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创语言环境,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i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是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期,增加语言学习机会,幼儿从小受到良好的多种语言训练,社交能力和领导能力将很容易得到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不仅是幼儿园的事,还是家长重要的功课之一。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这一科学决策表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需要家园共育。
  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性的发展。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幼儿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值得重视,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刻不容缓。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发展贯穿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幼儿园和家庭中,我们该如何给孩子提供促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环境呢?
  一、幼儿园需为幼儿创建丰富的区域语言环境
  区域语言环境要围绕主题创设和丰富,并根据幼儿兴趣和年龄特点,有选择地投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材料,促进幼儿口语能力的发展。
  1.善于转化,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儿歌是幼儿阅读的一种形式,朗朗上口的句型提高了幼儿的阅读兴趣,但是小班幼儿主要靠感觉器官接受知识,因此应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图形或将修饰语转化,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官掌握语言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如请幼儿来进行语言表演(朗诵儿歌、讲故事),开展丰富的语言教学游戏等,都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尤其在讲故事活动中,不仅幼儿的兴趣高,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幼儿听得那么认真,当请他们讲述时,他们也可以绘声绘色地表演。例如:针对“香喷喷的食物”这个主题活动,在语言区投放水果歌,文字板上添加苹果、香蕉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儿歌。最后,幼儿指着那些图片说:“红红的苹果,圆又圆;紫紫的葡萄,一串串;黄黄的香蕉,像小船;绿绿的西瓜,个儿大。”甚至有些能力强的幼儿还创造性地说出:“圆圆的饼干像太阳,细细的韭菜像头发,扁扁的馄饨像耳朵……”
  2.制作和丰富图书资源,方便幼儿交流。
  途径一:鼓励家长丰富读书资源。
  如:家长可将家中闲置的图书投放到语言角,提供给全班幼儿阅读;提供图书用于同伴交换;在家中教会幼儿故事,让幼儿将故事内容与大家一起分享。
  途径二:制作有教育价值的手绘大书,便于幼儿阅读。例如:选择故事《小蝴抖找妈妈》,通过手绘的方式将内容和画面放大到4k的硬纸上,蒙上透明膜,装订成册,形成具有操作性和阅读性强的手制大书。幼儿拿到大书,可以几个围在一起阅读,也可以在空白处添画故事内容。
  3.结合主题,在各个区域活动中投放语言操作材料。
  我们要积极发掘材料隐含的语言价值,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入区域活动,通过操作让幼儿语言发展目标与材料教育功能相匹配。
  例如:根据《拔萝卜》这个语言活动,在语言区投放很多故事人物头饰以及额外添加的动物人物头饰,让孩子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角色扮演,巩固对内容的掌握,同时他们可以进行一定的创编活动。
  又如:根据《调皮的小老鼠》这个语言活动,在语言区创设情境,幼儿可以将不同颜色的小老鼠进行躲猫猫游戏,并尝试让一只(什么颜色)小老鼠躲在什么地方。
  二、幼儿园需给幼儿创建多样化的语言交流环境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建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1.每日一刻钟“茶话会”。
  小班下学期的孩子特别喜欢讲话,而且很能讲。因此,每日10点钟左右我就组织孩子进行“茶话会”活动。茶话会以小组形式进行,可以限定一个主题:如六一节,你怎么过?一个人在家怎么办?也可以不限定主题,让孩子自由交流。
  小班幼儿由于环境的变化,对周围的人或事物都感到陌生,容易产生情绪不安,甚至变得“沉默寡言”,这时教师应善于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周围,和他们亲近,抚爱他们,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使幼儿在感情上得到满足,陌生感、胆怯就会逐渐消失,对新的环境、教师、伙伴发生兴趣,这时幼儿也就逐渐产生了说话的愿望。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发展孩子们的说话兴趣,使他们有话愿意说,有事愿意讲。因幼儿的认识能力与语言水平是很不相同的,有的善于与人交谈,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有的不爱说话,说不清自己的意思。所以我们要掌握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水平,根据不同情况,做好个别工作。对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语言交往任务;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不爱说话或以点头、摇头代替说话的幼儿,我们要主动亲近和关心他们,有意识地与他们交谈,消除他们说话的顾虑,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鼓励他们大胆说话。通过多讲多练,使他们逐渐习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2.“我是金话筒”活动。
