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础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及地区的发展和稳定而言,无疑是十分重要的。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基础教育投入的加大,在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得到了很大的概述。然而与传统的教育问题,如设施不齐,经费不足等问题不同的是,这些地方存在教育观念落后,教师流动性大等新问题。
关键词 甘孜巴塘 基础教育 师资流动
作者简介:吕彩霞,四川民族学院政法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0-221-02
一、调查背景和意义
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地处我国西南山区,与我国西藏、云南搭界,是传统的藏族聚居区。从以往的情况来看,我国甘孜藏区的基础教育状况并不容乐观,长期以来主要存在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低且区域发展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师资队伍量少质弱且结构不合理,教学模式不合理,农牧区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和短期功利意识强烈等问题。 但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基础教育投入的加强和重视,我国基础教育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这股发展的浪潮中,我国甘孜藏区的基础教育自然也随之发展,尤其是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增强,我国甘孜藏区基础教育硬件设施,如校舍、教学设备等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在师资力量、家长教育意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问题,致使我国甘孜藏区的基础教育仍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本调查试图通过对甘孜州巴塘县的基础教育进行调查分析,从为其进一步发展完善提供相应的对策。
二、项目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问题
本次调研设计主要集中于了解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 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当地的教育政策情况调研。(2) 基础教育设施状况调查。包括中小学学校数量、教学设备等状况。(3) 师资队伍状况调查。包括教师数量,师资来源,年龄层次,学历结构,教师流动性等方面。(4) 学生入学状况调查。包括在校学生数量,学生生源地分布,入学率,辍学率等方面。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访问及阅卷调查的方法。本调研团队主要通过对巴塘县教育局副局长、主任,巴塘县措拉乡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副校长以及茶洛乡中心校校长等的访问,以及在这些有关学校和机构的文献数据进行提取。
三、分析与讨论
从本次的调研数据来看,巴塘县基础教育状况如下:
(一)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当地的教育政策情况调研
综合看来,巴塘地区已经完全落实了国家的九年义务制教育政策。学生在小学阶段不仅学杂费全免,甚至生活费也全免。以措拉乡九年制学校为例,由于生源有限,该九年制学校实际只开办了1-6年级的小学层次教学班级。但除家庭在学校周边的学生外,其他学生均为住宿生。住宿生在学校的住宿费,伙食费均实行全免政策。且学校还免费向学生发放作业本等文具用品,因此对于学生家长而言,小学阶段的学生教育直接支出成本几近为零。
(二)基础教育设施状况分析
目前巴塘县共有24所中心小学,如果包含村小 的话则有42所,共2所中学,分别为巴塘县中学及中扎小学。从小学的情况来看,巴塘县的适龄儿童为九千多人,在不含村小的情况下,24所中心小学的校均学生数量为375人。小学规模并不大,对学校的校舍、教学设备压力要求小,以巴塘县现有状况来看,完全可以满足当地儿童的入学需求。以其中措拉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为例,该校位于县城西北面57公里,学校占地面积10333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420平方米,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现有教学楼1幢,住校生寝室1幢,教师宿舍1幢。由此可见,对于一个全校师生不足200人的小学而言,目前的基础硬件设施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但从教师办公用剑来看,教学办公电脑仍存在短缺问题。在措拉乡九年一贯制学校,除开教师个人私有电脑以外,能用于公共办公的电脑只有一台。其他学校情况与措拉乡九年制学校的情况大体相似。
总体而言,巴塘县基础教育设施较为完善,能较好的满足学校教学需求。但在学生工具用书、课外拓展阅读用书及教师办公设备上仍存在一定的短缺。
(三)师资队伍分析
