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如何远离痛风

来源 :保健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e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冬以來,门诊的痛风患者逐渐增多,这与人们喜欢在冬季吃火锅、喝煲汤有很大的关系。另外,冬季气候寒冷,血管末梢循环差,如不注意保暖,尿酸盐容易形成结晶在关节处沉积,这也是冬季痛风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目前痛风还不能彻底治愈,但控制其不发作是能够做到的。

确保血尿酸持续达标


  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的原因之一,因此,将血尿酸长期平稳地控制在目标水平是预防痛风发作的有效措施。痛风之所以会反复发作,关键还是因为治疗不规范,导致尿酸控制不达标,或是效果不持久。
  有研究证实,血尿酸水平低于360微摩/升有助于防止尿酸盐结晶,促进尿酸盐结石溶解。因此,一般建议:没有痛风石的患者应将血尿酸长期控制在360微摩/升以下,伴有痛风石的患者应将血尿酸控制在300微摩/升以下。

科学饮食是基础


  1.限制高嘌呤食物
  动物内脏、海鲜、菌菇类等高嘌呤食物会增加尿酸生成,故应尽量少吃或不吃,牛、羊肉等要适量,新鲜蔬菜、牛奶、鸡蛋则可适当多吃。痛风患者尽量不要吃火锅,吃的话,在火锅食材和汤料的选择上尽量偏素、清淡,以涮蔬菜为主,不吃海鲜及动物内脏,尤其注意不喝火锅汤,因为经过长时间熬煮,汤里含有大量嘌呤。
  2.远离酒
  由于酒精(乙醇)会影响尿酸经肾脏排泄,故痛风患者最好戒酒,尤其是啤酒,含有大量的嘌呤,较之白酒和红酒更容易诱发痛风。
  3.多喝水
  多饮水、多排尿有助于尿酸的排泄。痛风患者每天饮水量也应在2000毫升以上,可以饮用白开水、淡茶水,碱性的苏打水也是不错的选择。
  4.控制体重
  控制体重有助于降低血尿酸,预防痛风发作。因此,肥胖的痛风患者要“管住嘴,迈开腿”,尽量把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此外,过度劳累、剧烈活动(如快跑)、外伤、受寒等均可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痛风患者应予避免。

合理用药是关键


  1.急性发作期不宜加用降尿酸药物
  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痛风急性发作期应选择消炎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等),以迅速缓解患者关节肿痛症状。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等)没有消炎镇痛作用,对消除关节炎症及疼痛无效,如果在急性期不恰当地加用降尿酸药物,反而可能因为血尿酸的显著波动而导致患者症状加重。因此,最好是在患者疼痛症状完全缓解、急性期过后1~2周再加用降尿酸药物;但如果患者早在痛风发作之前已开始服用降尿酸药物,则应继续服用而无须停药。这样做是要尽量维持患者急性期血尿酸浓度的相对稳定,避免因血尿酸浓度显著波动而导致病情加重。
  2.不要擅自停用降尿酸药物
  痛风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只能控制而不能根治,需要长期治疗。即便血尿酸已降至目标值,也不能擅自停药,而应将药物逐渐减至可将血尿酸维持在目标范围内的最小有效剂量,并坚持长期服用。
  临床上,只有少数轻症痛风患者可以停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干预(如低嘌呤饮食、戒酒、减肥等)即可将血尿酸控制在目标水平。但对大多数患者而言,为了能够使血尿酸长期控制达标,往往需要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长期配合降尿酸药物治疗。
  很多痛风患者血尿酸一降到正常,或者刚不痛了就把降尿酸药停了,这样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长此以往,不可避免地造成关节及肾脏的损害,同时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3.降尿酸速度不宜太快
  痛风发作不仅与高尿酸有关,与尿酸水平显著波动也有很大关系。当血尿酸浓度突然降低时,会使附着在关节表面的尿酸盐结晶快速溶解,释放一些不溶性的针状尿酸盐结晶,后者被白细胞吞噬后,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及水解酶,从而诱发关节滑膜的炎症及疼痛,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因此,降尿酸药物一定要从小剂量起始,缓慢增加剂量,使血尿酸逐渐下降。
  4.尽量避免服用阻碍尿酸排泄的药物
  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呋塞米)、抗结核药(如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某些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大剂量阿司匹林(每天服用大于2克)等药物均干扰尿酸代谢或排泄,使血尿酸升高。因此,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尽量不要使用这些药物,以免引起痛风急性发作。

