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村小景》创作于1927年。题目平静无波,似乎只是江村的一幅寻常图画;内容却令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
悲剧的命运
1927年,那是一个军阀混战、兵荒马乱的时代,尤其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大肆屠杀共产党人,造成了革命局势的混乱。
龙潭江边某农家,有两子一女。长子宗佑自小爱看把戏,12岁时被耍把戏的拐走。十六年后,宗佑参加了孙传芳的队伍,要攻打南京,借这机会,他凭记忆找回了家。母子俩见面后,喜极而泣。母亲看到宗佑穿着北兵的军衣,害怕他被南兵逮捕,就急急忙忙出门帮儿子借衣服。这时候,出去买菜的妹妹回来了。宗佑离家时,妹妹并没有出生,所以他们彼此并不认识。长期的军队生活使宗佑养成了兵痞习气,看到年轻姑娘就想调戏。恰在此时,次子宗成回来了,见到有个北兵调戏妹妹,火冒三丈,最终导致了兄弟相残。
妹妹心中思念的大哥,母亲口中能干的大儿子回来了,可是他却调戏了妹妹,这一幕不禁令人心酸。更让人感到悲伤的是,兄弟间的互相残杀,以及母亲回来后看到倒在血泊中的两个儿子,悲痛欲绝,哭倒在地。战争让离家在外的宗佑进入军阀队伍,养成了流氓习气;宗成为了生活,也去当了一个小兵。军阀混战让他们变得不辨事理,不问青红皂白,“你这孙传芳的狗”“你这蒋介石的狗”,最终酿成了悲剧。老母亲的哭号“天哪!我生了两个儿子,一个也不能送我的终,我倒送了他们的终了”,震颤人的心灵。
扭曲的灵魂
宗佑离家十六年,还是想着寻找回家的机会;他回到家看到母亲,激动得热泪盈眶,可以看出他本来是一个善良、淳朴的人。离开家的那些年,他曾经被一个姓赵的老人收留,也规规矩矩地跟着老人种了几年地,可见他也是勤劳、务实的人。但命运和生活却使他走上了当兵这条路。当兵过程中,他脸上留下了疤,手指头被打掉了,这种替人卖命的生活扭曲了他的灵魂,使他变得不分好坏,没有是非,谁给粮吃就帮谁打仗。
军队生活也使宗佑养成了一身的土匪习气和兵痞气,如“钟老太太在家吗”,听来彬彬有礼,却没有丝毫的质朴与善良,有的只是兵痞子的油滑;他把升官发财的希望寄托在打进南京,因而对与他毫无仇恨的“南兵”恨之入骨,动辄“一枪就干掉他”;他见到年轻的女子就兽性大发,想要调戏。可以说,扭曲的性格也是导致宗佑悲剧结局的原因之一,而其性格的扭曲,又要归咎于当时极度混乱的社会。
破灭的理想
这出独幕剧在突出表现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冲突的同时,对母女俩的生活追求也进行了一定的描述。
女儿显然是一个有理想、有志向、有追求的女孩子。她不满足于母亲为她设计的“找一家好一点的婆家,也就可以快活地过一辈子”的生活,而是希望通过进城读书改变命运,过一种新的生活。但是最终,面对自相残杀而倒在血泊中的两个哥哥,她只能含泪答应母亲不再离开。她的理想破灭了。
母亲呢?她的理想很简单,一是为儿子宗成娶一房亲,接续香火;二是死的时候能有儿子为自己送终。这是那个时代的普通老百姓最有代表性的理想。可是,即使这样简单的理想,最终也破灭了。
“江村小景”,这个标题看似寻常,其实暗含波涛:“小景”暗示了这样的故事在那个时代极其寻常,从而举重若轻,有力地控诉了战争和时代的罪恶。
悲剧的命运
1927年,那是一个军阀混战、兵荒马乱的时代,尤其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大肆屠杀共产党人,造成了革命局势的混乱。
龙潭江边某农家,有两子一女。长子宗佑自小爱看把戏,12岁时被耍把戏的拐走。十六年后,宗佑参加了孙传芳的队伍,要攻打南京,借这机会,他凭记忆找回了家。母子俩见面后,喜极而泣。母亲看到宗佑穿着北兵的军衣,害怕他被南兵逮捕,就急急忙忙出门帮儿子借衣服。这时候,出去买菜的妹妹回来了。宗佑离家时,妹妹并没有出生,所以他们彼此并不认识。长期的军队生活使宗佑养成了兵痞习气,看到年轻姑娘就想调戏。恰在此时,次子宗成回来了,见到有个北兵调戏妹妹,火冒三丈,最终导致了兄弟相残。
妹妹心中思念的大哥,母亲口中能干的大儿子回来了,可是他却调戏了妹妹,这一幕不禁令人心酸。更让人感到悲伤的是,兄弟间的互相残杀,以及母亲回来后看到倒在血泊中的两个儿子,悲痛欲绝,哭倒在地。战争让离家在外的宗佑进入军阀队伍,养成了流氓习气;宗成为了生活,也去当了一个小兵。军阀混战让他们变得不辨事理,不问青红皂白,“你这孙传芳的狗”“你这蒋介石的狗”,最终酿成了悲剧。老母亲的哭号“天哪!我生了两个儿子,一个也不能送我的终,我倒送了他们的终了”,震颤人的心灵。
扭曲的灵魂
宗佑离家十六年,还是想着寻找回家的机会;他回到家看到母亲,激动得热泪盈眶,可以看出他本来是一个善良、淳朴的人。离开家的那些年,他曾经被一个姓赵的老人收留,也规规矩矩地跟着老人种了几年地,可见他也是勤劳、务实的人。但命运和生活却使他走上了当兵这条路。当兵过程中,他脸上留下了疤,手指头被打掉了,这种替人卖命的生活扭曲了他的灵魂,使他变得不分好坏,没有是非,谁给粮吃就帮谁打仗。
军队生活也使宗佑养成了一身的土匪习气和兵痞气,如“钟老太太在家吗”,听来彬彬有礼,却没有丝毫的质朴与善良,有的只是兵痞子的油滑;他把升官发财的希望寄托在打进南京,因而对与他毫无仇恨的“南兵”恨之入骨,动辄“一枪就干掉他”;他见到年轻的女子就兽性大发,想要调戏。可以说,扭曲的性格也是导致宗佑悲剧结局的原因之一,而其性格的扭曲,又要归咎于当时极度混乱的社会。
破灭的理想
这出独幕剧在突出表现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冲突的同时,对母女俩的生活追求也进行了一定的描述。
女儿显然是一个有理想、有志向、有追求的女孩子。她不满足于母亲为她设计的“找一家好一点的婆家,也就可以快活地过一辈子”的生活,而是希望通过进城读书改变命运,过一种新的生活。但是最终,面对自相残杀而倒在血泊中的两个哥哥,她只能含泪答应母亲不再离开。她的理想破灭了。
母亲呢?她的理想很简单,一是为儿子宗成娶一房亲,接续香火;二是死的时候能有儿子为自己送终。这是那个时代的普通老百姓最有代表性的理想。可是,即使这样简单的理想,最终也破灭了。
“江村小景”,这个标题看似寻常,其实暗含波涛:“小景”暗示了这样的故事在那个时代极其寻常,从而举重若轻,有力地控诉了战争和时代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