,伯杰的触角越伸越长,现已几乎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拍板人。伯杰还蚕食了国务院在贸易方面的权力,在对华政策上有更大的发言权。在奥尔布赖特访问波黑期间,伯杰和其他内阁部长一起发起了敦促国会给予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的游说活动,认为这是目前美国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从中国入世的中美谈判到说服国会批准全面禁核条约的战役失败,再到形成美国对俄罗斯车臣战争的政策,一直到安排克林顿11天的欧洲之行,每一个决策过程中都可看到伯杰的影子和他的重要影响力。据说开国家安全会议时,往往先由奥卿作为主持人念一段开场白,然后克林顿便转向伯杰及其副手斯坦恩伯格,进行实质性的讨论。有舆论戏称伯杰是国务卿的“国务卿”。
  内幕人士透露,伯杰对奥尔布赖特以礼相待,但常与她意见相左。去年3月,伯杰在克林顿的演讲稿中擅自加上一句“我不想把军队派往科索沃战场”,让奥尔布赖特十分恼火。奥卿的强硬立场也常与克林顿和伯杰的谨慎不协调。例如,她起劲地策动在巴格达搞政变,还提议美国在库尔德人的地盘上与伊拉克反对派举行会谈,伯杰在五角大楼的支持下,冻结了这项提议。
  此外,奥卿在外国官员面前常以说者自居,得罪了不少外国领袖。美国《纽约每日新闻》披露了奥尔布赖特去年访问科索沃时破口大骂当地人的内幕,又为这样的批评浇了一勺油。
  该报说,去年,奥尔布赖特访问了科索沃,与科索沃阿族代表团住在同一旅馆中。不知为什么,这名女外交官在夜里12时过后,走出自己的房间。一位阿族代表误把美国国务卿当成清洁女工来打扫房间,便对她说:“请给我们5分钟时间,不过现在请离开。”奥尔布赖特勃然大怒,颇有河东狮吼的威风。该报评论说,外交官在人们印象中都是文质彬彬很有教养,他们说话拐弯抹角却颇为得体,然而,身为美国第一外交官的奥尔布赖特竟如此有失身份,实在令人惊讶。
  由于奥尔布赖特在全球顽固推行美国的霸权主义战略,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反感和抗议,甚至连她自己的故乡也如此。她在访问捷克国父的故乡时,刚在一所大学发表讲话,便遭到反美示威者投掷鸡蛋,裙子被蛋液沾湿。
  此情此景,让奥尔布赖特无奈地叹道,今非昔比,风光不再。(桂 杭)
  《海外星云》(2000年22期)
其他文献
啤酒是盛夏时节大众的首选饮料,除解暑开胃之外,就营养成分而言,人们还称它为“液体面包”。其实啤酒中还有很丰富的“精神营养”,我们喝啤酒时等于同时喝下了一杯杯“啤酒科学”。   啤酒云 打开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时会听到“哧”的一声,同时冒出一股白烟,这就是“啤酒云”。其实所谓啤酒云非烟亦非云,原来,啤酒里的二氧化碳是经压力溶入的,里面的压力可达2~3千克/cm2,打开瓶盖时液面上下的平衡被破坏,瓶颈处
期刊
朵 拉  孔子有一天来到郊外,看见有个妇人伤心哭泣,就叫弟子去询问原因。   弟子来到妇人面前,问道:“我的老师孔夫子问你,为什么哭得如此悲痛呢?”   妇人回答:“我刚刚割草的时候,把丈夫送给我的那支用蓍草编的簪子弄丢了,怎么找都找不到,所以很难过。”   弟子不明:“不过是一根蓍草编的簪子,太普通了,也不值钱,你用得着那么悲伤吗?”   妇人说:“那是亡夫送给我的定情之物,不是普通的簪子呀,所
期刊
俞天颖  “那么一大串零”     7月14日,佛罗里达法官罗伯特·凯打开判决书,眼光所触使他不禁一愣:1450亿!他的第一个反应是:停下来!但是,满头白发的法官立刻意识到,CNN正在向全世界直播这一“美国第一案”,于是鼓起勇气读出了这个大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赔款数额。面对庭内欢呼雀跃的控方律师和原告,老法官无动于衷,只是不住地低声嘟哝:“那么一大串零。”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烟草民事诉讼案,五大
期刊
