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调查及护理对策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__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并提出预防感染的相应护理对策,以减少和避免感染的发生。 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11年2月~2012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剖宫产分娩并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行剖宫产手术未发生切口感染的孕产妇4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相关因素(年龄、腹部脂肪、血红蛋白、检查次数、合并基础性疾病、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的调查分析,对比分析调查结果。 结果 两组孕产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部脂肪层厚度、血红蛋白、检查次数、合并基础性疾病、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根据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剖宫产切口的感染。
  [关键词] 剖宫产;切口感染;原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7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6-145-02
  剖宫产手术作为一种产科常见手术,在临床上能处理各种难产,抢救胎儿生命,同时也是一种创伤性的操作[1]。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麻醉水平的进步及胎儿监护水平的提高,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得以提高,使得当今剖宫产手术率也逐年提高[2],但作为一种创伤性手术,有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是产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且发生率明显高于麻醉意外和术中、术后大出血,在并发症的发生中占第一位[3]。剖宫产术后感染不仅给患者造成身体及精神上的痛苦,且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负担,因此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加强相关护理已成为剖宫产术后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46例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剖宫产分娩并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实施剖宫产手术但切口无感染的孕产妇46例作为对照组,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4]:产妇切口处出现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深部切口引流出脓液或穿刺抽出脓液;切口(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有脓性分泌物或伴有发热>38℃,且局部有压痛;再次行手术探查、组织病理学,发现涉及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其他临床医师诊断的切口感染。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调查分析方法,参照国内外文献,确定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可能相关因素,设计调查方案,调查内容包括:产妇基本因素(年龄、腹部脂肪、贫血、检查次数、合并基础性疾病),妊娠特有因素(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和术中相关因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对比两组资料的调查分析结果。
  1.3?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所得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各组指标以()表示,进行t检验;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孕产妇基本因素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比较得出,两组患者在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部脂肪层厚度、血红蛋白量、基础性疾病及产前检查次数均是引起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孕产妇妊娠特有因素比较结果
  结果显示,胎膜早破和羊水污染也是造成孕产妇发生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2。
  2.3?两组孕产妇手术因素对比分析
  孕产妇剖宫产手术因素对比得出,手术时间越长,切口感染率也相应增加,可能与手术时细菌的降落有关,手术时间越长,细菌污染的机会也相应增加。术中出血量也与手术时间有关,也是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两组对比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由于手术技术和麻醉水平的提高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孕产妇剖宫产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手术,同时也伴随很多并发症发生,其中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占第一位,有研究表明[5],剖宫产术后感染较阴道分娩者高5~10倍,所以有效地预防感染与合理的护理对策是孕产妇术后恢复的关键。
  3.1?切口感染原因
  (1)肥胖孕产妇,腹部脂肪层厚,手术视野很难暴露,会影响手术操作,使手术时间延长,另外手术切口张力大、缝合过密,造成脂肪液化合并感染,增加感染机会,加上肥胖患者活动不便,不利于血液循环,也会增加感染机会,成为影响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2)孕产妇合并基础疾病、术中失血过多、产妇术前贫血等会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差,使手术者伤口感染的机会增加,成为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原因;(3)胎膜早破和羊水污染也是影响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之一,破膜后宫颈和阴道处细菌容易进入宫腔,增加切口感染机会;(4)阴道检查次数的增多,会破坏生殖道、尿道的自身防御系统,引起菌群失调,而导致切口感染;(5)手术时间是一个被充分证明了的危险因素[6],随着手术时间延长,导致手术部位暴露的时间延长,同时手术室环境和手术者及手术操作者所携带的细菌造成污染的机率也会相对增加,加之手术创伤面大,术中出血量增多及局部组织的损伤,使患者防御功能下降,易发生切口感染。
  3.2?护理对策
  针对术后切口感染引发的相关因素,为减少切口与宫腔感染,需要制定严格的护理对策:(1)加强产房的无菌管理及医护人员责任与意识,减少室内人员流动,预防因空气媒介引起的呼吸道疾病,降低手术感染的机会,采取紫外和自然通风联合消毒方法,以增加空气中自然菌的杀灭效果,同时做好病房内地面和物体表面等的消毒;(2)做好孕产妇产前检查及保健工作,加强孕妇营养,对糖尿病等并发症要及时治疗,增强孕妇机体免疫力,肥胖症者易发生切口部脂肪液化、坏死或液体积聚等,发生感染的几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所以要加强预防锻炼,注意控制体重;(3)熟悉患者基本情况,做好基本检查与治疗,做好手术准备;(4)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检查,如需相应必要检查时,要使用无菌器具操作,要尽量减少检查次数及缩短检查时间,术后严密观察产妇身体变化,切口有无渗血,有无硬结、红肿或异常出血等;(5)加强陪护管理,适当限制家属及陪护人员的数量和进出次数,保证换药区环境的清洁。
  总之,造成剖宫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很多,要通过有效的护理对策,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徐瑞芳.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07,6(3):56.
  [2] 张萍,冯建萍.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原因和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4):625.
  [3] 李丽,孙梅玲,王忠英,等.近5年剖宫产率及剖官产指征的观察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8):107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10-12.
  [5] 朱新群,贾殿举,马楠.妇产科感染基础与临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12.
  [6] 李凤芝.剖宫产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护[J].齐鲁护理杂志,2009,16(8):124.
  (收稿日期:2012-04-28)
其他文献
该文提出了一种应用DFT正交预处理在数字波束形成(DBF)天线上实现宽带恒定束宽方向图的方案.DFT正交预处理将宽带输入信号分解为频带内不同频率点的正交输出信号.采用遗传算
作者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对数的数字表决方案,方案的特点是:投票不可伪造; 投票不可抵赖; 私钥由投票人本人保管, 无需告诉他人;投票人的态度保密. 因此特别适用于一个组织的最
该文用完全线形分析法、磁化强度迁移法和自旋锁定技术等三种具体的DNMR法对含有不同取代基的金属烯烃有机化合物中因碳碳键转动引起的分子内质子的化学交换的动力学行为进行
目的探讨PTEN的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胃癌标本中正常、癌旁、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分析PTEN表达与胃癌病理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目的探讨高位肛瘘患者手术后的护理措施,观察临床疗效,评价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68例高位肛瘘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术后
目的探究手术显微镜血肿清除术与传统手术清除的效果对比。方法通过对我院2012年2—11月期间138例脑血肿患者的血肿清除术观察对比,观察使用手术显微镜血肿清除与传统手术的治
研究了板料数控渐进成形变形力的2种计算方法:按照纯剪切变形的方式计算变形力;按照剪切和弯曲综合变形的方式计算变形力。同时,通过实验测量出渐进成形的实际变形力。通过比较,
目的探讨以角膜溃疡首诊的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例(14眼)由硫酸二甲酯眼化学烧伤致角膜溃疡的患者彻底冲洗结膜囊,局部处理给予抗感染、解毒等治疗。结果7
精确计算出四级耦合系统中高温极限情况的二阶、四阶级矩,在Pade近似下获得自旋对关联函数的谱函数P(ω).以不同的波矢对谱函数给出不同的激发态模式.讨论了这些参数作用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