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菲亚特M18双联冲锋枪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ezi4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战之初,在进攻多山地形、易守难攻的奥匈帝国时,意军损失惨重,迫使他们需要一种单兵携行、火力密集的轻机枪。于是,被当作机枪使用的维勒·帕洛沙M1915双联冲锋枪诞生了,而菲亚特M18双联冲锋枪则是其改进型——
  与枪械爱好者熟知的维勒·帕洛沙M1915双联冲锋枪(见本刊2006年9(下)期《冲锋枪的鼻祖——意大利维勒·帕洛沙M1915冲锋枪》一文)一样,菲亚特M18冲锋枪也是早期冲锋枪的雏形之一。从外观上看,这两款老枪颇为相似,事实上,菲亚特M18冲锋枪正是脱胎于维勒·帕洛沙M1915冲锋枪,仅进行了少量修改、两枪生产厂商不同:M1915冲锋枪由维勒·帕洛沙兵工厂生产,M18冲锋枪则由菲亚特公司出品。它们都曾被意大利军队装备并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体味结构细节展示
  
  虽然M1915及M18冲锋枪最初被意军冠以“轻机枪”的名称,但由于其是发射手枪弹的速射轻武器,与后来出现的“冲锋枪”概念相当契合,所以被尊为“冲锋枪鼻祖”。并且正是在它们的启发下,才出现了第一支被成功运用的冲锋枪——德国MP18.9mm冲锋枪。
  与维勒·帕洛沙M1915一样,菲亚特M18冲锋枪同样配用9mm格利森蒂手枪弹,采用双联并列布局,两支枪管均具有独立的射击组件,由后方的握把组件和前方圆盘状的连接套连成一体。其采用25发盒式弹匣供弹,弹匣安装在机匣上方,射击后的弹壳从机匣下方抛出。枪管长315mm,全枪长600mm。菲亚特M18冲锋枪与其说是一支枪,倒不如说是两支枪绑在一起,当时是为了增强火力的持续性,以现在的眼光看来采用更大容量的供弹器要好得多,但当时还没有用于手枪弹的弹鼓、弹盘之类供弹具。
  该枪采用半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枪机上的凸棱在机匣右侧的拉机柄槽内滑动,拉机柄槽前端有一个45°的弯曲部,因此枪机关闭弹膛时需要旋转45°角。枪弹击发后,枪机在拉机柄槽弯曲部的影响下在膛压最高时产生较大的摩擦阻力,因而不能立即开锁,起到一定的延迟作用;膛压稍下降后,枪机便开始沿斜面旋转,离开弯曲部沿拉机柄槽向后运动。枪机继续向后运动,完成抛壳动作,运动至最后方位置后在复进簧的作用下向前复进,推次发弹进入弹膛。与现代枪机旋转闭锁机构不同的是,在枪机后坐、复进的过程中,击针尾部的突起沿后半段拉机柄槽作直线运动,使击针不旋转。
  两个按钮式扳机位于枪尾部两个握把之间,按下这两个扳机即可发射各自对应枪管中的枪弹,只能连发发射。在两个扳机之间是保险手柄,有两档位置可调,分别标有“F”和“S”的标记,当拨到“F”位置时实施连发发射,S为保险状态。保险手柄轴上的圆孔用于充当照门的觇孔,而准星则位于连接套上部的圆孔内。准星有4个,设置在可旋转的扇形板件上,分别对应不同的射程,可根据不同射程而选择使用不同的准星。
  
  性能弱点分析
  
  过于笨重显然是菲亚特M18冲锋枪的性能弱项之一。其质量高达8.23kg(不含弹匣)比维勒·帕洛沙M1915更重。一方面是因为成对并联的结构设计,另一方面也是19世纪初的工艺水平所决定的:所有零件均为金属材料经车削和铣削加工而成,握把都是黄铜制作的。由于太笨重,想把它端在手上射击可不容易,为此,还配装一个算不上轻巧的两脚架以便支撑射击。该枪还配备有长度可调的枪背带,目的是将枪挎在身上以使射手在行进中腾出手射击,只是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配备更为沉重的防盾。
  该枪尽管实现了速射,质量和体积较当时的机枪已有很大的“瘦身”,但其实际上很难作为有效的突击武器使用。菲亚特M18的单管射速高达1200发/分,如果按住扳机不动,一个弹匣内的25发弹用不了一秒钟就会消耗殆尽。而且无论采取何种射击姿势,在射击过程中更换弹匣都很困难。
  另外,其配用的9mm格利森蒂手枪弹也极大限制了该枪的使用性能。9mm格利森蒂手枪弹的弹头外形及质量与9×1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相近,但装药量更小。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配用于一般冲锋枪时,弹头初速在400m/s左右,有效射程可以达到100m甚至更远。而菲亚特M18冲锋枪发射的格利森蒂手枪弹,弹头初速还不到300m/s,其有效射程和杀伤效果可想而知。
  
  非常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该枪以如此普通的威力,居然还被装上飞机用于空中对决!使用效果可想而知。
  