目前巴塘县中小学教职工共948人,其中专任教师630余人,小学教师500余人,中学教师80余人,而这其中中扎中学教师20余人,巴塘县中学教师60余人。从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来看,除巴塘县中学外,其他学校教师均呈年轻化趋势,比如中扎中学的教师评价年龄不到30岁,而其中年轻教师又以州外教师居多。这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政策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到西部教学,另一方面由于巴塘县教育局推出的“教师考调”政策 ,使得年长,教学成果突出的老教师不断向县城集中之故。从教师的学历结构来看,中学教师98%以上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均为中专及以上学历。根据我国《教师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据此看来,巴塘县的情况完全符合我国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从教师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基本以甘孜州内教师为主,少部分教师来自成都周边地区及新疆、内蒙古、湖南、青海、云南等省份。
总体而言,巴塘县中小学教师数量充足,学历层次达标、年龄结构合理。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小学教师兼课情况严重,因为小学生源有限,平行班次少,虽然从数量上看,师生比并不低,但比如美术、体育、音乐类的课程通常缺乏专任教师,而由数学、语文老师等兼任。以措拉九年制义务小学为例,目前该学校开设语文、数学、藏语、体育、音乐、美术六门课程,就专职教师情况而言,语文教师4名,数学教师5名,藏语教师4名,美术教师2名,而体育和音乐专职教师均为0,只能由其他科任老师兼任。另一个主要问题则是年轻教师流动性大,通常年轻教师在呆满3年服务期后,就会通过考取公务员或其他途径另觅新的工作。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因为年轻教师以外地教师居多,以及当地生活的社会环境并不十分完善,另一方面,也存在基层教师待遇不高,不足以吸引专业人才的原因。以措拉乡九年制一贯制学校为例,2013年刚参加工作的专任教师所有收入大约为每月3000,其中住宿问题由学校解决,但由于乡镇生活物资较贵,因而其他生活支出成本偏高。当然,也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有关。和内地不同的是,甘孜州关外因为企事业单位较少,吸收的就业力有限,而公务员招考岗位较多,且招考条件较之内地较松,待遇相对其他岗位而言较为稳定,因而考公务员成为了绝大部分州内大学毕业生的首选。而中小学教师却因社会地位、待遇等原因成为了毕业生省公务员考试失败后的一个跳板。 (四)学生入学状况分析
截止到2014年7月,巴塘县共有小学在校生9250人,中学在校生1860人。巴塘县的小学实行的六年制,中学实行三年制,简单以平均数来计算,小学一个年级平均人数大约为1500人,中学一个年级平均人数为600人,中学生流失率约为40%。造成如此高的流失率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少部分学生读完小学后不再继续读中学,这部分学生以农村女生居多。在部分农村,家庭主要收入为虫草及松茸,而采集虫草和松茸不需要任何学校知识,只需要口耳相处的技巧及个人实践经验即可。因此,部分农民认为女孩子只需要能够认字和简单算术即可,而男孩子多学习知识对于其开展虫草及松茸交易有所帮助。(2)由于当地教育资源和成都、康定、泸定等地的教育资源仍存在一定差距,加之部分家庭经济条件的提升及对教育的重视加强,部分学生选择到成都、康定、泸定等地接受中学教育。
总体而言,绝大部分适龄儿童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家长教育观念差别大,总体而言,越接近县城,对教育的重视则越强烈。据悉,巴塘县政府为了贯彻集中办学的政策,需要在县城征用大量土地用以修建学校,当地群众对此项工作十分支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便完成了征地搬迁工作,且无一起拆迁纠纷。而在乡里,部分学生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表现在每年的虫草采集季节,家长会要求学生请长达一个月甚至更久的假回家采集虫草,即使在学校不准假的情况下,家长仍可能强制要求将学生接回家。这一情况,虽然在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未根除。(2)师资力量缺乏,表现为美术、体育等专业性教师缺乏,不能实现教师的专业完全对口。(3)教师流动性大,对于年轻教师而言,公务员岗位显然更具备吸引力,因而有许多年轻教师在所有选择后选择其他就业渠道。
四、 完善对策分析
首先,提升基层教师社会地位及福利待遇,增强岗位吸引力。虽然在藏区教师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职业,然而奇怪的是,教师却并非多数人的就业首选。究其原因,可能是于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及教师待遇不高有关。因而,要吸引更多人才到基层教育岗位任职,就要提升基层教师的福利待遇。保障其体面的生活才能为其创造实现理想信念的平台。
其次,修改相应政策法规,严格基层教师招考条件,避免其沦为公务员的跳板。小学教师是儿童的启蒙教师,对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观点具备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基层教师的选拔在道德和专业素养方面要从严要求。不良的公务员祸害的可能是一方人,而不良的教师可能祸害的则是一代人,因此,在提升岗位吸引力的同时,也要严把岗位入门门槛。
最后,转变家长及学生教育观念。近年来,甘孜州采取的“9 3”政策,扩大基层公务员招考比例以及提升基层公务员待遇等措施无疑让许多藏区家长看到了接受教育的好处。然而,此类措施却也存在片面引导的缺陷,一方面,此类措施缺乏对农牧区家长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此类措施将人们的目光集中于公务员这一种职业,却忽视了其他社会必不可少的职业。因此,应当让教育根据农牧区的实际需要,利用现代知识为农牧区农牧民服务,才能真正让广大藏族转变目前的教育观念。
注释:
