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激酶的溶栓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食品工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h8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的体外和体内溶栓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血栓溶解法研究NK对陈旧血栓的体外溶解能力,三氯化铁诱导的大鼠颈动脉血栓模型、下腔静脉结扎诱导的大鼠静脉血栓模型研究NK的体内溶栓作用;通过检测血栓素(thromboxane,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 F1α,6-K-PGF1α)、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组织纤溶原激活剂(tissue 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t-PA)、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H)、羟自由基(·OH)、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等指标来探究NK的溶栓作用机制.结果:纳豆激酶在体外可以显著(P<0.05)溶解陈旧血栓,在体内表现出强大溶解动、静脉血栓作用,且其溶栓作用比尿激酶强.纳豆激酶可显著(P<0.05)影响TXB2、6-K-PGF1α、PGE2、t-PA、-O2-、·OH、XOD的水平,表现为TXB2、PEG2、-O2-、·OH、XOD水平显著(P<0.05)升高,6-K-PGF1α、t-PA水平显著显著(P<0.05)降低.结论:NK在体内外均表现出强大溶栓活性,对新鲜血栓及陈旧血栓均有作用.NK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氧化损伤,降低凝血因子水平而抑制血栓形成.NK也可通过刺激t-PA产生,溶解纤维蛋白,发挥直接溶栓作用以及可能通过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产生而发挥间接溶栓作用.
其他文献
褐变存在于果蔬汁加工和贮藏的整个过程,其中酚类物质引起的非酶褐变尤为重要.在此过程中,酚类物质被氧化后进一步反应聚合形成大分子的棕色物质,从而引起颜色的改变.本文依次介绍了多酚的分类、多酚的非酶氧化以及影响该非酶褐变的主要因素,以期为解决多酚氧化引起的非酶褐变难题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这对提升果蔬汁的品质、延长产品货架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造肉主要通过模仿动物肉的口感、特性和烹饪属性,以替代动物肉食食品,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能够满足素食主义者、肥胖者以及“三高”人群的需求.本文阐述了现有人造肉的种类、加工工艺、现存质量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叙述多糖特性及其在人造肉中应用,同时分别从风味、营养和口感方面分析评价多糖制备人造肉特性,最后对人造肉今后研发和生产提供几个发展方向,为今后人造肉研制工艺的改进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