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黑便误诊胃十二指肠溃疡14例分析

来源 :右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i_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溃疡;解黑便;误诊分析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1-0099-02 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识码:B
  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溃疡,解黑便是其最常见的症状,但有一部分下消化道疾病也可以有解黑便现象,主要跟出血量的多少和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的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我们在工作中常常忽视这一现象,以致容易漏诊、误诊。本文收集并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单纯解黑便96例患者中,14例误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女9例;年龄38~78岁,平均59岁。临床表现为单纯解黑便;病史最短的3天,一周内的为8例,超过一周且在一个月内的5例,超过一个月1例;其中2例按溃疡病治疗一周后出现上腹部疼痛症状。而2例胰腺癌及3例大肠癌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
  2.误诊情况 2例胰腺癌患者误诊为复合性溃疡或胃窦溃疡,治疗过程中出现上腹部疼痛,伴出大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后经上腹部B超和CT检查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最后经手术确诊为胰腺癌。10例误诊为球部溃疡,经按溃疡治疗后仍反复解黑便,其中5例经胶囊内镜检查发现空肠有较多活钩虫,并见活动性出血;1例回肠毛细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经肠镜检查发现结肠肝曲息肉2例,结肠肝曲癌1例,回盲部癌1例;另1例回盲部癌误诊为胃窦溃疡。1例胃窦溃疡经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回肠间质瘤出血。
  3.治疗方法及结果 胰腺癌、回盲部癌、结肠肝曲癌、回肠间质瘤及毛细血管畸形患者均转外科行手术治疗;空肠钩虫感染者给予左旋咪唑治疗;结肠息肉行镜下切除术;贫血严重的给予输血等治疗,经上述治疗后其解黑便现象均消失。
  讨 论 消化道出血病例中,通常以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多见,而溃疡性疾病是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最常见的病因[1]。对黑便缺乏全面地了解,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由于胰腺与十二指肠邻近,尤其是胰头占位性疾病时,压迫或侵犯乳头时也有解黑便现象,故胃镜检查时尽可能进入降部观察乳头;如果等到癌肿增大堵塞胆道后出现梗阻性黄疸,甚至出现腹部包块后才进一步检查,病程基本属于中晚期;本文2例患者均未行B超或CT检查情况下盲目治疗,从而导致误诊。
  部分小肠疾病患者,出血量较少时也可以解黑便,本文5例钩虫感染者均来自农村,尤其是钩虫的流行病区,对可疑钩虫感染者在检查胃镜时,进入降部后尽可能吹气,注意观察皱襞间是否有钩虫。常规粪便检查虫卵阳性率低,需反复多次或漂浮法检
  查、钩蚴培养法可提高检出率[2]。胶囊内镜检查诊断小肠钩虫病准确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容易误诊或漏诊[4],对反复解黑便,而普通胃镜及结肠镜检查又未见阳性病变,尤其是老年患者,应当考虑可能存在小肠肿瘤,无条件的医院可以行小肠造影、CT、DSA等检查;有条件者尽可能行胶囊内镜或小肠镜检查,必要时也可以剖腹探查,尽可能减少误诊、漏诊。但由于胶囊内镜及小肠镜检查费用比较昂贵,只能在经济发达地区或患者经济条件允许时才考虑使用。
  右半结肠的病变也可以有解黑便现象,尤其对老年患者更应提高警惕。下消化道出血中,老年患者中以肠癌最为多见,其次是息肉、血管性病变[1]。本文3例右半结肠癌及2例结肠息肉均为老年患者,如无肠镜检查禁忌者,应当尽早行结肠镜检查,以排除大肠相关性疾病。
  总之,对黑便要全面的了解,完善相关检查是关键。虽然解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中最常见的症状,但是下消化道出血也可以有解黑便,不要盲目自信,以免漏诊、误诊。粪便“序贯隐血”试验进行大肠癌普查对于大肠癌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且方法简便、易行、所需费用少[5]。在行胃镜检查时尽可能仔细,尤其进入降部后应该反复多次观察;部分胃镜检查可明确钩虫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6]。另外,对病史要全面了解,系统检查,对反复黑便的患者要注意下消化道情况。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行血管介入造影、胶囊内镜或小肠镜检查,以便尽早找到原发病灶,以免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1]徐少华,汪祖春,李 燕.消化道出血病因及误诊原因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4):4748.
  [2]丁华君.钩虫病22例误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300.
  [3]陈荣伟.胶囊内镜对小肠钩虫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2,10(19):32.
  [4]牛桂军,陈卓琳,李运泽,等.73例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病理和临床分析[J].右江医学,2010,38(4):409411.
  [5]范惠珍,盛建文,高 镕,等.“序贯隐血”试验在大肠癌筛查中的作用研究[C].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7:1298.
  [6]邱在平,蔡美娟.上消化道出血胃镜诊断为钩虫病6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9):236.
其他文献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儿科急症,可引起患儿突然死亡。本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其中婴幼儿、3岁以下儿童占60%~70%,男多于女。典型病例往往收治耳鼻喉科,临床不典型病例以呼吸道感染收治儿
目的分析研究烧伤科创面分泌物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耐药率,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SA)感染和预防SA传播流行提供依据。方法用WHON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疾病,轻者影响美容,引起眼部刺激症状;累及瞳孔区时可造成严重视力障碍。传统的手术方法复发率较高,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复发率可高达25%~45%[1],复发性翼状胬肉进展快、范围大、再次术后复发率更高。近年来,随着角膜缘干细胞理论的深入研究,我们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163例翼状胬肉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应激反应状况及有效干预对策。方法将80例手术终止妊娠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护理访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进行术
目的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小儿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中的变化。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肺炎的120例小儿患者,根据病因分为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和病
以草酸二乙酯、丙酸乙酯、四氢吡咯等为原料经消除、取代等一系列反应合成新型生理致凉剂2(5H)-MPF.研究结果表明关键步骤为原料4-甲基-2,3-呋喃二酮的合成.
【摘要】 目的 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对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观察治疗6个月后体重、BMI、FVC、FEV1%的改变情况;随访1年,统计治疗前1年内和治疗后1年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体重、FVC、FEV1%明显增加,治疗后1年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费用显著减少(P<0.05或<0.01)。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治疗经济上投
十二指肠解剖部位较深,绝大部分位于腹膜外,该部位损伤较为少见,约占外伤性剖腹探查术的3.7%。十二指肠损伤时常伴有其他脏器损伤,给术前诊断造成很大困难,术中探查也容易漏
在过去的十年里,食品工业中呈现出了新的趋势,这包括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意识增强了,对天然产品更加偏爱,还有对产品中溶剂残留水平的规定也更加严格。这些趋势促使超临界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