叶晓彬.甘孜藏区教育现状及思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村小是指为落实国家关于就近入学以及不得让学生的入学范围超过3公里的教育政策,从而在村里设置的小规模教学点。
巴塘县教育局推出的一种教师选拔政策,对于工作一定年限,且教学成果突出的教师通过选拔到巴塘县城的中小学任教。
关键词 甘孜巴塘 基础教育 师资流动
作者简介:吕彩霞,四川民族学院政法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0-221-02
一、调查背景和意义
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地处我国西南山区,与我国西藏、云南搭界,是传统的藏族聚居区。从以往的情况来看,我国甘孜藏区的基础教育状况并不容乐观,长期以来主要存在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低且区域发展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师资队伍量少质弱且结构不合理,教学模式不合理,农牧区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和短期功利意识强烈等问题。 但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基础教育投入的加强和重视,我国基础教育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这股发展的浪潮中,我国甘孜藏区的基础教育自然也随之发展,尤其是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增强,我国甘孜藏区基础教育硬件设施,如校舍、教学设备等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在师资力量、家长教育意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问题,致使我国甘孜藏区的基础教育仍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本调查试图通过对甘孜州巴塘县的基础教育进行调查分析,从为其进一步发展完善提供相应的对策。
二、项目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问题
本次调研设计主要集中于了解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 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当地的教育政策情况调研。(2) 基础教育设施状况调查。包括中小学学校数量、教学设备等状况。(3) 师资队伍状况调查。包括教师数量,师资来源,年龄层次,学历结构,教师流动性等方面。(4) 学生入学状况调查。包括在校学生数量,学生生源地分布,入学率,辍学率等方面。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访问及阅卷调查的方法。本调研团队主要通过对巴塘县教育局副局长、主任,巴塘县措拉乡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副校长以及茶洛乡中心校校长等的访问,以及在这些有关学校和机构的文献数据进行提取。
三、分析与讨论
从本次的调研数据来看,巴塘县基础教育状况如下:
(一)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当地的教育政策情况调研
综合看来,巴塘地区已经完全落实了国家的九年义务制教育政策。学生在小学阶段不仅学杂费全免,甚至生活费也全免。以措拉乡九年制学校为例,由于生源有限,该九年制学校实际只开办了1-6年级的小学层次教学班级。但除家庭在学校周边的学生外,其他学生均为住宿生。住宿生在学校的住宿费,伙食费均实行全免政策。且学校还免费向学生发放作业本等文具用品,因此对于学生家长而言,小学阶段的学生教育直接支出成本几近为零。
(二)基础教育设施状况分析
目前巴塘县共有24所中心小学,如果包含村小 的话则有42所,共2所中学,分别为巴塘县中学及中扎小学。从小学的情况来看,巴塘县的适龄儿童为九千多人,在不含村小的情况下,24所中心小学的校均学生数量为375人。小学规模并不大,对学校的校舍、教学设备压力要求小,以巴塘县现有状况来看,完全可以满足当地儿童的入学需求。以其中措拉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为例,该校位于县城西北面57公里,学校占地面积10333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420平方米,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现有教学楼1幢,住校生寝室1幢,教师宿舍1幢。由此可见,对于一个全校师生不足200人的小学而言,目前的基础硬件设施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但从教师办公用剑来看,教学办公电脑仍存在短缺问题。在措拉乡九年一贯制学校,除开教师个人私有电脑以外,能用于公共办公的电脑只有一台。其他学校情况与措拉乡九年制学校的情况大体相似。
总体而言,巴塘县基础教育设施较为完善,能较好的满足学校教学需求。但在学生工具用书、课外拓展阅读用书及教师办公设备上仍存在一定的短缺。
(三)师资队伍分析
目前巴塘县中小学教职工共948人,其中专任教师630余人,小学教师500余人,中学教师80余人,而这其中中扎中学教师20余人,巴塘县中学教师60余人。从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来看,除巴塘县中学外,其他学校教师均呈年轻化趋势,比如中扎中学的教师评价年龄不到30岁,而其中年轻教师又以州外教师居多。这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政策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到西部教学,另一方面由于巴塘县教育局推出的“教师考调”政策 ,使得年长,教学成果突出的老教师不断向县城集中之故。从教师的学历结构来看,中学教师98%以上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均为中专及以上学历。根据我国《教师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据此看来,巴塘县的情况完全符合我国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从教师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基本以甘孜州内教师为主,少部分教师来自成都周边地区及新疆、内蒙古、湖南、青海、云南等省份。
