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渗透“语用”意识之我见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ny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让学生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习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在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兴趣的同时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课前谈话,尝试语用
  教学片段一:
  师:吾姓罗,名蓉,云南昆明人氏,爱旅游,好读书,乃教师是也。同学们能否说说,我的姓名、住址、爱好、职业是什么吗?
  生:您叫罗蓉,是云南昆明人,喜欢旅游和读书,职业是老师。
  师:同学们能像老师这样介绍一下自己吗?
  生1:吾姓王,名东,云南芒市人氏,爱运动,好读书,乃学生是也。
  生2:吾姓林,名宏宇,云南芒市人氏,爱唱歌,好跳舞,乃学生是也。
  思考:通过带有简单的文言文意味的课前谈话,让学生感到新鲜,并在老师的自我介绍中,初步了解一些文言用词,如人氏、乃等,同时还了解到老师的姓名、职业、爱好等。使学生能仿照这样的句式介绍自己,既做到学以致用,也使学生感到文言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深奥,为学习课文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自主学习,感受语用
  教学片段二:
  师:在读的时候,同学们认为哪些字的字音需要特别注意?
  生1:“孔君平诣其父”中的“诣”字,很容易读错。
  生2:“应声答曰”中的“曰”字的字音容易和“日”混在一起。
  生3:我在读的时候,发现“为设果”的“为”字是个多音字,在课文中应该读“wèi”。
  师:“为”在这里表示的是“给,替”的意思,“为设果”的意思是给客人摆上水果,把这个字的读音和意思写在学习单上。
  师:文中还有一个多音字,同学们都读准了吗?
  生:我知道,是“应声答曰”的“应”字。
  师:对,知道为什么读yìnɡ吗?因为“应声答曰”的意思是刚问完问题就能马上回答。请同学们把字音注在书上。
  师:我们在读多音字时,是根据它的意思来正确选择它的读音的,现在来读两遍(为设果、应声答曰),一起再来读这句话。
  思考:教学时,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说说哪些字的读音难读。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发现“为”和“应”这两个多音字的读音和意思需要特别注意。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在读多音字时,就是要根据字的意思来选择正确的读音。这样,既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多音字的读音,又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多音字读音的方法。
  教学片段三:
  师:其实理解古文和理解诗句的方法是一样的,请同学们谈谈平时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诗句的?
  生1:我在理解古诗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家长。
  生2:我遇到不理解的文字就上网查资料。
  生3:我是看课文后面的注释。
  生4:有时候看看古诗的插图,也能猜出古诗的意思。
  ……
  师:你们说得都很对,根据同学们说的方法,我们可以总结出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有:1.借助图片、注释来理解;2.查阅资料和工具书;3.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师:《杨氏之子》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中有些词挺难理解。你们可以借助注释,再运用理解文言文的方法,看看能不能理解一些句子的意思。(课件出示一些难理解的词的意思)请同学们自己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有困难的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不了的,一会儿大家一起来解决。(学生交流、反馈。)
  师:还有哪些问题是小组内没解决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学生回答略。)
  思考:学生虽然是第一次学习文言文,但学生已经学习过古诗,已经能够理解诗句意思。因此,教师要把理解诗句的意思与理解古文的意思有机地联系起来,总结出理解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尝试着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并在一些难懂的地方给予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在交流理解古文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
  三、感悟“聪慧”,学会语用
  教学片段四: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篇文言文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找一找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甚聪慧?
  生1:课文是围绕“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这句来写的。
  生2:从杨氏子听到孔君平的话马上就能做出回答,可以看出他很聪明。
  生3:从杨氏子能够听出来孔君平是和他开玩笑,并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立刻做出反应,回答孔君平的问题,看出他很聪明。
  师:南宋诗人、哲学家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方法。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一边读一边思考,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可以在书上作批注。
  生1:杨氏子回答得很快。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子甚聪慧,你看看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回答很妙,可以和同桌同学讨论讨论。
  生2:从“未闻”一词可以看出,因为杨氏子没有直接说出来孔雀是孔君平家的鸟,而是说“从来没有听说过”,说得就比较好听。
  生3:我还从“夫子”一词看出杨氏子很有礼貌,很尊敬长者。
  生4:我也是从“未闻”一词,看出杨氏子说话很委婉,回答很巧妙。
  思考: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艺术”。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借助对人物语言的揣摩,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感受杨氏之子的风趣和机智、幽默与委婉,从而让学生懂得语言的艺术来自于智慧。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相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教学片段五:
  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来者是梅君平、黄君平,杨氏子又会如何回答呢?谁来替他回答?
