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引起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新教材的变化(实验部分)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ydd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5-043-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随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颁布,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也随之进行了改版,教材原先的编排体系、结构等发生了相应的一系列变化。这也引发了九年级化学教师研读新课标、解读新变化的浪潮,激起了进一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细数新教材的种种变化,均与新课标的理念更为贴切,其中实验部分尤为明显。
  一、新课标中实验部分的变化
  1. “课程性质”中增加了“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内容,更加突出了化学的特点和实验的地位与作用。
  “课程内容”部分在“科学探究”主题中增加了“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这一二级主题,不仅明确提出“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习实际,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实验活动”,而且还明确规定应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8项实验。
  2. “课程目标”部分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将“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改成了“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课程内容”中“有关科学探究学习的实例”部分,删去了难度较大的活动探究案例。并删去了部分“活动与探究建议”的内容,降低一些实验的要求。
  3. “课程内容”部分的“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中,增加了“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环境污染”,强化了“实验安全”和实验中的“环境保护”意识。
  4. “课程内容”部分的“科学探究”功能得以强化,内容和目标要求更为具体和明确。“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中,对5处内容在表述上进行了修订,删除了1处内容,使得科学探究要素的语言表述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新教材中发生的相应变化
  1. 将八项学生基本实验编排到教材相应章节中,这是在教学实践层面上的最大变化。这样的编排方式将学生实验与教学内容更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亲身经历、感受实验和探究过程,这在化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
  2. 部分知识或实验活动要求下降。如原教材上册第34页的活动与探究中,要求根据实验记录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而新教材中则在正文部分详细描述了几个实验的原理和现象,表2-1中要求填写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只是作为验证出现。
  再如原教材44页对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只有一句简单的描述以及文字表达式,而新教材43页中则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提供了实验室制备、检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图,更是在正文部分详细描述了实验现象、原理,提供了制备、检验的文字表达式;新教材中删去了第6章“活动与探究”栏目“水、蔗糖溶液、食盐水溶液的凝固点测定”实验。
  3. 课本多处增加了有关实验安全和环保要求的文字。
  三、关于实验教学的建议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变化中,有三方面与实验相关的内容最值得引起我们关注:一是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探究;二是降低了实验探究活动的难度,力求保证各类不同学校都有条件去开展并完成课本实验;三是对实验的描述和解释更为详细、真实并增加了人文关怀因素。
  面对以上变化,如何在课堂上突出“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贴近初中生的认知水平紧扣教学要求进行授课已经必然成为当下教学的重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关注。
  1. 注重演示实验与强化学生实验并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校教学硬件设施与实验室条件的有效改善,使得学生分组实验成为可能,并且越来越被重视。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培养学生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这也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本保证。
  2. 充分释放实验的探究效应,力求科学探究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以化学实验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就必须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恢复化学实验探究性的本来面貌。通过对课程标准(2011版)的学习,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探究要素和难度做适当的调整,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探究,让更多的学生获得真实的科学探究体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要不断研究开发适合于探究性学习的化学实验,要注意从生产、生活实际中挖掘素材设计实验方案,因为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的实验探究性强,能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科联系与渗透,将其他学科的科学探究与化学科学探究融合起来,形成科学探究学习的合力。
  3. 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创设生活化实验情境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化学教学更是如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些有趣味性的实验来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尤其是学生能亲自动手的学生实验的趣味性,使学生养成自由开放式的追问风气。
  在校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有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例如在进行关于“燃烧条件”的学习时,从实验室酒精灯的熄灭、燃烧木柴要把木柴架空、液化气灶及煤炉都留有通风口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验情景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另外,实验的生活化还体现在实验用品上,使用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在粉尘爆炸实验中利用金属易拉罐和小眼药瓶,测pH选择生活中的一些物质等,这样的代用品实验虽然不多,但它能启发学生在生活中随时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索。
  4. 渗透安全环保理念,培养良好学科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并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节约、环保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如在学习“保护水资源”这一课题时,穿插“水的污染与防治”、“废水处理与水危机”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在学生实验时,要严格要求他们遵守规则并渗透规范操作是安全性的必要保障,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养成认真的科学态度,开启并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为进一步学习化学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结扎联合宫腔纱布填塞治疗剖宫产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夏邑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2例剖宫产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按照止血方
元月20日,学院隆重召开2010年科技工作会。学院教师、管理人员、教辅人员代表近4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2008年至2009年学院科技工作成效,对学院2010年科技工作进行了部署
摘要: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打造高效课堂,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文章指出了教师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原则,以及实践路径。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原则;实践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6-0043-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要打造高效课堂,就要师生互动,就要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就必须认真备课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7-0042-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7.015  普通高中教育是与义务教育相衔接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高中一年级是连接的重要阶段,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化学教育。  但有一个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是,现实的教育教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1-0088-01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1.03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都知道在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在有兴趣地学和和被逼无奈两种情况下,学习效果差别极大。那么高一学生对高一化学的学习到底是怎样的感受呢,如何从学生的感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AMS)、脂肪酶(LPS)、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联合检测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偃师市中医院收治的58例AP患者作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