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12月6日,美国航天局与计划在火星南极地区着陆的“火星极地登陆者”所做的第7次联络失败后,不得不承认,这个庞大的探索计划连同1.65亿美元都泡了汤。这也就是说,在短短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接连有两艘火星飞船遭到了厄运。尽管此次失误的原因尚未查明,但9月23日在火星上空焚毁的“火星气候探测器”完全是一个低级错误造成的:制造厂家用的是英制,但航天局的科学家却以为是公制,以至于让它降落到了60千米的高度——在那样的高度,火星的大气已经相当稠密,飞船经不起剧烈的磨擦……
实在难以想像,集中着当代最高科学技术的美国航天局竟然会接连不断地出错。早在1990年研制、发射“哈勃”太空望远镜上天时,他们就犯了一次不可思议的低级错误:竟然不经检验,就把这个建造了20年之久、耗费了21亿美元巨资的仪器匆匆送上了太空,直到它发回所拍摄的照片传到科学家手中,人们才追悔莫及:原来它聚焦不佳,好似患了“近视症”。这时人们才去追查原因,发现问题出在磨制望远镜的最后一道工序中:原来模具稍稍偏了一点点,致使其边缘部分被多磨掉了0.002毫米,正是这肉眼无法察觉的1/50头发丝的误差,才使“太空神眼”变成了近视眼。后经反复研究才决定,专门派航天飞机上天,让宇航员用“太空作业”进行修理,别的不说,光是修理费用就高达6.29亿美元1
1998年8月到1999年5月,美国又接连经受了5次发射事放,损失惨重,如果我们再来翻翻“老账”,就可知他们这种问题几成“顽症”,可真是称得上“屡教不改”
航天飞机被水淹
1989年9月24日,“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一个维修厂进行例行飞行前检查时,一位技术人员发现它有一个自动调节阀有些失灵,以致造成管道漏水。不知怎么阴差阳错,他们不去关阀反而把其他的阀门一齐打了开来,顿时水流如注,高压水柱当场击倒了4个工作人员,航天飞机也遭到了一场“洪水”的侵袭。幸亏当时的舱门紧闭着,一些重要的设备也刚拆卸走,受到水淋的只是一些不怕水的设施,所以除了使发射计划推迟了4个月外,其他的损失并不算太大。
时间仅隔一年,那儿再次发生“水灾”——由于屋顶漏水一直无人知晓,以致到1990年9月火箭组装厂“水漫金山”,才让人大吃一惊:浸于水中的高压变压器锈迹斑斑,已被严重腐蚀,不少冷冻装置亦严重受损,这次水患还殃及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系统,使得那次发射的准备工作被迫中断。
机密只值1美元
美国航天局的约翰逊航天中心有一个礼品商店,它经常向参观者出售一些纪念品,但在20世纪80年代时,其柜台内竟然有一些本属于军事机密的“纪念封”——因为在这些纪念封上,赫然印有美国“白云”军用卫星的结构图、密码代号等,这种纪念封的售价仅为1美元,而且,堂而皇之地出售了好几年竟无人过问。一直到1985年已经基本卖完、仅剩下最后一枚时,还是该店的售货员出于好奇心,把它寄送给了安全部门,这才惊动了有关当局再来追查,可为时已晚,泄密已是既成事实,“白云”只能改作民用。最后的处理只是让有关的12个人卷铺盖回家而已。
垃圾价值30万
1993年l1月,美国航天局的一位负责回收废品的经理在对一堆垃圾进行最后的清理时,突然发现在这堆即将抛弃的废物中,有一块航天飞机上的机翼前缘板,似乎并无什么损坏。他及时地把它拣了出来,后来的检测表明,果真是完好无损,后来这块价值30万美元的部件重新装回到“发现”上。
好端端的部件怎会“明珠投暗”沦为垃圾?原来在那年9月23日“发现”完成了第57次航天飞行回到地面后,在例行检修时,工人把它卸下之后没有及时再安上去便下班了,岂料第二天另外的工人把它当作无用部件,装入了一个没有任何标志的板箱内,不久,这个箱子又在清理场所时被人扔进了废品堆……
实在难以想像,集中着当代最高科学技术的美国航天局竟然会接连不断地出错。早在1990年研制、发射“哈勃”太空望远镜上天时,他们就犯了一次不可思议的低级错误:竟然不经检验,就把这个建造了20年之久、耗费了21亿美元巨资的仪器匆匆送上了太空,直到它发回所拍摄的照片传到科学家手中,人们才追悔莫及:原来它聚焦不佳,好似患了“近视症”。这时人们才去追查原因,发现问题出在磨制望远镜的最后一道工序中:原来模具稍稍偏了一点点,致使其边缘部分被多磨掉了0.002毫米,正是这肉眼无法察觉的1/50头发丝的误差,才使“太空神眼”变成了近视眼。后经反复研究才决定,专门派航天飞机上天,让宇航员用“太空作业”进行修理,别的不说,光是修理费用就高达6.29亿美元1
1998年8月到1999年5月,美国又接连经受了5次发射事放,损失惨重,如果我们再来翻翻“老账”,就可知他们这种问题几成“顽症”,可真是称得上“屡教不改”
航天飞机被水淹
1989年9月24日,“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一个维修厂进行例行飞行前检查时,一位技术人员发现它有一个自动调节阀有些失灵,以致造成管道漏水。不知怎么阴差阳错,他们不去关阀反而把其他的阀门一齐打了开来,顿时水流如注,高压水柱当场击倒了4个工作人员,航天飞机也遭到了一场“洪水”的侵袭。幸亏当时的舱门紧闭着,一些重要的设备也刚拆卸走,受到水淋的只是一些不怕水的设施,所以除了使发射计划推迟了4个月外,其他的损失并不算太大。
时间仅隔一年,那儿再次发生“水灾”——由于屋顶漏水一直无人知晓,以致到1990年9月火箭组装厂“水漫金山”,才让人大吃一惊:浸于水中的高压变压器锈迹斑斑,已被严重腐蚀,不少冷冻装置亦严重受损,这次水患还殃及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系统,使得那次发射的准备工作被迫中断。
机密只值1美元
美国航天局的约翰逊航天中心有一个礼品商店,它经常向参观者出售一些纪念品,但在20世纪80年代时,其柜台内竟然有一些本属于军事机密的“纪念封”——因为在这些纪念封上,赫然印有美国“白云”军用卫星的结构图、密码代号等,这种纪念封的售价仅为1美元,而且,堂而皇之地出售了好几年竟无人过问。一直到1985年已经基本卖完、仅剩下最后一枚时,还是该店的售货员出于好奇心,把它寄送给了安全部门,这才惊动了有关当局再来追查,可为时已晚,泄密已是既成事实,“白云”只能改作民用。最后的处理只是让有关的12个人卷铺盖回家而已。
垃圾价值30万
1993年l1月,美国航天局的一位负责回收废品的经理在对一堆垃圾进行最后的清理时,突然发现在这堆即将抛弃的废物中,有一块航天飞机上的机翼前缘板,似乎并无什么损坏。他及时地把它拣了出来,后来的检测表明,果真是完好无损,后来这块价值30万美元的部件重新装回到“发现”上。
好端端的部件怎会“明珠投暗”沦为垃圾?原来在那年9月23日“发现”完成了第57次航天飞行回到地面后,在例行检修时,工人把它卸下之后没有及时再安上去便下班了,岂料第二天另外的工人把它当作无用部件,装入了一个没有任何标志的板箱内,不久,这个箱子又在清理场所时被人扔进了废品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