定期监测是保证


  血尿酸控制达标是防止痛风发作的关键。而定期监测血尿酸,是了解血尿酸控制情况、调整饮食及用药的重要依据,是确保血尿酸长期控制达标的保证。
其他文献
人类衰老不可避免。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生理功能会不断衰退,而适当运动不仅能延缓衰老,而且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肥胖症和癌症等多种疾病,改善身体活动能力和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营养学杂志·健康与衰老》最新载文,刊出由34位国际顶尖专家组成的团队推出的《专家共识指南:老年人国际运动建议》,为老年人开出了更科学、更个性化的“运动处方”。为此,本刊特邀康复医学专家为您详细解读。  人类衰老进程
期刊
母親年纪大了,越来越喜欢喝粥,我很担心她总是喝粥抵抗力太弱而生病。可是母亲对粥品情有独钟,说喝着胃舒服。  母亲最爱喝梅花枸杞粥。先将大米煮至半熟,然后放入枸杞子。至粥将熟时,将采来的梅花花瓣洗净后放入锅中,粥熟即成。此粥营养丰富,补肾健脾,滋养身心,美容养颜。  母亲烹饪养生粥十分讲究,一是选择上好的大米,确保熬出来的粥口感清甜,有一定黏性;二是锅要好。母亲说,很多长寿之人喜欢喝粥,如宋代诗人陆
期刊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神经系统的慢性退行性疾病,通常在老年人,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多发。医学上把这种疾病叫作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可以导致患者日常功能的降低。首先是出现近记忆障碍,随着疾病的发生,患者的远记忆力也逐渐减退,所以要做好积极的预防工作。起床后喝杯温开水   人体在一夜睡眠中会丢失大量水分,起床后需要立刻补充一杯温开水。这样有助于提升体温,体温每上升1℃,人体基础代谢也会提高10%。一周
期刊
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项功能逐渐退化,但通过自我保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能起到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的目的。  擦双耳 晨起时,用指尖或指腹在双侧耳部轻轻做环形摩擦,或点压揉按,以局部微胀痛有热感为度。中医认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按摩耳朵可以固肾养生。  揉关节 取坐立姿势,先自然伸直下肢,以双手掌紧贴大腿上部自上而下边转动边搓揉至膝部,以大腿感到酸胀为度。  按腰椎 取站立位,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期刊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形成的瘤状体,可以单发,也可多发。子宫肌瘤绝大多数属良性,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的肿瘤,在35岁以上女性中的发病率为20%。  根据发生位置,子宫肌瘤可以分为子宫肌壁间肌瘤、子宫浆膜下肌瘤、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肌瘤因位置不同对宫腔的影响不同,对子宫内膜影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一般来讲,子宫肌瘤患者不会出现严重的痛经、月经量大的情况。也就是多数的子宫肌瘤患者没有任何
期刊
從20世纪70年代始,多国针对百岁老人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相关结论都表明,百岁老人越老越健康。  从理论上来讲,年纪越大身体应该越弱,然而超长寿命的百岁老人却不是这样。多项研究表明,百岁老人身体素质常好过年纪小的老人,且很少进医院。他们缘何长寿又健康?寿星们几乎不生病  最早的百岁研究来自日本冲绳,始于1975年。最全的研究,是美国1995年启动的“新英格兰百岁老人研究”。国内的寿星调查也
期刊
展示中国长寿之乡百岁老人健康长寿的积极形象,分享百岁老人的生活风采,弘扬长寿文化,长寿之乡绿色发展区域合作联盟开展了“健康中国我代言——中国长寿之乡百位健康百岁老人”推选活动。  每位百岁老人都是一部活着的历史。他们见证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如今正安享属于他们的幸福晚年。让我们一起走近浙江的长寿之乡,听听健康百岁老人话长寿——姚美琴(浙江桐庐人,101岁)  老人今年已有101岁高龄,目前身体
期刊
经常搓手、搓脸是最方便、最经济而且随时随地都可做的一种保健方法,不管是坐着、站着、躺着都能进行。搓手、搓脸不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疏通经络,还能防治很多疾病。每天坚持搓手、搓脸,有益于身体健康。  提神健脑 经常互搓双手,用手搓脸并捋捋头颈部(双手掌放在太阳穴与头额部向后捋,反复进行;或像梳头一样,用五指向后梳),或再用手指揉按一下百会、头维、太阳等穴位。由于双手通过经络、血管与大脑相
期刊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的临床特征是炎症导致的关节肿痛,伴有进行性软骨和骨破坏,治疗不及时会导致严重的关节畸形和活动困难。此外,30%~40%的风湿还会波及关节外的器官,如呼吸、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器官。类风湿关节炎也与心脏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较高有关。  在个性化医疗的背景下,患者在自己的疾病管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除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可以通过一些自我管理策略改善症状,如适度休
期刊
美國“福克斯新闻网”近日载文,刊出美国医学博士曼尼·阿尔瓦雷兹总结出的经过科学研究证实的“预防老年性痴呆的方法”。  常吃肉桂 研究发现,每天在饮食中增加1茶匙肉桂,有助于阻止大脑中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多种蛋白质的生成,进而降低患老年性痴呆的风险。  喝苹果汁 研究发现,每天喝两杯约120毫升的苹果汁,可使中度至重度阿尔茨海默病发病过程中的情绪下降问题减少27%。研究人员表示,苹果汁可提高与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