  出示:1.梅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________。”
  2.黄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________。”
  生1:儿应声答曰:“未闻梅花是夫子家花。”
  生2:儿应声答曰:“未闻梅子是夫子家果。”
  生3:儿应声答曰:“未闻梅花鹿是夫子家禽。”
  生4:儿应声答曰:“未闻黄河是夫子家河。”
  生5:儿应声答曰:“未闻黄金是夫子家矿。”
  ……
  思考:古文教学要避免忽略语言的表达形式,过于挖掘人文内涵。教师在学生体会杨氏之子聪慧的环节教学中,让学生仿创“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句式训练,使学生在笑声朗朗之中应声而答,充分体会到古文语言的精妙,既迁移运用了古文语言的表达形式,又培养了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责任编辑:王天杰
其他文献
教材简析:  《用心灵去倾听》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来源于西班牙《都市生活报》,译者顾周皓。课文紧扣“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课文以儿童的特点和观察的视角,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
期刊
“时间概念”作为小学数学计量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仅让学生在知识层面上习得相关的时间概念,知道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如1时=60分,1分=60秒等。它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时间“感”,比如说1时大概有多长,1分大概有多长等等,而“秒”的认识同样承载着这样的学习任务。那么,怎样设计学习路径,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较好地完成知识习得的任务,又有利于学生建立起相应的时间观念
期刊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特色及优势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与电子通信技术的人、机交互智能平台;是实现传统与现代教育结合的、功能强大的高科技教学工具,能够适应现代化课堂教学的发展需求;是多媒体教学发展的新阶段,为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提供了崭新的舞台。它既继承了普通黑板教学手段的优点,又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魅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为课堂上师生的互动、生生的
期刊
学校自2012年9月建立以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和谐创团队,素质促提升,特色创品牌”的办学目标,努力践行“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理念,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管理创新,促使工作扎实有效  做教师和做校长有什么不同?做教师,关键在于“做好自己”,通常只要自己努力且做事得法,就会拥有理想的成绩;而做校长,重点在于“成就别人”。因此,做事时并非依靠自己
期刊
一、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就是——  生:詹天佑。  师:他,怀揣一颗爱国之心,历尽千辛万苦,主持修筑了我国第一条自主研发的铁路——京张铁路。现在,老师带着大家走近京张铁路,一起领略它的风采。(播放京张铁路影片及背景音乐。)  师:看到如此宏伟的工程,你有什么想说的和想问的吗?  生1:詹天佑真伟大!  生2:我想知道,詹天佑是怎样
期刊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选自作家黄瑞云先生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当它们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两个罐子的强弱发生了质的变化。童话一是告诉人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二是赞扬谦虚谨慎的品质,批判骄傲自满、倚强凌弱的错误。文章语言“造型”力很强,在描写陶罐和铁罐的争论时,铁罐是步步逼近,盛气凌人;陶
期刊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在他们看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同属于四边形,自然会认为底边和邻边相乘就能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是,在以往的学习中,平面图形的转化从未有过的,所以,学生最原始的想法应当是“拉动变形”,而不是“剪拼变形”。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那么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哪些条件呢?(课件出示)  作业单一:  在图中量出
期刊
一、研究教材,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选用了大量文质兼美、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这些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人物的崇高形象,反映了人物的高尚道德情操,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科里亚的木匣》一文是“苏联卫国战争”的一个叙事性故事。课文按照科里亚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挖出木匣的顺
期刊
小数运算定律与整数运算定律相同,两者内在的一致性有利于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应用到小数领域,为学生的“先学后教”提供了可能。基于“先学后教”策略,如何进行此类课型的教学呢?下面就以“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教学为例,浅谈一些实践思考。  一、课始聚焦结构性预习,体验定律的迁移力  “先学”是“后教”的前奏。“先学”若只是让学生在课前随意翻看教材,不仅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而且易使学生浅尝辄止,不求甚
期刊
小学阶段数学符号主要包括:对象符号、关系符号、运算符号、结合符号、约定符号等。学生在一二年级认识的符号有:  从表格中可以发现,学生在一二年级认识的符号都是最基础、最普遍的符号,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由于其“基础”、“普遍”而被教师忽视其蕴含的思想方法,错失了培养符号意识的机会。一二年级作为符号意识培养的启蒙阶段,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符号所表达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符号意识呢?  一、充实符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