  在班级里,我为孩子用废旧纸制作了4个金话筒,让准备好的孩子为大家讲一个故事或者一个新闻、一个小知识等,为孩子们的大胆表现创造机会。
  3.心情语言角。
  在班级内,我开辟了一个小区域,上面铺上了一大块白纸,有时孩子心情不好,可以到小区域中说一说、画一画,也可以找一个同伴或者老师,一起说一说、画一画。
  三、家庭给予幼儿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阅读环境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曾说过:“父母为子女所做的早期教育绝不是一种无效劳动,然一开始,好像被教育者处于沉睡状态,没有见到效果;但是终有一天,会大有好处的。”家长要坚持陪伴幼儿阅读,只有大量阅读与交流,幼儿才会有话可说,语言表达能力才会不断增强。
  例如:在家庭中保证幼儿的阅读量,培养阅读习惯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情,而是长期累积的过程,这正印证了哲学上经典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由于低龄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易受身边事物、声音等干扰,因此要选择孩子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间段,如睡觉前,阅读时间不要太长,待幼儿喜欢上阅读后可以延长时间,否则反而起反作用。特别是当幼儿主动要求阅读时,家长要满足他们的心愿,陪他们一起阅读,提高阅读兴趣。
  四、家庭要提供给幼儿可以自由谈论的场地空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创设不仅是美化的需要,更是教育者实现教育意图的重要中介,教育者把教育意图隐含在环境中,让环境说话,让环境引导孩子应有的行为。”这个要求在家庭教育中也是适用的,因为家庭是孩子重要的教育场所。如今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幼儿没有伙伴或者伙伴很少,大多数幼儿都是爷爷奶奶带,所以提倡每个家庭尽力为孩子提供阅读区域,地上摆好地垫,四周放上小书架,让幼儿自己摆放图书,随时翻阅,定期为宝宝补充适合的图书。另外,可以放一些幼儿喜欢的小娃娃、小箱子、小凳子等,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对着娃娃说话、交流,让幼儿从成人那里获得的语言经验在自由的谈论中得到练习,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长期积累的过程。邓小平曾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教师和家长要创建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给幼儿交流的空间和条件,使幼儿不仅想说、敢说,更能大胆地说。
其他文献
前苏联心理学家列维托夫说:“游戏是婴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儿童智力、道德美感的发展和身体发育最重要的手段。”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幼儿在游戏中由于情绪高涨会情不自禁地大声讲话,会对其他幼儿的游戏产生影响。于是许多老师会产生疑惑:到底是该介入制止,还是放任孩子自由游戏呢?我认为无论是在家庭或幼儿园里,让孩子自由游戏绝不是放任孩子无目的地活动。  幼儿自选游戏活动是一个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的
一、现状分析与目标确立  墨迹——就是指用墨倒出后所扩展的形状。用墨倒出的墨迹形状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绘画想象力,但在实际组织活动过程中,也发现不少幼儿不敢大胆进行想象。归纳一下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在倒出来的墨迹上幼儿不敢大胆进行创变,不敢放手大胆涂鸦;  2.喜欢模仿老师的作品,老师倒什么、变什么,幼儿就会跟着老师的样子去做,不去想象自己所倒的墨迹能变什么,缺乏自主意识,太依赖老师;  3.
蒋廷黻和范文澜分别于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末期完成了各自的代表作——《中国近代史》.尽管书名相同,但他们看待问题的视角和写作的风格确是泾渭分明,甚至尖锐对立.前者开辟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家庭尊长教育子孙如何治家、做人的训导话。通过调查了解: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家训的理解和使用已被渐渐淡化了,但家训对我们当下的教育工作仍有着很好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幼儿品德行为习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将重点针对幼儿诚信行为、感恩行为、节俭行为的现状,在古代家训中寻找教育对策。从古代家训谈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幼儿打上诚信、感恩、节俭的品德底色
埃·奥·卜劳恩是埃里希·奥赛尔的笔名。他是德国著名的漫画家,1903年生于德国福格兰特山区,童年生活困苦,从事过钳工工作,但这并没有削减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在莱比锡绘画艺术学院学习,并为《新莱比锡报》《柏林画报》创作多幅插画,其幽默风趣的创作风格和简洁通俗的故事情节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认可。最具有影响力的是他创作的漫画《父与子》,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1]同时,他与埃里希·克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