总体而言,巴塘县中小学教师数量充足,学历层次达标、年龄结构合理。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小学教师兼课情况严重,因为小学生源有限,平行班次少,虽然从数量上看,师生比并不低,但比如美术、体育、音乐类的课程通常缺乏专任教师,而由数学、语文老师等兼任。以措拉九年制义务小学为例,目前该学校开设语文、数学、藏语、体育、音乐、美术六门课程,就专职教师情况而言,语文教师4名,数学教师5名,藏语教师4名,美术教师2名,而体育和音乐专职教师均为0,只能由其他科任老师兼任。另一个主要问题则是年轻教师流动性大,通常年轻教师在呆满3年服务期后,就会通过考取公务员或其他途径另觅新的工作。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因为年轻教师以外地教师居多,以及当地生活的社会环境并不十分完善,另一方面,也存在基层教师待遇不高,不足以吸引专业人才的原因。以措拉乡九年制一贯制学校为例,2013年刚参加工作的专任教师所有收入大约为每月3000,其中住宿问题由学校解决,但由于乡镇生活物资较贵,因而其他生活支出成本偏高。当然,也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有关。和内地不同的是,甘孜州关外因为企事业单位较少,吸收的就业力有限,而公务员招考岗位较多,且招考条件较之内地较松,待遇相对其他岗位而言较为稳定,因而考公务员成为了绝大部分州内大学毕业生的首选。而中小学教师却因社会地位、待遇等原因成为了毕业生省公务员考试失败后的一个跳板。 (四)学生入学状况分析
截止到2014年7月,巴塘县共有小学在校生9250人,中学在校生1860人。巴塘县的小学实行的六年制,中学实行三年制,简单以平均数来计算,小学一个年级平均人数大约为1500人,中学一个年级平均人数为600人,中学生流失率约为40%。造成如此高的流失率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少部分学生读完小学后不再继续读中学,这部分学生以农村女生居多。在部分农村,家庭主要收入为虫草及松茸,而采集虫草和松茸不需要任何学校知识,只需要口耳相处的技巧及个人实践经验即可。因此,部分农民认为女孩子只需要能够认字和简单算术即可,而男孩子多学习知识对于其开展虫草及松茸交易有所帮助。(2)由于当地教育资源和成都、康定、泸定等地的教育资源仍存在一定差距,加之部分家庭经济条件的提升及对教育的重视加强,部分学生选择到成都、康定、泸定等地接受中学教育。
总体而言,绝大部分适龄儿童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家长教育观念差别大,总体而言,越接近县城,对教育的重视则越强烈。据悉,巴塘县政府为了贯彻集中办学的政策,需要在县城征用大量土地用以修建学校,当地群众对此项工作十分支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便完成了征地搬迁工作,且无一起拆迁纠纷。而在乡里,部分学生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表现在每年的虫草采集季节,家长会要求学生请长达一个月甚至更久的假回家采集虫草,即使在学校不准假的情况下,家长仍可能强制要求将学生接回家。这一情况,虽然在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未根除。(2)师资力量缺乏,表现为美术、体育等专业性教师缺乏,不能实现教师的专业完全对口。(3)教师流动性大,对于年轻教师而言,公务员岗位显然更具备吸引力,因而有许多年轻教师在所有选择后选择其他就业渠道。
四、 完善对策分析
首先,提升基层教师社会地位及福利待遇,增强岗位吸引力。虽然在藏区教师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职业,然而奇怪的是,教师却并非多数人的就业首选。究其原因,可能是于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及教师待遇不高有关。因而,要吸引更多人才到基层教育岗位任职,就要提升基层教师的福利待遇。保障其体面的生活才能为其创造实现理想信念的平台。
其次,修改相应政策法规,严格基层教师招考条件,避免其沦为公务员的跳板。小学教师是儿童的启蒙教师,对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观点具备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基层教师的选拔在道德和专业素养方面要从严要求。不良的公务员祸害的可能是一方人,而不良的教师可能祸害的则是一代人,因此,在提升岗位吸引力的同时,也要严把岗位入门门槛。
最后,转变家长及学生教育观念。近年来,甘孜州采取的“9 3”政策,扩大基层公务员招考比例以及提升基层公务员待遇等措施无疑让许多藏区家长看到了接受教育的好处。然而,此类措施却也存在片面引导的缺陷,一方面,此类措施缺乏对农牧区家长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此类措施将人们的目光集中于公务员这一种职业,却忽视了其他社会必不可少的职业。因此,应当让教育根据农牧区的实际需要,利用现代知识为农牧区农牧民服务,才能真正让广大藏族转变目前的教育观念。
注释:
叶晓彬.甘孜藏区教育现状及思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村小是指为落实国家关于就近入学以及不得让学生的入学范围超过3公里的教育政策,从而在村里设置的小规模教学点。
巴塘县教育局推出的一种教师选拔政策,对于工作一定年限,且教学成果突出的教师通过选拔到巴塘县城的中小学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