5月11日,英国MI5(保安局)、MI6(秘密情报局)、GCHQ(政府通讯局)等几个重要情报机关的官员,和几位相关部会首长,聚集在内阁办公大楼一个隐密的房间里面开会。但这次的讨论主题,不是其他国家的不友好举动、各地恐怖主义活动或北爱尔兰情势,而是4年前卸任的MI5局长丝蒂拉·李明顿女士。从与会者时而凝重、时而愤怒的表情,可见事态相当严重。原来丝蒂拉准备出版的回忆录惹恼了他们。     英国情报机关
期刊
法国最古老的大学校龄高达800岁,其悠久的办校历史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吸引欧洲各国学子竞相前往。   根据1998年度的统计数据,法国共有200万名大学生,其中外国学生有13万。此外,法国于同年11月成立“法国国际教育协作总局”,以推广法国与世界各国教育及科学的合作与交流,努力为法国赢取21世纪智力战的胜利,加强法国在世界各地的文化影响力。该局期望在2002年后,在法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总数能达到50
期刊
基因工程有了巨大的突破。将来人类可以活到1200岁。有报刊就此对民众进行调查,大多数人对寿命的延长并无太多兴奋,反而担忧因此会给社会带来的负面效果。便记起一位作家的一句话:“再长久的一生,也不过是回首时那短短的一瞬。”一颗沙粒就是一张宇宙的结构图,顷刻间便蕴藏着永恒。在漫漫长路上,所有追悔的心情,都来自最初那深深的悲欢。   李伯达从事养猪种芒果业多年之后,决定寻找一个发财的新机会。“我在股市赚钱
期刊
黑脉金斑蝶颜色鲜艳,美丽多姿,翅展达10厘米,会定期不辞艰苦地迁徙,一向是自然学家喜欢研究的对象。然而,在一般情况下,这种蝴蝶似乎不可能成为传播媒体关注的焦点。1995年5月,美国某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报告,宣称发现有些黑脉金斑蝶死于经过基因改造的玉米花粉。从此这种昆虫声名大噪。   此消息引起了轩然大波。环境保护组织纷纷口诛笔伐,例如“绿色和平”组织的传单指出:“基因生物体会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浩劫
期刊
当今世界,最能煽动人们情绪的科学莫过于生物科技,特别是其中的基因工程。目前转基因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已经出现,有的甚至已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人活上几百岁不再是天方夜谭。人一降生即对自己漫长的生命了如指掌——科学的现实可以说大大地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于是人们谈虎色变。英国的查尔斯王子甚至不无谴责地说:科学已经走出了它的范围,走进了“上帝的领地”。   公众忧虑的最大的一个误区,恐怕就是基因工程是“非
期刊
JOYCE集团的时装店,一度是香港时装名店中的名店,掌舵人马郭志清(Joyce Ma)更是蜚声国际,曾被意大利时装界选为殿堂级人物(Hall of Fame),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亚洲人。凭着她独特的品味,只要被她看中的品牌,她就有能耐把它带红,成为社交名媛的最爱。当年,“古奇”(Gucci)、Prada、Armani、DKNY等国际名牌均由马郭志清代理,JOYCE也与这些顶级名牌混为一体,并且年年
期刊
6月底,一场有关争先破解人类基因图谱的科技竞赛,暂时降下帷幕。美国私人基因工程公司塞莱拉与其“宿敌”——HGP(1990年由英美中日德法等国政府组织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同时公布完成人类基因图谱解码工程。但由克雷格·文特尔领导的塞莱拉公司比官方取得的成就更为显著,HGP只不过拿到了一本按顺序排好页码的“生命”大典,但每页上的文字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搞清楚。而文特尔已经译出了每一页的单词和字母,只不过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