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凹陷孔雀亭构造平湖组油气来源及充注特征

来源 :石油科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2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北部孔雀亭含油构造油气资源丰富,但成藏过程复杂,其油气来源和充注过程尚不明确.通过油源对比及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盐度、结合激光拉曼测试等多种方法,对孔雀亭构造油气来源、油气充注期次和成藏时间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孔雀亭地区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古近系始新统沉积的平湖组、宝石组地层,烃源岩类型包括煤、碳质泥岩和泥岩,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平湖组上、中、下段和宝石组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生烃潜力(S1+S2)、氢指数(HI)等指标有所差异,其中平下段烃源岩有着较高的总有机碳含量;平湖组、花港组砂体多层系含油,油气地球化学性质均有差异,油源对比显示该区油气可划分为2类,Ⅰ类较低成熟度的油气来源于孔雀亭地区中低带平湖组下段烃源岩,Ⅱ类较高成熟度的油气可能来源于中低带宝石组烃源岩;平湖组储层发育2期流体包裹体,第1期气液两相包裹体发黄色、黄绿色、蓝绿色荧光,因经历再平衡作用,认为其捕获均一温度为130~140°C,成藏时期为5~2 Ma,以轻质油和凝析油充注为主;第Ⅱ期天然气包裹体呈灰色,无荧光显示,未经历再平衡作用,结合主峰均一温度140~150°C,认为成藏时期为2 Ma至今,以天然气充注为主,呈现晚期充注特征.激光拉曼检测到包裹体中含有沥青质,推测晚期可能伴有气洗作用.研究认为孔雀亭构造油气主要成藏时间为三潭组沉积至今,具备优良的储盖组合与构造演化的时空配置,具有“早油晚气,晚期成藏”的充注特点.
其他文献
长水平井+体积压裂是海相页岩气开发取得成功的主流技术,但我国的陆相/海陆过渡相页岩与海相页岩储层性质相差较大,陆相/海陆过渡相页岩的开发方式不能照搬海相页岩气的.本文
为改善泥炭生物转化甲烷产率低的现状,探索腐植酸降解产物苯甲醛对泥炭生物甲烷化的影响。以草本泥炭为原料,从其主要成分化学腐植酸的降解产物出发,在泥炭生物甲烷发酵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苯甲醛,解析苯甲醛对日产气量、总产气量、辅酶F420、COD、碱度和苯甲醛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发酵温度下厌氧发酵30 d,对照组总产气量为381.8 m L,添加28.27 mmol/L苯甲醛泥炭发酵组总产气量达805.9 m L,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111.09%;日产气量最高达到162.8 m L,比同期对照组高152
体积压裂技术作为致密油气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实现储层有效改造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套管变形失效的问题,其主要失效原因之一是水力压裂诱发的断层激活和界面滑移造成套管剪切变形和破坏。本文首先通过研究压裂液进入断层的不同模式,阐释了体积压裂诱发断层激活理论,为分析断层滑移量对套管变形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本文建立了考虑水力压裂过程中断层滑动引起套管剪切变形的新模型,模型创新性地考虑了井筒全生命周期加载历史(钻井、下套管、注水泥、水泥浆固化、水力压裂)对套管变形的影响。最后,利用建立的模型,量化分析了不同工程