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低年级学生自主参与课外阅读的实践与策略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s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通过和家长的积极沟通配合,让班级图书资源共享最大化,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让学生轻松阅读,采用积极手段“诱惑”学生爱上阅读等几个方面的实践,显著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性,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课外阅读;自主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4-049-1
  一、让家长成为孩子课外阅读的启蒙老师
  1.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在执教过程中,曾经有家长打电话给我,说孩子在家一有时间就看课外书,让他多看看教科书,怎么说都不听,家长非常着急,并让我批评孩子,教育他多看教科书。这让我意识到,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所以在新生入学后不久,我就让每个小朋友带回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在信中,我向家长阐述了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的短期目的、长期意义,和家长达成共识,并真诚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更快地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在我后来的课外阅读工作开展中,确实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
  2.“亲子共读”,让孩子由扶到放对阅读产生兴趣。
  由于刚入学不久,小朋友的汉语拼音还没有掌握得很扎实,看拼音识字读书的速度很慢,存在一定阅读障碍,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和信心,所以我向家长提出了在课外阅读初级阶段“亲子共读”的建议。建议家长可以利用每天睡前时间,从一开始家长讲生动的故事给孩子听,到同读一本书,再到由孩子读故事给家长听。不急于求成,也不指望孩子一下子就爱上读书,慢慢引导由扶到放,让孩子对书中的精彩故事产生兴趣,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后再放手让孩子自主地去读书。
  二、让班级图书保有量最大化,图书资源共享最大化
  1.每学期制定“课外阅读推荐目录”。
  为了使班级图书保有量最大化,让每个学生花最少的钱,看到更多的书,每学期开学,我都会事先到新华书店进行考察,将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拼音读本,制定成“课外阅读推荐目录”,发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对照目录到书店购买两本课外读物。制定表格的时候,我尽量推荐每个小组的学生购买不同的课外书,这样每学期每个学生就可以只买两本书,但是可以看到班级20多种不同的课外读物。
  2.设立图书角,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为了让每个学生看到更多的课外读物,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漂流角。同学们把自己的图书写上名字参加漂流,同时也可以借阅到其他同学的课外书。我设计了一张“图书漂流记录表”,并自主申报了两名小图书管理员,对班级的图书图书进行管理和借阅记录。后来我发现,借阅别人的图书,孩子们读起来更加兴趣盎然。
  三、改革评价机制,让课外阅读没有负担更轻松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而,要把阅读习惯的形成当作评价的重要导向。只要学生喜读、乐读就要及时表扬。刚开始的时候切忌提出过高的要求。许多家长和老师在孩子读完一本书后,总喜欢考察他“记住了多少”,迫不及待地让孩子复述故事或者背诵其中的优美段落,让孩子摘抄好词好句,甚至写读后感。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孩子厌恶阅读,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任务和繁重的作业。所以每次学生读完一本书很高兴地拿来给我检查阅读情况时,我只是提两个书中的小问题,只要学生能答出来,我就会在他的阅读记录上盖上一个笑脸,并夸上他两句。只有让课外阅读没有负担更轻松,孩子读起来才会更有兴趣,才更积极。
  四、让课外阅读充满“诱惑”
  1.读片段给学生听。
  午休阅读的时候,我经常从班级的图书角上抽出一本书,选一些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活、语言节奏明快的故事读给学生听,孩子们在短暂的时间里,就会形成浓厚的阅读兴趣,每次读完一段打住的时候,孩子们总喊:“老师,再读一段嘛!”接着我手中的书就成了孩子们的瑰宝,当我把书再放回图书角,往往孩子们都会抢着要看。
  2.讲故事给同伴听。
  班里总有几位家庭教育良好的,早就与书为友的“读书迷”,教师可以多开展几次“好书介绍会”、“精彩故事会”等,让那些早“富起来”的同学讲引人入胜的故事。听了同伴的介绍,孩子们会激起强烈的读书欲望。一时间,互相借阅的读书热潮便会勃然而起。
  3.开辟“阅读之星”评比角,奖励课外阅读“表扬信”。
  我在班级的图书角旁边开辟了一块“阅读之星”评比角。每个学生读完一本书,我就让他在自己的名字后面盖上一个笑脸。每积满5个笑脸,我就会在全班小朋友的掌声中,给他发一张小小的“表扬信”带回家,和家长一起分享他的阅读成绩,让孩子充分感受阅读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激发阅读的积极性。
  4.建立“课外阅读成长档案”。
  为了促进孩子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我对孩子的读书活动进行量化和过程性记录。每学期,我都会给每个学生建立一张“课外阅读成长档案”记录表。每当孩子们读完一本书,通过我的简单考核提问,我就会把他读过的课外书记录到成长档案上,每当自己的记录表上又增加了成长的足迹,孩子们都特别有成就感。平时我就把档案夹挂在图书角,孩子们下课的时候总爱翻看自己的档案卡,一遍遍数着自己读过多少本课外书,他们会很快乐地看到自己的课外阅读成长历程。
其他文献
一、借助拼音,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学生识字量少,这就需要教师用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把汉语拼音学扎实,借助拼音阅读一些儿歌和童话故事。我让学生每人带几本文中标注拼音的课外阅读书籍,在班级成立一个图书角,学生纷纷把书奉献出来,很快图书角的书籍像小山似的堆积起来,每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他们都能把自己阅读的故事内容相互讲述,养成自觉读书的良好习惯。我发现他们不但识字量增加,而且还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真
一、赏识是一种激励  在教育事业中,“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爱就有赏识。从事教育工作十余年,无论是班级的管理工作还是学科的教学工作,我都体会到了教育的辛酸,也深深地品味到了教育的快乐。  那是在我刚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由于五(1)班主任心脏病加重休假,校领导安排我去带这个班。说实话,我真没信心带好他们,而且听老师们说这个班有个王同学是学校都出了名的调皮生,听后让我着实头疼,但我又让自己的心平静下
经典诵读,可以提升每个学生的人文素质、素养;可以改变人生,走出困境。好诗文可以使人养成好的习惯,也可以呈现一幅季节性强的真实景色——美丽如画;也可以反映出一个感人的思乡之情——催人泪下;更有能体现诗人的爱国气节——精忠报国。  唐代孟浩然的作品《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中体现了作者热爱祖国风光、流连自然、与风雨花鸟为伴的轻快心情,深深感染着我。  “春眠不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传统的学校德育大部分局限于学校内、上政治课、开班会,大讲道理,教师一揽到底;内容狭窄,形式陈旧,阵地单一,枯燥僵硬,置学生于单一的信息传递氛围中。而今天,多渠道的传播媒介,如网络、电视、录音、录像、广播、书刊等节目的日益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及容量日趋增大,市场经济下一些人为产生的负面现象的影响,复杂的社会现象等对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学生和教师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