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骚》文本结构中,"女媭"中峰起顶,上连下延,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关"女媭"真实身份的探赜数千年来从未断绝,有屈原姊、屈原妾、屈原母、屈原保姆等多种说法。根据传世资料和出土文献考证,女媭实为巫。《山海经》是秦灭楚时在楚获得,具有鲜明的楚地色彩。《山海经》中存有不少以"女"字为首的女巫名字,如女丑、女戚、女祭、女薎。"女媭"也以"女某"为名,且"媭"字蕴含的"处女"和"聪明能干"这两种特殊含义皆与为巫的条件相配,女媭为巫的可能性很大。巫起源于女性,女巫之名多取"女"字旁的字则不足为奇。事实上,出土文献中的资料也证实了这一推断。甲骨卜辞中保存了大量占卜文字,从现今可考释的甲骨文字来看,殷商时期,巫之名多从"女"字旁。此外,我们从屈原作品中也能找到相关内证:楚国重淫祀、信鬼神这一大环境,对屈原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多从民间祭歌发展而来,带有浓厚的巫风色彩;《离骚》中和女媭相关的灵氛、巫咸二人均为巫,这些事实使"女媭"无不和巫这一身份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