  影响不容忽视
  
  菲亚特M18冲锋枪连同它的兄长维勒·帕洛沙M1915冲锋枪从外形结构到使用性能都算不上成功,其种种不足在当时就已经显而易见,因此一战结束后,意大利军队就将其撤装了。时至今日,以客观的眼光评价这种“身宽体重”而又威力孱弱的武器,它在使用方面的意义远不及对后续武器探索的启发。作为“冲锋枪”这类武器探索道路上的先驱,菲亚特M18冲锋枪虽无战功,但其价值不容贬低。
  
  编辑 王晓西
其他文献
1903年6月19日,美军将斯普林菲尔德(或译“春田”)兵工厂开发的7.62mm口径步枪定为制式步枪,命名为斯普林菲尔德M1903步枪,用于取代克拉格一乔根森步枪。该枪选用优质材料并经精密加工,具有良好的射击精度和动作可靠性。1917年,为了配用佩德森装置,约6万支M1903步枪接受改造,从而出现了改进型M1903Mk1步枪。此后陆续出现了一系列变型枪。  这支走过百年岁月的“老枪”沐浴了一战、二
1、C 2、A 3、A 4、C  5、C 6、A 7、B 8、C  广西 伍伟 辽宁 杨达夫 河北 邓利龙 四川 李亮 北京 杜景明  湖北 危巍 陈春雷 李华 李玲 张哲 杨华忠 张志强  河南 臧金波 上海 忻月莹 山西 徐瑞光  陕西 李刚 天津 马驰 刘彬 宁夏 侯建民 刘进 杜小飞 文龙  安徽 禹红 海南 张芫麟 黄娟  湖南 吴小兵 云南 罗
“雷豹突击队”作为我国重要的反恐处突力量,已经广为读者们熟悉了。在今年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或上,“雪豹突击队”作为武警部队首次带装受阅的装甲车方队,乘坐18辆由我国自行研发的WJ08式新型警用装甲车以严整的队形驶过天安门,接受党和国家的检阅。装甲车上威武肃立的武警官兵,展示了部队强大的战斗力;而车体上林立的各种武器,则反映出警用武器发展的最新成果,国产新型警用64mm催泪子母弹发射器武器系统就位列
1948年3月12日,我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奉命参加了解放四平的战斗,战斗打响后,该部从东、东南两个方向对四平城区实施主要突击。在突破四平的城防后,3纵20团6连在玉皇庙、耶稣教堂一带展开巷战,连队官兵大胆灵活地插入敌后,勇敢战斗,取得了毙、俘敌四百余名,缴获大批武器弹药的胜利。    一把“铁钳”死死钳住敌人    3月12日清晨7时40分,总攻开始,数万发炮弹怒吼着向敌人的阵地上飞去。我第3纵队
在英国陆军部队中有一支特别的队伍,其成员个个黄皮肤、黑眼睛,标准的亚洲人面孔——这就是神秘的廓尔喀部队。廓尔喀部队是一支典型的雇佣军,所有队员都来自一个遥远的东方国度——尼泊尔,此外,其特殊之处还在于这支部队的勇猛绝非常人可比,因此这支部队被誉为世界上最成功、最令人生畏的雇佣军团……    来自遥远内陆山国    尼泊尔古城廓尔喀(Gorkha),位于尼泊尔北部深山重岭之中。廓尔喀人是蒙古人的后裔
对于M16系步枪而言,通过改装使之发射0.308英寸温彻斯特弹(7.62×51mm弹)从来就不是什么新鲜主意。以往,各种改装版本都以精度、可靠性、兼容性等作为卖点,而POF—USA公司的枪械则将亮点置于该公司的系统防腐蚀技术上——这款最新产品即是P308。虽然它是仅能单发的民用版,但它身上的亮点也在吸引着军方关注——    初识印象    初看P308,感觉它在外形上极似DPMS公司的LR308、
50式冲锋枪右视图    50式冲锋枪左视图    外部彰显     1枪口特写。枪管口部距离防跳器前端有一段距离。防跳器上部和侧面有开口,前端面为倾斜式,这样的结构设计有利于防止枪口上跳和减小后坐力    2 护套特写。护套的4个侧面加工有大型散热孔,前端内部焊接有固定枪管用的枪管导板,前上方连接有准星、准星座和准星护圈    3 可翻转的L形表尺有100m、200m两种射程选择    4 枪身
史密斯-韦森M4006 TSW 0.40英寸战术型手枪
王正和 编译    TDI公司克里斯(KRISS)11.43mm冲锋枪  美国转换防卫工业公司(Transformational Defense Industries,缩写为TDI)展示了克里斯11.43mm(0.45英寸)冲锋枪,其具有极高的射速(1000发/分),而且枪口跳控制得非常好,操作方便可靠。这支冲锋枪虽然还没有被军队全面制式采用,但已经与司法机构签订了一些合同。底部备有导轨,可以再装
提起二战时意大利军队使用的冲锋枪,人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著名的伯莱塔公司生产的各种产品。的确,作为一家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老牌兵器制造商,“伯莱塔”基本上已经成为意大利枪械的代名词。不过,在二战快要结束的时候,意大利还曾经出现过一款鲜为人知的冲锋枪。这款枪并非伯莱塔公司的产品,但其先进的设计和鲜明的特点同样堪称经典。这款枪随着轴心国意大利的命运,只在世间留下了惊鸿一瞥,就进入了博物馆的展柜——这就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